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讲科学性的《格萨尔》翻译,就不是再现原作,而是歪曲、背叛原作。所谓“科学本”(资料本),如果翻译不好——若不能准确表达史诗的语义、逻辑和风格,就不能体现《格萨尔》多功能的研究价值,是无法体现所谓其“科学性”的。《格萨尔》翻译的科学性,应最大限度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其“科学性”首先体现在“信”上。准确理解和译好字词是译文“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蜚声中外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在古代藏族民间文学的丰厚而坚实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史诗《格萨尔》产生之前,藏族民间“文学品类,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已经齐全,且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因此,《格萨尔》无论是在作品主体、创作方面,作品素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内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从以前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及其素材均在史诗中有所表现”。①正因为如此,《格萨尔》才逐步发展,日臻完善起来,被誉为“藏族文学群峰中的…  相似文献   

3.
<正> 藏族作家、翻译家、《格萨尔》专家降边嘉措的新著《<格萨尔>初探》,1986年12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全面介绍、研究、评价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是降边嘉措长期以来在藏族文学领域锐意开拓、深入探索、辛勤笔耕取得的崭新成果。《初探》的问世,无疑将会推动《格萨尔》的搜集、整理、翻译、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蒙文《格斯尔》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齐木道尔吉一,蒙文《格斯尔》与藏文《格萨尔》的关系及其表述问题对蒙藏《格斯(萨)尔》的关系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的:认为蒙义《格斯尔》是从藏文《格萨尔》翻译过来的,认为蒙藏《格斯(萨)尔》...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翻译研究多从语言学层面上对原文和译本进行对比,认为“忠实”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但是晚清翻译文学的成功却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他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力.在此拟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结合林纾翻译的《块肉余生述》,从意识形态对文本选择、译文文体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操纵三个方面,系统分析意识形态对晚清文学翻译的操纵力.  相似文献   

6.
彭秋荣教授     
彭秋荣,男,湖南岳阳县人。1941年7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现任我校外语系教授。彭秋荣教授长期担任师专外语教学和管理工作,主攻翻译理论。先后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翻译的阐释性》一文,从“文学特性”、“句法结构与语意分布”和“语义的非对应”三个方面着眼,提出了“阐释是翻译的本质”的理论。1997年第三期《中国翻译》的《1996年中国翻译学研究综述》对该文进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文打破传统的“等值论”,提出“阐释论”,被誉为“译界春雷”。《全国跨世纪英语人才荟萃》称彭“是中国第一位提出‘…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不仅深受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而且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潜心研究,以致形成一门新型的研究学科——《格萨尔》学.尤其近年来,学术界研究《格萨尔》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最近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何峰同志所著《格萨尔)与藏族部落》一书,是《格萨尔》研究的又一部重要成果,可喜可贺.这部新著,是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八五”期间重点课题.近读此书,颇受启发,感到确实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首先,开拓了《格萨尔》研究的新领域.自十七世纪的洛桑慈诚和十八世纪的松巴益希班党两位僧侣学者开《格萨尔》研究的先河,陆续有大批国内外学者加入研究的行列,至本世纪80年代末已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研究队伍,研究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特别是学术界对《格萨尔》的产生年代、版本、人物、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以及它的族属和说唱艺人等诸多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是,长期以来,《格萨尔》研究仅就在上述已有的领域内徘徊,很难取得突破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互文视角对翻译中原文文本《红楼梦》中的“情僧”和目标文本霍译《红楼梦》 (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的“Brother Amor”进行解读、对比,透视译者霍克斯对《红楼梦》精深的佛道文化的翻译处理,提出其值得商榷之处,以期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经典的翻译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史诗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包含并传递悠远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对自身久远历史的整体记忆和文化传统的深层积淀,同时,《格萨尔》作为藏民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在强化族群记忆、维护族群文化认同方面具有独特功能。本文从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论析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庆元 《云梦学刊》2010,31(1):142-146
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沈雁冰、耿济之兄弟及郑振铎夫妇,开创了《小说月报》“兄弟作坊”与“夫妻档”的翻译模式。这种特有的家族式翻译行为所带来的西洋名家小说、世界文学潮流,孕育了中国新文学的萌芽,也使得《小说月报》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对翻译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格萨尔》史诗中大量描写的远古游牧部落社会中藏族人民武器的制造和使用,射箭、赛马、摔跤等具有体育形态的体育活动形式,以及马球运动的产生作了探讨。认为史诗《格萨尔》的体育活动形成了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早期穴约公元1-7世纪雪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也反映出西藏原始部落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史诗《格萨尔》看古代藏族部落的议事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事会是藏族各级部落的权力机关,史诗《格萨尔》是藏族史前部落社会的活化石,以其为佐证,探究古代藏族部落议事会的组织形式、内容、特点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藏族部落的政治组织及议事制度。  相似文献   

13.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分部本《赛马称王》中所体现的崇尚勇武、赞美力量;公平竞争、胜者为王;部落议会、军事民主等道德现象,是当时部落社会道德理想的一个范本。将这种道德现象以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和发扬,对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播、思想教育等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是起到了"习惯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一种尺度。本文分析一些国外学者提出的翻译标准,虽然他们对翻译标准有不同的表述,其性质都是模糊的。正确认识翻译标准的模糊性,对丰富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有机的结合将会极大地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拟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结合现实语料,加深语词模糊性的理解,并初步探讨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和翻译从业者没有正确的翻译观,二是翻译测试需要大大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英语代词的翻译 ,揭示代词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方法。重点阐明英语和汉语代词的对比。首先 ,为了更好的理解语言的交流和代词的翻译 ,就要明确翻译和代词的定义和主要特点。说明英语中的代词 ,为了更好的理解英汉翻译中的代词 ,将会讨论物主代词 ,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的用法。其次 ,英汉翻译中的代词最困难是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代词的不同意义。最后说明翻译中代词的指代 ,通过一些例子分析翻译中的代词。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标准的讨论中,人们在不同的翻译翻译研究范式参照下提出了不同标准,而未能形成人们普遍接受的统一结论。吕俊教授在建构翻译范式参照下的“共识”条件制约的翻译标准是一个更能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翻译标准。“共识”条件制约的翻译标准作为一种新的翻译标准的评价与检验系统,即新的翻译标准,为翻译学提供了一个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基本标准。因为该标准尊重了知识的客观性;明确了理解合理性和解释的普遍有效性;同时还肯定了原文作品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19.
向志柱 《云梦学刊》2005,26(2):98-100
“长篇小说史论三部曲”从长篇小说的创作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和围绕史诗性立论,从总体上抓住了长篇小说思想艺术的本质特征。提出了许多关于史诗性长篇小说理论的命题。采用了“传统史诗”和“现代史诗”这两个概念,抛弃了史诗的外在形式,抓住了史诗的内在精神。将史诗由长篇小说的价值评判转换成了文体规范。不仅具有史论价值,而且对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史诗对长篇小说的评价,主要着眼于文学的认识价值,容易助长长篇小说大而全的创作风气,史诗评价也不应该是长篇小说的惟一追求。  相似文献   

20.
等效翻译要求译文给读者带来的效果等同于原文给读者带来的效果。这就要求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 ,注意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本文从探讨直译与意译的效果入手 ,讨论了等效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