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历史阶段,一直备受史学研究者关注,并且出版过大量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又一批研究抗日战争的论文、论著相继问世,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的精品。张伟良教授主编的《晋察冀边区史研究丛书》,就是这样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
王泠一 《社会科学》2007,(1):185-187
本杰明·史华慈(1916-1999)系美国著名汉学家,他诞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东部的一个犹太人家庭.22岁毕业于哈佛大学,主修罗曼语言和文学,以《帕斯卡尔和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家》一文获学士学位.24岁时,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完成了教育学课程的全部学业,获硕士学位.太平洋战争期间(26岁-29岁),史华慈因服役暂时中断了学术生涯,并在战后以驻日美军的一员一度成为日本印刷业的检查官.结束军旅生活后,30岁的史华慈再次进入哈佛大学,并师从费正清教授进行东亚和中国问题研究.从此直到逝世,史华慈把他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贡献给了哈佛大学,并对国际学术交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在1950年34岁时,史华慈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为《中国共产主义和毛的崛起》.次年,此书出版,史华慈也在哈佛大学历史系和政治系开始开设中国近代思想史讲座.史华慈的代表作还有1965年出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和1985年出版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构成了其对中国现代、近代和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完整系列.  相似文献   

3.
<正>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嘉应大学、梅县地委党史办、嘉应师专、梅县地委党校、汕头市委党史办、惠阳地委党史办、梅县市委党史办等单位于7月28日至31日在梅县市嘉应大学联合召开首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八十多篇,与会代表110人。代表们通过宣读论文、论文评讲、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阐述各自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当时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对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起了“战略基地”和“坚强堡垒”的作用;对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对于研究普察冀抗日根据地史和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笔者根据调查和建国以来各种报刊所载有关论文、资料的搜集,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情况作了初步整理,现略述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抗日战争史丛书》编委会、《历史研究》编辑部、《近代史研究》编辑部、《文史哲》编辑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6月2日至5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约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抗日战争是近代百余年来中华民族首次打败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  相似文献   

6.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委党史办、嘉应大学以及广东省部分地区、县、市党史办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于7月28日至80日在嘉应大学举行。来自北京、湖北、福建、江西和广东的学者共107人,提交论文83篇。与会代麦就下列议题展开了讨论: 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代表们认为,评估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要与当时的条件和国内形势联系起来考察。具体地说,根据地的创立正处于党的幼年  相似文献   

7.
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对农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教育实践,在对广大农民的旧有落后意识进行全面冲击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整体社会地位。可以说,太行根据地的冬学运动,对于根据地的农民变革有着重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金忠 《河北学刊》2005,25(5):97-99
朱雷通过回顾唐长孺领导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出版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古代文献资料整理的特点和规律。张国刚认为,在中国20世纪学术发展的宏观走向上,出现了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冻国栋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了唐长孺在中古史研究方面的取得的突出成就,对唐长孺的治学理路和特点作出了准确概括。宁志新和黄正建侧重分析了胡如雷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阶级与阶层分析方法,并对这一治学方法做出了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孙继民在20世纪学术史的背景下,从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和确认了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史学研究成就和他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认为陈寅恪的特点是承旧启新,文化史观中国化;唐长孺是转旧趋新,唯物史观学术化;胡如雷是弃旧开新,古史形态理论化。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30日,由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0.
艺术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与一级学科同名的二级学科的艺术学 ,标志着艺术学学科从组织体系上在我国得到确立。为了提升艺术学研究的学科价值 ,探讨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 ,厘定艺术学研究的类型与范式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与云南艺术学院于2 0 0 4年 5月 14至 16日在上海共同举办了“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和高校教师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分 7个议题 ,分别就海外艺术学研究的概况与前景 ,中国艺术学研究的框架结构、基…  相似文献   

11.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之研究,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性的重要课题.其中的几个重要命题:救亡与启蒙之互动关系、文艺队伍的组织与管理、乡村中文化领导权的建立、新环境下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等,丰富了新文化的内涵,对于当下的文化建设,也很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判断,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并且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领导根据地军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严重困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不但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后领导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并且在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国荣 《晋阳学刊》2001,4(3):89-91
中国史研究中除了“规律至上论”、“造反有理论”、“帝王崇拜论”的三大误区外 ,还存在着第四误区 :名人名言唯是论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因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学术观念较前发生重大转变,加之众多出土文献不断呈现于学者面前,陆续有人提出重写学术史的动议.那么,什么是中国学术史?其源起及发展状况如何?它原来是何种写法?现在应当如何重写?这些似乎皆应予以探索和深究.本文从分析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的源起入手,对之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时贤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日本侵华导致的民族危机是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高涨的根本原因。当时昆明报刊就"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理论问题发起了一场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大讨论,对当时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加强西南边疆各民族历史沿革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是当时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民族史及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还对中华民族抗战大业的胜利完成提供了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锄奸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应对汉奸侵扰而制订的保卫措施。这个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汉奸采取不同措施,宽大处理和严厉镇压相结合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当代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著研究的3部专著都涵盖了台港澳地区的现代文学史论著,表现了中华文学大一统的气概,但3部专著都撇开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症结。作为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夏氏专著奠定了新的、更完备、更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的基础。正因如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绝不能闭口不谈夏氏《小说史》。只有将夏著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才真正称得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历史感和现实感构成了思想发展的内驱力与生命力。历史感是思想演进的内在过程与历史前进必然规律的一致性,思想的行进要融入深幽的历史中;现实感则指哲学研究当以现实的生活世界为归宿,使哲学承担起改造现实的固有使命。达到历史感与现实感的统一,是研究者所要追求的更高目标。  相似文献   

19.
研究历史,史识是第一位的,能够发表出人意表、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史论是很不容易的.史识在本质上是科学性的问题,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能不与追求民主的态度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史识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洞察力.吸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营养有利于学术创新.当然,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治史,绝不应当有排他性,而应当兼容并包,关键之处在于择善而从之,而能否择善而从,这就要看个人的史识了.马克思主义可以教会人们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何者是关键,何者不是关键,是两点论,而非一点论.如此之类,对处理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个人的史识站到应有的时代高度,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李细珠 《学术界》2005,(2):23-28
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要求立足于中国本土 ,坚持中国本位 ,借鉴西方经验 ,探寻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 ,建构中国自己的思想文化史解释系统 ,确立中国本土学术研究在国际汉学界的学术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