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症状此病为疫病,菜农称死藤。在黄瓜植株的各部位均可发生。近地面茎基部发病时,茎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而后茎萎缩变细,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最后全株枯死。真叶发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散成近圆形的大病斑。温度高时,病情发展很快,造成全叶片腐烂。湿度小时,病斑边缘为暗绿色,中部呈淡褐色,干枯易脆裂。茎尖发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腐烂,病部干后明显缢缩,发病部位以上茎叶枯萎。瓜条发病,多发生瓜蒂部位,出现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开凹陷斑,湿度大发病快,发病部位后期表面会出现稀疏的灰白色雾层,瓜条表面缢缩,腐烂。疫病原菌可随…  相似文献   

2.
詹成 《小康生活》1999,(3):21-22
(一)存在问题。灰霉病是近几年保护地茄果类蔬菜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番茄感病,一般可减产20%—40%,重病田块可减产50%以上。该病在我县春大棚蔬菜中每年于冬春季节(2—3月)和梅雨季节(5月下旬—7月上旬)出现两次发病高峰。症状为:病叶色浅,病斑灰白色,水浸状,表面有大量的褐色霉层,大发病时,茄果类秧苗成片腐烂、枯死。第二次主要症状为:花瓣烂果实脐部灰白软腐,继而产生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3.
黄瓜霜霉病是温室黄瓜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早期发生为水浸状,淡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色至紫黑色霉。湿度大时、病叶腐烂,一般从下往上发展,病重时全株枯死。黄瓜霜霉病发病条件有三:(1)适宜温度15—24℃,低于15℃或高于28℃不易发病。(2)发病适宜湿度85%以上,低  相似文献   

4.
柑桔蒂腐病俗称“穿心烂”,是柑桔常见病害之一。蒂腐病最初由蒂部发生,随后蔓延至果实中心柱,引起中心柱腐烂。病果质差、难食,商品率低下。一、蒂腐病的类型及发病症状:(1)黑色蒂腐病:此病最初发生在果蒂或蒂部周围,色褐,后扩展至全果。发病初期.病菌由蒂部逐渐向脐部蔓延,在果面上形成不规则的条状病斑。病斑边缘呈波纹状,似水渍状,无光泽,后呈  相似文献   

5.
大豆细菌病为大豆生育期真菌性病害,能侵害大豆地上部分的器官,如不及时防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有以下两种:(一)细菌斑点病。主要侵害叶片,有时叶柄及豆荚也可被害,一般在苗期及成熟期发生。病斑初为小圆形或多角形,暗绿色,水浸状,以后扩大变为多角形,黑色,边缘变为黄色,以致病叶脱落枯死,病斑表里两面均平滑,微见光泽。(二)细菌叶烧病:侵害大豆地上部的器官,成株叶片病斑初为不规则形,谈褐色或黑褐色,以后扩大为多角形,暗褐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穗腐危害最重,主要发生在灌浆至乳熟期,先个别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后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胶质霉层,蔓延到穗轴和相邻小穗,后期病部出现紫黑色小颗粒,穗内籽粒皱缩、干瘪并有白色至粉红色霉。苗枯先是芽鞘和幼根呈褐色水渍状腐烂,后扩展到真叶和子叶,发病呈褐色,病苗黄瘦以至枯死。此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玉蜀黍赤霉菌。带病种子是引起苗腐的主要来源。引起穗腐的初侵染主要来源于稻桩、玉米、棉、麦秆及稻草上的子囊孢子,温度高低和湿度大  相似文献   

7.
胡良惠 《小康生活》2003,(11):16-17
冬季温棚瓜类蔬菜以霜霉病、灰霉病和细菌角斑病危害最大,须及早防治。1、霜霉病。在棚温15℃—30℃、温度超过80%时最易发病。发病时真叶叶缘或背面出现水浸状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时整棚一片枯黄。该病发展较快,2—3天可使全棚感染。防控方法:①选用抗菌品种。采用膜下暗灌,结瓜前控制浇水,注意通风换气,阴雨天喷花可  相似文献   

8.
枣缩果病又叫雾抄、雾掠、烧茄子病,在大部分枣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靠昆虫、雨水传播。7月下旬开始出现病斑,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在8月中旬(果洼变红至全果1/3变红),若空气相对湿度大,尤其有间断性阵雨或连续大雾大气,更有利于病害发生。同株发病率大果高于小果。该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初期果面现出淡褐色斑点,进而外果皮呈水烫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外果皮呈暗红色,无光泽,果肉由淡绿转黄色,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  相似文献   

9.
水稻病害和虫害,虽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但以农药来防病治虫,仍是当前防治病虫的主要办法。现将水稻一些病、虫危害症状及有教药防措施介绍如下:(一)白叶枯病:属细菌性病害。此病病菌一般在病稻草、病田谷种内越冬度寒,来年随流水传播到秧田或大田进危繁衍危害。秧苗期,移栽后生长期均可发病。发病始期,叶尖、叶缘呈暗绿色、水渍状,并很快变褐色,沿叶脉两侧扩大,最后发枯变白。病  相似文献   

10.
《小康生活》2004,(5):19
一、立枯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5—6月发生,受害部位在近表土的茎基部,呈褐色,病斑逐渐侵入茎内腐烂,最后倒伏死亡。土壤低温多湿,土质粘重易发病。防治方法:①播前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消毒。②发病初  相似文献   

11.
西瓜枯萎病俗称“倒秧”,是由西瓜枯萎病菌侵染植株根部引起的,其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10—15年。感病植株的根、茎、叶、种子都能带菌传病。此病多在西瓜幼苗期侵染,膨瓜期达到高峰。其典型症状是萎蔫,发病初期夜间尚能恢复正常,如此持续3—5天后即枯死。防治西瓜枯萎病,应以预防为主,除合理轮作,避免重茬外,还应注意清理病抹残体,搞好土壤和种子的灭  相似文献   

12.
柠檬桉流胶病初期病斑红褐色。内皮层腐烂呈黄褐色,边缘开裂。病斑深达木质部后,胶液从裂缝或病斑脱落处流出。惟病植株叶黄枝枯,生长逐渐衰退至死。从20余株病树上取病斑60个,逐个分离,经接种、再分离证明病原是Cytospora eucalypti 和 Macrophoma eucalypti 两种,主要是 Cytospora eucalypti。两种病菌均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树的病皮中越冬,雨水传播、伤口侵入。在林中活立木上接种,气温25℃时,Cytospora eucalypti 潜育期为21~28天,Macrophoma eucalypti 的为14~21天。用内吸杀菌剂治疗病斑效果好,保护树皮免受损伤是预防该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诊断:(1)辩明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水面,行动迟缓。身体发黑,尤其是头部更加黑暗。故细菌性烂鳃病有“乌头瘟”之称。打开鳃盖,可见病鱼鳃瓣两端:中部等处呈斑块状腐烂;或者沿鳃瓣边缘呈弥漫状腐烂而使鳃瓣外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缺损。在鳃丝腐烂的地方;附有淡黄色粘液或污泥。鳃盖内表皮常充血,严重时,中央部位被腐蚀成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2)查清病原,病原是一种鱼害粘球菌的病原体。菌体的形态为细  相似文献   

14.
(一)白锈病:常发生在叶、茎、花梗及花器上。受害叶片叶面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叶背面长突起的疱状病斑,表皮皱裂,有白色粉末,即病菌孢子。防治: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亩用65%代森锌150克,或  相似文献   

15.
艾农 《小康生活》2005,(10):20-20
1、红与斑点病 采收后至贮藏初期均可发生。症状是果面上发生黑褐色小圆斑,直径为1-9毫米,稍下陷,边缘清晰。病部不深入果内,仅表皮下细胞变色。后期病斑易被杂菌侵入导致果实腐烂。致病原因主要是因果树早期落叶缺磷,采收过早,以及贮藏期间温度过高,通风不良。防治措施是:采收后,在不发生冻伤的情况下,宜延晚下窖时间;气调贮藏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宜稍高一些。  相似文献   

16.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很强的叶斑病,也是黄瓜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它主要危害叶片,一般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初时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先水浸状绿色,后变黄褐色。后期潮湿时叶背病斑处密生灰、黑色霉层。塑料大棚所形成的湿度高,昼夜温差大的小气候条件,完全满足黄瓜霜霉病流行的需要。因  相似文献   

17.
苹果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侧枝上。春季是发生本病的高峰期,把好春季防治这一关,对于全年抑制本病发生有很大作用。发生本病必须刮除病斑,要随时发现随时刮除。刮时把刀子用配制好的药液擦几下,以防重复感染,同时注意不要让病斑屑落到地上,刮完集中烧毁或深埋远离果园的地下。然后,将药液均匀涂抹在伤口处,几种常用的药液配制及使用方法是:  相似文献   

18.
小麦叶枯病是一种常发病害。这种麦病在小麦出苗后至冬前便开始发病,不过不易明显出现症状。开春后,特别是小麦枝节后,此病才显出明显的症状,到小麦抽穗到扬花期,以至乳熟期,病害会大暴发,造成大量叶片枯黄死亡。叶枯病发病初期,病株叶片上出现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  相似文献   

19.
(一)板蓝根霜霉病(1)症状:植株下部靠近地面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仅叶背出现灰白霜霉状物,叶面无明显病斑。被害部分凹凸不平,叶面出现退绿小圆斑,以后成为褐色枯斑,严重时褐色枯斑连成大斑,病叶边缘变褐干枯,直至叶片枯死。(2)防治措施:①收获时清除病残叶,集中处理,以减少越冬病原菌。②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合理密植,降低湿度。③将病  相似文献   

20.
段扬 《今日南国》2006,(3):36-39
河豚味美亦夺命河豚,又名鲍、东方鲀、气泡鱼,是一种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存繁衍。河豚外貌丑陋,纺锤形的身体,青蛙一般暴凸的双目,肥猪一样圆鼓鼓的肚皮,背脊和腹部上侧没有鱼鳞,鱼皮或呈暗绿色,或呈灰褐色、或状若虎斑豹纹,乳白色的下腹部布满了倒勾刺。但这个怪模怪样的丑家伙,偏偏长了一身味极鲜美的好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