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文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53-57
佛教中存在着许多肯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直接道德关系的思想,这些思想与现代西方环境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论述有着许多类似、接近和相同的地方。尤其是佛教教义中的有关环境伦理素养的思想,对于西方环境哲学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的进一步突破,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3.
鄢春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
语言学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结构、作用方式与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言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了实验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20世纪初经验主义哲学的盛行推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重新兴起,带来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的产生;而现代兴起的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以及有关语义学、语用学等新兴语言学流派的兴起,都与当时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5.
当代语言哲学是西方哲学家力求通过语言研究而解决哲学问题所产生的哲学研究流派。语言哲学的研究路线主要以逻辑实证主义、生成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来开展的,语言是建构人的行为含义及社会现实含义的重要工具,哲学本质的探索理所应当在语言的大环境中寻找。但在随后的进程中,思维范式的转换迅速启动,这种范式的转换主要表现为一种由个体自我的基点向交互主体的互动关系、由意识哲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佛教生态哲学与现代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是一个以超越人类本位的立场和追求精神解脱为价值取向的宗教文化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佛教缘起论为人类与自然的互相依待、互利耦合提供哲学基础,佛教宇宙图式论为生态共同体理念提供参照,佛教因果报应论符合生态循环的基本要求,佛教普遍平等观则直接论证了生态平衡原理,至于佛教环境伦理,实践表明是有利于生态建设的。阐扬和演绎佛教生态哲学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现代生态意识,推动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鄢春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471-472
语言学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结构、作用方式与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言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了实验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20世纪初经验主义哲学的盛行推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重新兴起,带来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的产生;而现代兴起的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以及有关语义学、语用学等新兴语言学流派的兴起,都与当时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布兰顿的语言哲学不但包含了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哲学元素,还充分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精髓。布兰顿接受了塞拉斯对经验主义"给与神话"的批判,也是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精神的继承,并在语言哲学中嵌入了黑格尔的部分哲学资源,从规范性视角阐释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元素。布兰顿发展了黑格尔"概念逻辑构造世界"的哲学思想,还从规范性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概念活动,将人们所进行的概念性活动都赋予了很强的规范性。同时,布兰顿继承了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判,倡导实质推理,主张"推理优先于表征",并构建了整体的推理主义语义学。 相似文献
9.
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兼论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发展。所有的这一切变革,都发生在其语言基础上。语言转向有双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20世纪初发生的从自然语言到理想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分析哲学的诞生;第二种含义是战后发生的从理想语言回归于自然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语言哲学的诞生。20世纪中叶以后,语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语言哲学的三大研究领域是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20世纪最后20年,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西方哲学又发生了从语言向心智的转变。我们要充分重视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吸收其合理因素,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道家道言观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要是哲学的,无论古今中外根本上都是相同相通的。在语言哲学方面,西方哲人对老、庄之“道”的认同与肯定表明,道贯东西,中外一理。“道言观”实与西方现代语言哲学有着深刻的契应之处,具体地可以从语言批判、模糊语言、诗化语言、自然语言等方面得到证明。一方面证成存在着语言哲学的中国形态这一结论,另一方面则要达取道家语言哲学的深意 相似文献
11.
13.
吕凯文指出,袴谷宪昭凸显"批判哲学"对抗"场所哲学"的意义,旨在遏止"西欧思想(场所哲学)流入日本",免使佛教"非佛教化"而不再具有公开的、客观的知识批判以及具有公义的社会实践能力。吴可为提出,松本史朗强调如来藏或本觉思想作为东亚大乘佛教的主流和基础,是一种非批判性的"界论"、一元论的基体主义、彻底的"我论"。其实,如来藏佛教不但不缺乏批判性,甚至可能提供一切佛教中最全面和最深刻的批判力;松本的解读基本上依照西方哲学的框架、角度和方法,隐含着一种理性主义和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刘宇光认为,"批判佛教"首度尝试把当代日本佛教中各种抵抗现代实体论的零碎的异议声音整合为一体,一方面在传统教义的论辩中凸现出代脉络中的新向度,另一方面又能把对现代实体的批判定为教义的必然要求;但是,他们存在着本质主义的倾向、论证与修辞上对各种"本土思想"的排他态度以及在方法论上自相矛盾等诸多问题。周贵华认为,"批判佛教"将佛教精神定为批判性,相当程度上是正确的,但佛教作为在漫长历史中由众多教派形成的复杂思想传统,不可能只有一种单面化的衡量与裁定,所以,"批判佛教"对佛教思想特质的归纳颇为片面;从历史与文献的角度看,其不少论断相当武断;其将日本社会的不平等状况、种族问题以及日本文化的弊端直接归咎于本觉思想,在逻辑上亦不可靠。 相似文献
14.
郑竹群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74-79
语言哲学两大流派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解释学,尽管都强调语言研究的重要性,但是两者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截然不同.前者提出分析命题意义的哲学观念,后者着重于对人的历史性的理解.当分析哲学由罗素时代走向维特根斯坦时代,日常语言学派的语言分析就与现象学解释学理论的普适性一起共同为语言学习提供了诠释的空间.在此意义下,理解活在语言中的人与语言所构成的语言学习就包含在社会历史、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的有意义的解释语境中.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佛学关系密切,佛学的哲学化也并非近现代才出现的现象,早在魏晋玄学时期,佛学受哲学的影响,就出现以僧肇为代表的佛学玄学化或哲学本体论化倾向;而石头承继僧肇的思想,发挥惠能禅学的对法思想,推动了新形态的佛教哲学化,即方法论化,并使禅学思想与修行更好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于南传、汉传、藏传三大佛教传统之外的“西传佛教”逐渐在欧美形成。这种西方化的佛教一开始便伴随着佛教的现代化,可以说佛教的西方化与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西方佛教在民主化、普世主义、文化佛教徒、人间佛教运动等方面体现了佛教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7.
儒家以道德哲学见长,以追求和谐为价值目标.儒家的道德哲学讲究语言问题,这使语言与和谐都成为儒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探究儒家的和谐理念,可以彰显儒家和谐思想有别于诸子百家的显著特征和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8.
19.
维特根斯坦是一位极富原创精神的哲学家,他的理论对于语言哲学内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出发,探讨他的语言意义观。这种意义观不仅影响着语言哲学内部研究重心向日常语言研究转变,更重要的还在于他试图改变人们对于哲学工作的认识。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语言实际使用的描述澄清哲学中的混乱,哲学工作不应被视为一种创造概念、构建理论的工作,而应变成一种"治疗"的工作,目的在于治疗我们在使用语言中所犯下的错误,其中就包括形而上学给我们带来的思维混乱。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哲学是一场反对我们的语言给我们的理智所造成的迷惑的战斗。"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佛学关系密切,佛学的哲学化也并非近现代才出现的现象,早在魏晋玄学时期,佛学受哲学的影响,就出现以僧肇为代表的佛学玄学化或哲学本体论化倾向;而石头承继僧肇的思想,发挥惠能禅学的对法思想,推动了新形态的佛教哲学化,即方法论化,并使禅学思想与修行更好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