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昏从空间来说,是茫茫宇宙的一段风光;从时间来说,是昼夜交替的一段时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已不再是自然风光和一段时间的简单再现,而成了一种凝聚着特定心理特定情感的诗歌意象。古诗词中"黄昏"意象主要蕴涵三种情感:男女间的相思怨别、游子们的思亲望乡、文人们的迟暮之叹。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情真意切,浓郁的相思追悼之悲情令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本文试图从纳兰性德的初恋、亡妻以及自身三个方面来来探寻词人标新立异的爱情观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艺术创造力的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安宁,多写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也有少妇的闺阁相思;后期多写亡国之痛,身世之衰,抒写国仇家恨,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何词都处在一定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中,正是在这两种关系中显示出同一义场内各词项间的区别,本文试图在聚合关系中对“欺”和“诈”两个动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相思之苦,但我们未必知道什么是三秋,三秋指哪三秋. 据考证,中国古代的三秋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时间.最早见于诗经,《诗·王风·采葛》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也就是说最早的三秋指的是时间九个月.另见晋·陆机《挽歌》:“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迩人遐,每切三秋之感.”在这些著述中一秋则代指一年,三秋指三年.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作家”的字面意思:作,为也;作家,即治家、理家,管理家务.“作家”一词最早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所引东晋习凿齿《裹阳记》一书.杨颙担任诸葛亮的主簿,主管各种文书,但是诸葛亮却事必躬亲,总是亲自校验簿书.杨颙于是劝谏道:“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这里的“作家”一词是动词,就是指管理家务.  相似文献   

7.
“革命”一词,源于西周,《周易·革卦》云:“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指变化,“命”即天命,革命就是秉承天意的变化. 近代意义专指暴力革命的“革命”一词,来自西方.孙中山1895年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时,还自称“造反”,不知“革命”为何物.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创业”一词起来越抢眼,创业型人才更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爱,成为新世纪的“宠儿”。各地政府、高等院校以及社会有关方面为给创业型人才提供创业的条件,都制定并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办法,积极拓宽创业空间。如江苏省确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创业成长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运行机制,力争在创业人才规模、质量、层次、结构和效能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上海市规定一般外商投资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不低于25万美元,而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项目则降低至1万美元。北京市除了推出吸引留学人员到京投资…  相似文献   

9.
岳城 《人才瞭望》2010,(3):35-35
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称呼"岳父"为"爸爸"了,似乎喊"岳父"显得疏远,只有称呼"爸爸"才能显得更加尊敬,更加亲切。殊不知,"岳父"一词其实比"爸爸"一词更含有敬意。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memetics)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而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人类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追溯"给力"一词出现的背景及发展的过程,运用模音论的观点来来解释此词的广泛传播现象,对于今后新词语的出现及理解起到一定的范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颜色词是表示颜色的词,在各种人类语言中频繁使用,是语言交际中非常活跃的词。但文化背景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本文从英汉颜色词“红”的结构与语用进行比较,从而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中能够正确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2.
陈璧耀 《人才瞭望》2014,(12):30-30
黄牛乃牛之一种,主要用于耕地和拉车,因其敬业的缘故,人们常在“黄牛”前冠一“老”字,以此形容勤恳工作的劳动者。“黄牛”一词何以又用来喻指票贩子呢?把票贩子称为“黄牛”,最初应该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都市上海。那时上海的十里洋场上,曾有一些作家如汪仲贤、李阿毛,在报上连载一种名为“俗语图说”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不但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拍马”的由来“拍马”又称“拍马屁”,当今是形容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行为。可是“拍马”一词原是一种风俗。“拍马”源于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区。据元史载,平时人们骑马相遇,看到对方的马好,总爱拍着马的屁股说“好马,好马”称赞一番。久之,拍马便成了人们相见时...  相似文献   

15.
《咬文嚼字》2013年第5期刊有一短文,题为《"觥筹"不能写成"杯觥"》,文章认为汉语中没有"杯觥交错"一词,有的只是"觥筹交错"。"觥筹交错",我们耳熟能详,其中"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筹"是行酒令的筹码。语出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固有银行的一把手在安排下属工作未了时说:“这件事就拜托了。”此事引起部属们的好评,也引起笔者一番感慨。 领导对下级部署工作无需多议,但用“拜托”一词作部署用语倒很有几分新意。首先,它把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距  相似文献   

17.
刘流 《人才瞭望》2010,(1):70-70
我们把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人员称为“留学生”,那么“留学生”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8.
“领袖”一词,最早是晋文帝称赞司徒魏舒时所说,“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一领二袖,都是衣服上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为了使衣服不至于过早起毛破损,喜欢单独用料并镶以金边,穿戴后便给人一种堂堂正正的印象。晋文帝以此称赞魏舒庄重严谨,具有为百官表率的风范。然而一个有如此风采的人,最初却十分平凡。  相似文献   

19.
任何词都处在一定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中,正是在这两种关系中显示出同一义场内各词项间的区别,下面分别从组合关系中对“欺骗”类动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专业。鉴于当前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人才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能力越来越重视,在独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成为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背景,探讨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对独立学院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设想与具体实践活动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