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公众对教育公平与否的思考,实际上是对政府所担当责任的拷问与诉求。培育教育公平失当与政府责任失衡密切相关,即教育政策和规则失衡,重城市轻农村、注重对教育的约束而轻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教育市场化,缺乏政府规制。政府责任失衡归因三因素:城乡二元思维结构的影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到位;“教育产业化”的误导。培育教育公平,呼唤政府责任再造,就需要重铸政府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教育政策和引入教育配套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的反思——以责任法制化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评判社会公正的重要标尺,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主要手段。现今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主要受制于政府的制度性因素,政府责任与教育公平具有密切的内在勾连。教育公平问题应从规范教育权力的角度寻求政府在教育制度配置中的角色与责任,而政府也应从保障教育权利实现的角度重新阐释其责任的内涵与范围。法律以规范调整为主要方式,通过规制政府的教育权力与赋予个体教育权利,明确政府在维护教育公平中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教育、农村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等弱势教育现象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弱势教育现象具有外赋性、后致性与相对性等特征。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分而治之的治理结构、教育发展中的增长极战略、转型期的阶层形成与分化等是弱势教育现象形成的深层理论逻辑。弱势教育现象的本质是教育公平缺失,而政府又是弱势教育现象治理的公平责任主体。新世纪以来,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弱势儿童教育权益保障等政策与法律的关注,透析出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政府治理弱势教育现象的重要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4.
董海芬  侯林萍 《天府新论》2005,(Z1):208-209
全国人大2002年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取消了公平责任原则.事实上,理论界对公平责任原则是否独立存在一直有争议.理论应回到生活检验,在司法实践中,各级人民法院一直把公平责任原则当作一个独立归责原则,适用于法律无明文规定适用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不予赔偿则显失公平的情况.因此,公平责任原则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与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一起构成了侵权责任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牧区转移劳动力对政府信任”的调查中发现,转移劳动力对政府的信任度很低,极易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危机.责任契约制的本质是人民控权,依靠法律实现政府责任的外部控制,迎合了善治理念,体现了非人格化、规约性与民主性.政府责任契约制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政府责任契约制的确立、发展和成熟等不同阶段,相应地存在保护公民利益的行之有效的契约形式.政府责任契约的形式演变路径是:显性契约→合作契约→心理契约→道德契约.  相似文献   

6.
《新学术》2007,(3)
本文详细阐述了公平责任原则的产生以及适用条件,揭示了公平责任原则具有存在的重大价值。因此,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中,均应重视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7.
谢晓琳 《兰州学刊》2008,(10):125-128
社会保障是为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种政府的制度行为。其责任主体有政府、企业、个人,但最终责任主体是政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关键看政府在这一制度行为中是否负起了应有的责任。在社会保障的有所为领域,政府应该介入并强化自己的责任,在有所不为的领域,应当适当退出,充分发挥民间生活资源的功能,准确定位政府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的责任主体地位,避免政府角色的缺位与越位现象。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民法学界对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有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的学说,这些理论都存在一定的瑕疵。无过错责任归责的基础并不在于“无过错”而在于体现“公平价值”,因此应将无过错责任与原有的公平责任合并,故我国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只有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两种。当然,公平责任包括了酌定的公平责任和法定的公平责任两种。  相似文献   

9.
受全球市场化趋势和国内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呈现出市场化改革趋向.由于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诸多因素均取决于政府的制度性安排和调整,政府在教育市场趋向改革中具有重要责任.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之动力源于缓减政府有限的财政压力和超强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教育对经济的解困,所以,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不是向着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机制前进,与市场竞争机制没有任何的内在联系,更与改善质量、提高效率的目标无缘.相反,政府机构在向社会让渡权力时,却逐渐松弛了其原有的保障公民教育权的公共责任控制机制,出现了政府责任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质量公平不仅是教育结果的公平和教育公平在质的层面的反映,更是以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为内涵、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质量公平主体表现为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六维主体,主体的缺失缘于教育对人的自由自觉发展的忽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缺失、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有树立师生双主体观、构建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创新家校协同方式、加强潜在主体与现实主体的合作,创设良好环境、提升外在主体的整体形象,落实教育法规、建立责任主体的问责机制,才能形成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法治在责任政府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作为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 ,能够对社会公共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 ,能够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 ,因而必然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与安全 ,维护社会平等、公平、公正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在我国加入WTO ,面临竞争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 ,各级政府如何承担应有的责任 ,发挥应有的作用 ,构建责任政府 ,促进政府责任落实成为极其紧迫的课题。一责任政府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概念。责任政府因政府体制不同 ,称呼亦不一样。在美国称有限政府 ,在英国直接称“责任政府”。其责任表达机制亦不同 …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共产品结构层次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者和直接责任主体;政府是公平目标价值的守望者.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实选择是:做好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促进公共产品供给公平价值的实现;选择和灵活运用好公共产品供给工具.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也催生了卫生领域中健康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自由主义模式下的公平模式实质上强调机会平等,该模式已不适合卫生领域."排斥性"与"包容性"作为分析公平的重要概念工具,强调结果公平.健康公平是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有机统一.人均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两个指标均显示我国的健康差距明显.不同体制下不同的政策导向,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责任不一样,直接影响了公民的健康公平状况.政府责任回归健康领域,不仅是政府公共权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健康产品外部性的客观要求,更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必要条件.市场体制下,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责任是有限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政策规划责任与监督管理责任.经济责任是保障健康公平的前提,包括政府筹资与投入分配;政策规划责任是健康公平实现的机制保障,要求政府为社区医疗建设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卫生领域制定合理的政策;监管责任是健康公平实现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从韦伯提出"责任伦理"的概念以来,责任伦理在伦理学研究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的责任伦理水平是决定能否合理应对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伦理是前瞻性责任和追溯性责任的统一,但强调更多的应当是一种前瞻性责任。为了有效应对公共危机,应当通过培养角色意识、明确价值追求、加强制度建设等途径,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伦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中责任政府构建的模式创新:由单中心到多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中心体制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退出和责任的让渡,而是政府履行供给责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直接供给变为间接保证,把公共服务转移给市场、民间团体来运作.相反,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有责任促进公共服务品质的改善并以公平的方式分配给所有公民.因此,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责任表现为政府既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又是多元公共服务主体中的领导者、监督者和协助者,是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双重博弈者.  相似文献   

16.
陈水生 《理论界》2009,(4):195-196
民工子弟学校的出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副产品,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核心是政府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其目的在于实现教育机会公平。文章从责任政府视角出发,考察政府在民工子弟学校取缔政策中的作为,政府在推行这一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陷入了两难困境:民工子弟学校是否应当存在,政府是该监管还是该取缔它们?基础教育这一公共物品该由谁来提供,政府还是市场?当“依法行政”与“为民服务”相冲突时,政府应当选择何种责任?归结为一点,即政府在建设责任政府的过程中,存在着“责任之惑”,这种困惑只能随着政府能力的提升,在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过程中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现责任政府的理念转变与制度保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责任政府”既是一种基本价值理念,又是一种制度安排,对我国行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可按不同标准作不同的划分。 在我国,要实现责任政府,不仅需要在理念上完成从管制向服务、从重权轻责向权责并重和从非完全责任向完全责任三大转变。更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和建设来保证政府对其政治、行政、法律和道德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教育公平进行分析,认为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应担负起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作为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荣 《湖南社会科学》2004,3(3):131-132
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政府没有能力对教育负全部责任。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 ,政府行为将发生重大变化。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政府应通过经济的发展、教育内部的变革、法制的健全 ,社会的补偿等措施推进教育公平 ,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公共卫生:问题、出路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均等享有健康基本保障的基础性工程。但今天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成了“卫生”弱势群体,更成为加入WTO后的中国备受挑战的滥殇。究其原因,存在着认识、体制和科技等三大误区。本文认为: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外部效应性,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卫生正义,需要公共权力对卫生资源进行公平配置。而对农民的健康关怀,也是各级政府在承担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