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一次活动上说,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会影响生育率。姚余栋说,我国目前的生育率大约是在1.28%。日本和韩国是生育率比较低的国家,日本的生育率是1.4%。我们比日本还要低。或许有人觉得奇怪,中国人口已超过14亿,生育率下降对控制人口增长不是有利吗?其实,我国人口的确不少,但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国内年龄结构不合理。五六十年代鼓励生育政策,使很多家庭拥有  相似文献   

2.
截止1989年4月14日,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1亿。有关专家使用1982年分年龄组生育率得出的结果还表明:我国人口总数将在1993年,至迟在1994年达到12亿,到20000年,将达到13亿。这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数字宣告了“在本世纪末,将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之内”的预言已成为历史。当前我国人口严峻形势的出现,尽管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受到1985—1995年间出现的第三次生育高潮的惯性影响,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计划生育某种程度上的失控,计划外生育(包括早婚早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  相似文献   

3.
土族人口生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人口普查数据,对土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孩次别生育率、低年龄生育率及人口再生产率进行了考察。认为土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尽管有较快下降,但仍然存在较为普遍的多育和早育现象。为此,应当从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健康状况及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入手,促使土族人口的生育模式趋于优异化。  相似文献   

4.
速读     
正30年少生1.42亿人"低生育率""少子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我国近几十年出生人口变化趋势如何?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数据,对近六十年出生人口统计梳理发现,近30年(即1990~2019年)比上一个30年少出生1.42亿人口,按照推算,两年后退休洪峰即将到来。出生人数的减少反映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养老金、住房需求、劳动力市场等方方面面带来深刻的影响。(1月3日一财网)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7年甘肃省农户调研数据,剖析了人口生育水平变动趋势,运用泊松回归探究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原因.结果显示,实际总和生育率为1.65,1997—2017年间,生育率持续下降,育龄妇女规模不断缩小,生育年龄后延,种种迹象表明,生育率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少生优育成为生育的主流趋势;收入水平显著负向作用于生育率;妇女自身的素质水平、家庭负担均对生育率存在显著影响.在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和社会经济转型叠加的大背景下,本文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基本判断: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10年间,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应该在1. 65左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总和生育率有所上升;低生育率是一种全球趋势;中国生育率走低的因素仍在强化;"自主生育"应该是计划生育政策继续调整的方向;中国人口总量在2028年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到21世纪末接近10亿。劳动年龄人口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比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应对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的战略重点应该是充分挖掘人口素质红利,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提升替代和应对劳动力数量的下降,用质量换数量。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人口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趋势,在整个21世纪都不会逆转。人口发展战略对老龄化问  相似文献   

7.
就夫妇为独生子女的情况,对以下3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1)年龄孩次递进生育率模型及用Exel计算的公式;2)三种获得独生子女年龄分布的方法及推算单、双独家庭妇女的年龄分布概率;3)一些地区符合政策可生育2孩妇女的2孩递进生育率水平。通过讨论帮助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干部把握独生子女夫妇生育问题对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传统人口转变理论,还是“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及相关理论,虽能大致描述和解释过往历史特定时期或某些阶段的人口现象,但在理论解释力与发展进程之间的包容性上存在明显局限。生育率转变是人口转变的核心,并且它的转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是多元而复杂的,这些因素在不同的自然状况和社会发展方式下尤其是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相关社会制度变迁下不断发生更替和转换,共同推动着生育率转变。纵观世界人口经济发展历史,生育率转变经历了五个阶段:低自然生育力、无有效生育控制力和较高生育率阶段,自然生育力上升、低有效生育控制力和高生育率阶段,较高自然生育力、低有效生育控制力和较高生育率阶段,高自然生育力、高有效生育控制力和较低生育率阶段,自然生育力下降、极高有效生育控制力和低或极低生育率阶段。实际生育率是自然生育力和意愿生育率在有效生育控制力的调节作用下选择与平衡的结果,同时还受到人口容量约束下的节育行为影响。中国目前已经处于极低生育率阶段,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关键在于保护民族生育力,提高个体生育意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极差标准化以及定量分析等方法对中国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22个省、4个直辖市以及5个自治区的人口总和生育率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982—2010年全国人口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城市、镇和乡村的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相同;(2)各省市区人口总和生育率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且空间分布出现明显的集聚区;(3)人口总和生育率城乡差异较为显著,乡村的人口总和生育率远高于城市的总和生育率.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困扰当代中国的一大难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49年全国总人口约3.4亿,到1991年底,达到11.6亿,净增6.2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依次用了10年、5年、5年、5年、7年、8年。我国人口的这种规模和增长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尖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政策性失误等客观因素外,在高生育率、高增长率背后潜藏着的“养儿防老”的返哺观念,还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社会的人口生育行为。因此,本文试就“养儿防老”返哺观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供读者参考和批评。  相似文献   

11.
生育率变动的规模效应将长期存在 ;生育率变动的年龄结构效应将在正效应和负效应交替 波动中逐渐收敛 ,最终趋于消逝 ,不如规模效应存续时间那么久远。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应始终兼顾规模 和结构两种效应。我国未来人口老化的加深、人口高'红利'的消失、人口高'负债'的形成 ,是以往和现在 多个时期、多个阶段、多种因素促成的。就生育率而言 ,它包括以往过高的生育率 ,也包括后来较低的生 育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各地区共同的任务应该是创造条件进入稳定的适度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生育率的变化引起人口再生产的变化,进而影响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动,最终会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准确评估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经济效应,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极为重要。利用人口—经济动态均衡模型,通过情景模仿可研究由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的四川省人口生育率急剧转变所带来的人口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982—2011年间,四川省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为经济起飞和迅速增长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如果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四川省人口规模将比有计划生育条件下多出1635—4020万人,这对资本快速积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负担减轻以及GDP的增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人口结构变动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为突出,比无计划生育条件下(比较方案一)多贡献了2.76%。但同时,由"低生育陷阱"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风险、人口结构风险,将对四川省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增长:过去的演变和未来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过去45年中国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据此趋势作出了三个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假设,由此预测了未来50 年中国人口的增长。最后讨论了两个重要的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就业和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化程度与生育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市白下区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 ,对女性文化程度与其生育率之间的相关性 ,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 ,妇女文化程度与其平均活产子女数呈负相关关系 ,并且妇女文化程度通过生育观念、家庭结构、初婚年龄、就业状况等因素对生育率产生影响。从而指出提高妇女文化程度是稳定低生育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6,(4):13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表示,预计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3亿。她建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基本国策纳入"十三五"规划,大力发展老龄产业。都说养儿防老,但现在却越来越难。首先是生育率大幅下降,其次是人口流动性加大,空巢化日益严重。今年的两会有很多代表委员关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人口预测数字显示:截至4月1日零时,我国的人口预测数量已达12.521414亿。我国著名人口经济学家田雪原认为21世纪我国人口问题有五大趋势:一、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二、前20年生产年龄人口增长更快,就业压力加大。到2020年,生产年龄人口将再增加1.7亿,劳动力过剩趋势更加严重。三、人口老龄化严重。204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8%,而60岁以上的老人将接近25%。四、人口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1999年可达29.8%。五、人口质量特别是人口教育、科技质量呈提高的趋势。人口素质低的贫困地区的生育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80年初以来上海开展的数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回顾与梳理,展现了过去30年上海人口生育意愿(主要是意愿子女数和意愿子女性别)的演变历程:意愿子女数呈不断减少趋势;不同群体间生育意愿数虽存在差异,但都低于2个孩子。同时,总和生育率、孩次率等多项指标显示,上海人口的实际生育已长期处于很低水平。文中历次调查的意愿生育子女数与相应年份总和生育率的纵向比较可表明,在低生育水平社会,人们的实际生育水平一般低于所报告的意愿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荆其诚及其同事开展的研究表明,如果目前中国每个家庭拥有2.5个孩子的状况持续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达13亿,2050年人口将会超过16亿。到那时中国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人口比例的24%。 荆其诚认为,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平均寿命的提高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人口的平均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70岁,而婴儿死亡率据联合国调查已降低到3.2%。少数民族人口从6700多万增加到9100多万,增加了35.52%,也是人口增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82年9月在中国28个省份进行了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不包括台湾和西藏)。1982年7月1日零点作为调查的时点。用全国千分之一人口调查获得的资料,对全国的生育率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的定量分析,填补了长期来我国在生育率估计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作者根据10多年来撰写的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论文整理而成的,作为一本关于现代中国人口问题的为数不多的著作而引人注目。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现代中国人口动态”,根据人口动态统计,阐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8年间人口倍增的过程。中国人口从1949年的5.4亿增加至1987年的10.8亿,确是值得注意的事实,但是,如果就它在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