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下的国家建设工作与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符合新时代国家的建设总要求,与新时代国家建设在内容上具有相通性,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本文从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出发,以井冈山精神为向导,探索其当代价值,为新时代解决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方针政策制定执行客观性问题、社会成员作风问题、群众路线贯彻问题提供借鉴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出来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代表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创新契机,为其发展设置了新的目标,即构建"学习型"政党文化.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学习型政党结合起来,以井冈山精神催生"学习型"政党文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3.
时代召唤使命,责任需要担当.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在新时代肩负着新的使命与责任.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有了新的内涵及要求,推动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政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作用.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是从"知"到"行"的不断升华的过程,相应的培育需要系统化、全面化,这就要从高校、家庭、自我及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全方位出发,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奋斗精神蕴含着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朴实纯粹的奉献精神等。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对于凝聚精神力量,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需要从构建奋斗教育体系、建设奋斗主题文化、构筑奋斗实践平台等方面实施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井冈山精神与艰苦奋斗传统□王晓春廖巨农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也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精神形成的摇篮,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锻炼和塑造了一支能吃苦耐劳、过得硬的干...  相似文献   

6.
试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培育民族精神”写进了大会的正式报告 ,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与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极其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而要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 ,首先必须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历史的经验、时代的任务和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的特点看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7.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需要,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针对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其所承担的时代任务,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为:攻坚克难、拼搏向上的斗争精神;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通过坚定奋斗意志、把准奋斗方向、明确奋斗任务、注重奋斗方法与提升奋斗本领五方面寻求有效路径,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价值内涵和深远的时代意蕴。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首要在于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奋斗精神富有的勇于奋斗、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和踏实奋斗的内涵实质,关键在于创新培育路径,充分运用“四个课堂”,即立足教学主课堂、拓宽实践子课堂、善用网络新课堂和协同社会大课堂,从而促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实现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是推动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与时俱进的现实之需,也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容之要,更是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爱国奋斗精神最基本的特征是在家国情怀的牵引下,将“爱国”同“奋斗”两个价值主题转化为奋斗报国的实践主题。高校必须把握“微时代”特点及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秉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理念,把握其方法论要义。从“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下的行为样态和“微时代”烙印特征,通过创作“微内容”、抢占“微阵地”、净化“微环境”、营造“微文化”,探索“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疫情防控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依据商科院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剖析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四个维度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推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不仅是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当代大学生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培育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担当作为化为行为习惯。这些品行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加强外在教化,也需要强化自我修养;既需要修心,修性,也需要修能,修行;既需要理想信念修养,道德情操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养,爱国爱党修养,责任观修养,也需要使命感修养,感恩心修养,诚信品质修养,执著精神修养,能力素质修养等全方位全身心修养。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接力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勇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体和中坚力量。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的必要性,从而为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提供可行途径奠定基础,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井冈山精神.他在1993年、2003年、2009年三次论及井冈山精神,盛称"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以及如何弘扬井冈山精神,强调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共克时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时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其价值体现在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方面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党执政理念的引导,有利于实现执政目标的"善"价值;二是对党的执政制度伦理的影响,有利于实现执政手段的"善"价值;三是对党员干部道德人格的影响,有利于实现执政主体的"善"境界。要实现井冈山精神的当代价值,应该在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手段、执政主体三方面所构成的执政伦理建设体系中充分挖掘其内含的伦理价值资源,使井冈山精神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觉、自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峥  罗成翼 《社会科学家》2012,(1):39-41,51
培育当代青年公益精神,提高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深入解读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增强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感,是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的首要前提;准确把握当代青年公益精神与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探寻到适合当代青年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是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的基本要求;构建公益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络、进头脑"的新型方法体系并予以实施,是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迷惘和心理的困惑,源于文化自觉的缺失和文化精神的不足。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精神,重在培养其现代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既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文化品位,又需要大学生自觉培育自身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淡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培育和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应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的作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非常必要。要顺应互联网潮流,主动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中的积极、正面作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彰显"两课"教育在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作用;营造社区氛围,充分发挥社区在中国精神培育中的道德"场域"功能;注重家庭和谐,以亲情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融合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9.
阳翔  马军 《船山学刊》2005,(1):159-160,167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