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韬奋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年了。每当想起这位卓越的文化战士,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许多感人的事迹,就出现在我的脑际。韬奋仍然活在我的心里。 关于韬奋的生平、业绩,在他的一些自传体的著作和人们为悼念韬奋而写的文章中已经有很详细的记述,现在我只是追忆在我与韬奋接触中所了解到的有关他的生活与思想情况的一些片段,以寄托对他的思念。  相似文献   

2.
<正> 人才学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这是近几年的事情。其实,对人才问题的探讨,我国古已有之,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是一位思贤若渴、爱才如命的人才学家。他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虽大国必畏之矣”(凡不标出处的引语,均出于《孟子》)的独特观点;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整套的人才学理论,诸如人才的作用、标准、发现和使用等等,均匠心独具,见地非凡,值得研究。一、“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人才观王裕安春秋战国时代,如何实现从乱到治,诸子百家各抒己见,争鸣不已。墨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之见。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主张。其中最基本的,也是墨子精神之真谛,便是“兼相爱,交相利”。倘若“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的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小平同志对人才的地位、作用、培养、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论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人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小平文选中关于人才的论述,深切感受到不仅其体系完整,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没有能在较短时期内培植一大批推行新法的人才来取代腐朽无能的各级官吏.这一点,他在一○七三年(熙宁五年)的《上五事书》中曾经说到过:“惟免役也、保甲也、市易也,此三者有大利害焉.得其人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害;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可见,王安石对人中问题是看得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1895—1944),江西余江人。他不但是杰出的新闻记者、著名的政论家和出版家,而且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家。本文以他经营生活出版合作社为例,对其经营管理思想拟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曹操能如意扩大自己的势力,顺利统一北方,主要得益于他在用人上的成功,即思贤如渴,任人唯才;善于招纳降将,不计前嫌;欲用将才,必先安之,且赏罚分明。同时,曹操在用人上也存在不足之处,即重才轻德,疑而用之;嫉才妒能,不容其强。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是我国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系统提出人才理论,大胆选任人才的政治家之一。他对人才问题认识深刻,以古喻今,把它上升到事关社稷兴亡的高度,并提出了对人才“陶冶而成之”、“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的人才理论。在政治实践中,他大胆改革教育制度和官吏选任制度,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王安石的人才理论和实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君 《广西社会科学》2004,(12):148-151
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我国近代有识之士开始进行深刻反思。洋务派对我国传统的人才模式提出了质疑 ,并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近代性质的人才观。洋务派近代人才的标准和培养方式的创新 ,是我国近代教育的重大进步 ,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十分重视人才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毛泽东科学的人才观,为中国共产党包揽、集聚了天下英才,中国革命因此从胜利走向胜利,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由此而开辟.  相似文献   

11.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相山)人。他的前半生是在两汉交替,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度过的。衰而思兴,乱极思治,作为地主阶级中一位有远见、有抱负的思想家。桓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探讨国家的“兴治”之道。为此,他“博学多通”,(《后汉书·桓谭冯衍列傅》)注意总结古往今来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写下了著名的《新论》一书。《新论》不仅是桓谭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才思想。具体说来,桓谭的人才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是我党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研究邓小平的人才观,无论对于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还是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国家的迫切需要。在积贫积弱的旧时代,我国的仁人  相似文献   

13.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才气超迈,倡导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南宋杰出的抗金派,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生活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坚锐复杂的南宋时代,使他从小就滋长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把国家兴亡当着首任,为此,在他成年后,多次上书皇帝,要求发掘人才,擢用人  相似文献   

14.
从周秦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社会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变革.圣君良相、英主贤臣、志士仁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下进行了改革.他们不墨守陈规、不拘泥旧套,因时而改制,宜势而变法,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出惊世骇俗、启迪后人的活剧.改革家们为了保证改革成功,都努力造就自己的人才队伍.他们为了罗致人才,为己所用,有的千金买士,有的退位让贤,有的以人为鉴,有的三顾茅庐…….他们高瞻  相似文献   

15.
张居正的人才观具有多层面性、广义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功实"是他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在选举人才上.他提出了六"毋"原则;在使用人才上,他具有四条原则;对官员的考核上,提出了"以钱谷为考成",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考成法".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在数十年的宦海浮沉中,能冲破封建官场妒贤嫉能的陋规恶习,善于育才、爱才和用才,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人才观。对人才标准问题,林则徐早在嘉庆二十四年入仕后不久奉命典试云南乡试时,就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才应是:“大抵皆志于  相似文献   

17.
王慧  朱美芬  季芳桐 《学术论坛》2012,35(12):101-104
明末清初,王朝的覆灭给黄宗羲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为了总结历史教训,探讨建立理想社会的渠道,分析空谈性理的作风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提倡具有求实精神的经世致用的人才观,黄宗羲提出"宽于取士"和"严于用士"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黄宗羲的人才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才思想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国际竞争的态势和我国科技工作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问题,对人才、人才工作特别是科技人才问题有过大量的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技思想。江泽民科技人才思想,是我们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9.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二十中进士,四十受相印,四十七身殉国,是宋末的名相烈士,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对南宋朝廷的沉疴积弊曾经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见地的改革建议。他在奉廷对的《御试策一道》(以下简称《试策》)和后来撰写的《己未上皇帝书》(以下简称《上书》)二文中所提出的改革主张,曾经震动一时,得到朝廷上下僚属的啧啧称赞。《试策》一文甚至被誉为“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的懿范杰著,被宋帝(理宗)把他由原进士第五“拔为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一、邓小平人才观的核心内容邓小平人才观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邓小平人才理论,对选拔、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对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有重要意义。全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邓小平人才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