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宇生核素测年技术对老冰碛形成年代的测定,受到侵蚀速率未知的限制,但可以通过侵蚀速率的最大值2.943*10^-4g/(cm^2*a)及最小值1.81*10^-4g/(cm^2*a)加以界定,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该地区的平均侵蚀速率ε平均=2.38*10^-4g/(cm^2*a),同时宇生核素形成速率还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在隆升速率为0.1875em/a的情况下,计算出老冰碛的形成年代为614.305Ka,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第16期,即该老冰碛是在大约发生于614.3KaBP的倒数第三次冰期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家庭背景对不同年代教师的影响有重要价值。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分析法及访谈法为辅,选取广东省某市156名教师作为对象,研究发现:教师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母亲受教育程度比父亲低;教师父母亲职业比较单一,职业地位较低的农民、工人占的比例较大;不同年代的教师,家庭背景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教师职业受其家庭背景重要影响;家庭背景优劣影响教师教育观念呈现;家庭所处阶层不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不同,家庭背景越差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越高;教师的自信心以及教师综合能力也均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间文艺作品特别是民间音乐作品实际上是由意旨符号和音乐符号两部分组成。笔者将青藏地区音乐文化中那些具有固定内涵指向的模式化乐句,界定为青藏高原音乐的“原始歌腔”即音乐原型,认为其在结构类型上属于“音乐原型意象”,是青藏高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源头活水,而大多数具有青藏高原原生态魅力的音乐作品的基本乐句实际上都是这些原型意象的不同变体。  相似文献   

4.
摇滚乐诞生于美国,发展于1950年代,兴盛于1960年代,因此与美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美国1960年代的摇滚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960年代摇滚乐对于美国社会价值体系各个层面,包括种族观、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传统价值观念转变与1960年代摇滚乐的兴盛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 ,青藏高原藏族居住区域被命名为“神圣雪域”。藏族通过想象、语言、神话及象征符号将地理上的高原解释为“人类学的高原” ,使之成为神圣化的精神家园。因而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青藏高原自然面貌与人文景观和谐地组合为一体 ,成为相互依存的完美整体。神圣生敬畏 ,敬畏生珍爱。对高原家乡神圣化的功能作用是珍爱保护它 ,是藏族人保护高原环境、美化家园的一种崇高愿望。通过自然禁忌行为和规范加强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梳理当前我国相关公共政策对城市化制约作用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体系、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和构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小说作为中国新小说的开山之作,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促进了新小说风气的形成与规范的确立,成为新作家步入文坛创作必然要阅读的“范本”。尽管30年代的时代风气发生了转变,20年代小说在30年代仍保持着范本的地位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力。这一结论对更深入地研究30年代小说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属于中国最不发达区域,是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国家转移支付重点支持的地区.加快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重大历史性任务的需要,也是调动青藏高原内源发展动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缩小与沿海和内地的差距、构建和谐青藏高原的需要.因此,站在国家的高度,合理确定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提高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且也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文化多样性显著,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出形态各异的婚姻相态与支付方式,同时使身处其中的妇女因此具有了差异明显的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文章通过对这一地区四个世居民族的历史比较,分析了妇女群体在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中的能动反应,同时揭示了婚姻与支付实践中的深层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从蒙古高原来到青藏高原,信仰了藏传佛教,在与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崇敬自然、感恩自然、珍惜和爱护高原环境的生态伦理观,进而形成了"合而不同"的自然环保文化体系,创造了与高原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自然生态价值观。这种生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并调适着高原地区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对建国后青藏高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所提出的工业优先发展、农牧业优先发展、旅游业优先发展等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区域条件予以详细分析,提出青藏高原经济发展应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状况、经济发展现实和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坚持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人本开发“三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并对特色经济模式、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人本开发模式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西夏因地处西北内陆,其大陆性气候显著,地表多荒漠。西夏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比重不大,基础较为薄弱,与中原王朝互通有无发展周边贸易成为西夏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夏时期气候寒冷、干燥,人们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境内植被有所破坏。过度开发造成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森林缩减、河流不稳定等影响着西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国力衰弱。过度开发既是西夏立国的动力因素,也是西夏亡国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末,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合力作用下而涌起的时代思潮。其独异的诗学理念,其狂飚突进、又迅速沉寂的涨落特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与"哲学"等不同维度进行观照、探究,从而揭示其深层的文学规律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合法性与社会共识有着密切联系,而社会共识又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因此,国际秩序存在的合法性程度与国际秩序的稳定直接有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能否在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念上形成基本共识,不仅涉及国际秩序的合法性,而且事关国际秩序的稳定。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社会在改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上形成基本共识,而且它们倡导的秩序理念和原则也将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秩序的转型。新兴大国的秩序理念既与历史上的国际秩序主导思维模式———均势理念不同,又与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倡导的民主、人权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理念明显不同。尽管目前各方都希望国际秩序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但未来的国际秩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原则和理念上形成某种共识。  相似文献   

15.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肯定了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存在,论述了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特征及分期。对“青铜时代分期”和“青铜器分期”的区别与联系,青铜时代和青铜器的具体分期,也有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中人口因素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口因素及其对该区域人口环境问题形成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 ,青海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合理布局人口、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及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根源于西方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研究人的文化何以可能的智慧,它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进行哲学反思,为人们理解世界和探寻人生价值提供一种反思路径。文化哲学的兴起有如下深刻的原因:哲学的文化内涵,科学主义肆虐后的人文关怀,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化意识的觉醒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为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哲学的凸显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苏中崛起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又是建立在一个松散的、缺乏强制性约束基础之上的.因此,就一定会存在着一个区域内部各个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和目标函数不一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可能通过各地区的自我约束,也不可能依靠上级政府的行政控制.只有各个部分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并把这种能力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形成各个部分之间分工、协调、互补的合力,才有可能使部分的发展目标与区域整体的发展目标趋于一致.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不是资源的差异,主要是管理的差异,而管理的差异又主要是"人"的差异,包括人的思想、人的素质、人的追求、人的胆魄等等.按照"资源-能力-竞争优势"的路径,我们把扬州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定位为旅游城、大学城、文化城.在促进扬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苏中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代以来,长城沿线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人口的增加,农业兴起和商业的发展都使长城沿线外侧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这就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从历史地理研究的角度,主要介绍了长城沿线经济、人口、农业和商业发展的过程以及长城沿线一带城镇起源的背景、条件、以及城镇兴起的因素和其他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