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伏尔泰认为真实是美的第一要素,戏剧情节要符合历史的实际;莱辛则认为性格才是戏剧表现的重心,作品为了表现性格可以改编历史。莱辛对人物性格的强调与他试图要建立市民悲剧的主张联系起来。伏尔泰的戏剧观以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为基础;莱辛对戏剧的认识则以古希腊特别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为根基。在启蒙大潮中,莱辛思想的古典色彩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借助霍恩比的元戏剧理论,从“戏中戏”、“元评论”、及“自我指涉”三方面具体分析汤姆·斯托帕德所采用的元戏剧手法与他本人艺术观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斯托帕德借助元戏剧手法,消除舞台幻觉,促使观众主动参与戏剧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宣扬他自己艺术至上戏剧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西天人观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中西哲学天人观的比较,说明中国哲学侧重与自然的合谐相处,即天人合一;西方哲学侧重人对自然的征服获取,即天人相别.二者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各有优劣.比较中西哲学天人观的历史演变,对历史和现实,对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西戏剧的接触、影响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兴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学者们对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也没有别的领域多,有不少的“生荒地”正待人们去开拓。本文主要是通过中西戏剧在发展过程中的接触,研究它们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它们如何彼此吸收和促进的过程,希望在探索中西戏剧关系方面,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虽然概念模糊,理论凌乱,但它确实为文革后戏剧理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当时绝大多数具有解放性的戏剧评论都是从各个侧面对黄佐临观点的响应、重申、补充或深化."写意戏剧观"开启了建国后演剧多元化的时代.分析"写意戏剧观"形成的过程、缘由及内涵,可以看出"写意戏剧观"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由戏剧革新的现实需要催生出,我们无须苛求它未能创造出科学体系或强加给它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戏剧作家在进行戏剧创作时,喜欢将自己的理论观点写入剧本中,由此形成了剧中论曲这种独特的戏剧评论形式,它不仅深化了古典戏剧的编剧理论,而且在批评方法和范围上也有了扩展。但是,这种评论形式一直以来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尝试收集、梳理这些散见于戏剧作品中的理论观点,挖掘其中所涉及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五四"工具论"戏剧观的反思,余上沅的国剧理论指出了戏剧应当艺术地表现社会人生;强调戏剧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倡导中西戏剧融合以实现戏剧的民族化,创建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中国剧,并在"国剧运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实绩,对于今天中国戏剧的发展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羌教授是一位长年从事中西戏剧文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研究的专家,十余年来他撰写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书,在民族学、戏剧学学界享有盛誉。新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是他在上述著作基础上形成的更为优秀经典的学术专著,为当今方兴未艾的民族戏剧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学科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奇迹观是启示宗教和自然宗教的区分要素,帕斯卡尔和伏尔泰有相反的奇迹观,从自然神论的指向看,两者又统一在共同的道德生活诉求中  相似文献   

10.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苏雪林的文学批评中,比较手法的运用是极为显著且常见的。中国古典文学深厚的积淀,西方文学文化的深刻熏陶,使其比较之法不仅仅涉及到同时期、同流派作家之间的平行比较,更有以古典文学为借鉴的古今比较,及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中西比较。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使中国现代文学在苏雪林的评论中处于一个广阔而又立体的环境中,这一方面突显了苏雪林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中西纵横交错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谭元春是竟陵派的倡导者之一;对明代后期的文学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他不只诗文创作有卓越成就,戏剧评论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最近有机会读到他的“批点《想当然》传奇”,对他的戏剧观有了一些认识,现特评介于后。  相似文献   

13.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全球化视野对中西文论进行比较。首先,中西文论存在着各自理路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文学观是诗礼一体化,更注重伦理角度的把握,而西方文论更主要属于认知的范畴,在此框架下,文艺本质观、价值观、艺术感受方式和艺术的形而上境界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其次,随着中西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中西文论之间也就出现了交流中的冲突,即:现代性冲突的压力、科学性体系的幻觉、以及异质观点系统的误会。再次,剖析中国的文论研究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文化、科技与人际交往状况,以及民族意识与感性经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晚清小说理论变革是晚清“小说革界命”的重要助推器,理论家们普遍存中西比较视野,从文类、体例、题材、人物、情节、结构、思想内涵与审美风格等方面对中西小说进行了全方位比较,亦关注到中西作者观与读者观的差异。晚清理论家们的中西小说比较多零碎且立场有偏颇嫌疑,但他们自比较中获得了革新旧小说的动力与方法,最终促成中国小说和小说理论由古典向现代转型,是中国小说现代性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6.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戏剧是现代戏剧发展至关重要的吸收和借鉴之源,这一学理前提保证了探讨中国古典戏剧现代性的可能。涌动在中国古典戏剧中主体“人”的觉醒及其在创作对象、创作者和审美接受者三维的体现,构成了我们在今天探索现代戏剧命题时不可回避的重要历史坐标。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戏剧现代性又基于各自文艺传统的差异而又有侧重点的变换。作品、作者、接受者三者循环系统的现代性是戏剧现代性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末叶,与电影市场的萎缩同步壮大着的、并且因而直接促成了电影萎缩的电视剧成为戏剧领域中的霸主。文章略述了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并在一个世纪戏剧史的背景下,对其中数量最大的历史剧与古装剧领域所蕴含的戏剧观,诸如走红的“戏说”观、如何改编古典名著的争论等问题,加以勾勒与评论,并对于电视文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名实观”视阈下的中西语言哲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三个方面对中西名实观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强调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中西名实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说明中西两种文化不同的特质,也凸显了语言哲学具有全人类性。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新闻写作在报道事实、传播信息、表达新闻价值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从中西新闻思维观、价值观、人格观、道德观、职业观、表现观等方面阐释中西新闻写作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可为中西新闻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