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故宫文物宝库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宝剑、清太宗皇太极腰刀、皇太极龙袍和皇太极弓矢最具历史价值,最为中外明清史家和满族史家所垂青。然而,这批国宝却不是宫廷原藏,其真实来历史界未必尽详。原来,盛京皇宫原藏太祖、太宗遗物自清朝入关已逐渐散失。据《黑图档》记载,从乾隆朝起盛京宫殿仅藏有太宗鹿角椅三张以及太宗御用鞍(革占),弓矢和“赏给硕色乌巴什黄袍”等物。并且,已于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清前期中俄关系中与理藩院密切相关的问题,谈一谈理藩院在中俄关系中的历史作用。 理藩院初名“蒙古衙门”,公元一六三六年七月(崇德元年六月)设立,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我国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为实现进取中原,夺取明朝天下的基本国策,解除后顾之忧和道梗之患,逐渐臣服漠南蒙古的产物,也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朝对漠南蒙古关系和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元一六三八年八月(崇德三年六月)蒙古衙门更名理藩院。最初,理藩院只是清朝专门治理蒙古事务的机构。  相似文献   

3.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代表满洲贵族阶级的利益,继承父亲努尔哈赤的遗志,以其毕生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建立了清王朝政权。清太宗皇太极统一漠南蒙古(今内蒙古),是他在开国执政的十七年中的重要历史功绩。本文试就他统一漠南蒙古的政策及其意义,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叶赫满族乡,原是明代女真族扈伦四部中叶赫部的故地。叶赫是与努尔哈赤合葬沈阳东陵的孝慈高皇后的家乡。又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的祖籍。叶赫部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外家,同治帝载淳与光绪帝载湉的外家也是叶赫部的后裔。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和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都是叶赫贝勒金台失的子孙。这些人在明末和清代的历史舞  相似文献   

5.
清宁宫乃盛京皇宫中地位尊严的建筑之一,是皇太极和孝端皇后的寝宫及萨满祭扫神堂。清太宗时期这里为“后金”和“大清”政治活动中心。特别是爱新觉罗为主体的满族贵族宗教活动亦在此举行,放成为清宫廷萨满祭粑的发端与渊薮。清宁宫是皇太极另辟的一组内朝区域的建筑主体。它的确切建筑年代始终存有争论。努尔哈赤时期女真社会正疾步于阶级秩序的建立。随着王业的兴起,其军政中心几经转移,到1625年迁都沈阳始建盛京皇宫时,后金已成为控制整个东北地区的国家政权。皇太极称汗后,一面继续对明作战,着手封建化的改革;一面继续扩建盛京…  相似文献   

6.
词人纳兰性德思想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身世和经历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亦多有人称其为“成容若”。满洲正黄旗人。他的先祖原为蒙古人,姓土默特。土默特氏后来灭了纳喇部,占有该地,遂以纳喇为姓(纳喇亦作纳兰)。他们迁至叶赫河沿岸,号叶赫国,属有十五部落。地处威远堡东北,即今辽宁开原附近。明朝初年即内附中国。纳兰氏的始祖是星恳达尔汉。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什和曾伯祖纳林布禄兄弟二人,相继称贝勒。他们的妹妹是努尔哈赤的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努尔哈赤于天命四年(1619)率兵围攻叶赫,城破,金台什自焚身死。因纳兰氏与满洲有旧恩,而得存世祀。纳兰氏归为满洲旗籍,便当在此时。纳兰性德的祖父倪迓韩,曾任佐领。满族入关时,他因著有劳  相似文献   

7.
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的创建者,又是第一个当皇帝的满族人。他在执政前和执政后所取得的惊人成就,除受当时社会条件影响外,也同他学习和善于接受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分不开。本文仅就此谈些粗浅意见。《清实录》上说清太宗“性嗜典籍,披览弗倦”,所指的应包括他爱读历史,而且是中国传统的汉文所写的历史。历史上说他父亲努尔哈赤就是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小在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长大以后读书识字,“好看三国、水浒二传”。清太宗实比努尔哈赤更了解中国历史。《清太宗实录》记载他学史、  相似文献   

8.
一多尔衮(1612-1650),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因其生母是努尔哈赤建国后的实际帝后①,深受努尔哈赤钟爱,有“九王子当立”的遗言②.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夺立”,年幼的多尔衮,在父死母殉,兄夺其位的危难中,积极进取.随着清政权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其权势也在不断地扩大.他是皇太极争夺帝位的对手,又能与皇太极相辅相成,对清初专制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皇太极死去,权高势重的多尔衮,在清准备向关内发展的关键时机,顾全大局,拥立福临,消弥了满族统治集团一触即发的内乱.多尔衮摄政以后,继续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崇德八年(1643)十二月,多尔衮、济尔哈朗两辅政王定议,“罢诸王贝勒等办理部院事务”③.顺治元年(1644)正月,经济尔哈朗提议:“嗣后凡衙门办理事务,或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档子书名,亦宜先书睿亲王名”④.多尔衮“由是始专政”⑤.“刑政拜除,大小国事,九王(多尔衮)专掌之”⑥.  相似文献   

9.
洪承畴——明清之际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也是历史上一个大名鼎鼎的“贰臣”。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洪承畴受命于危难之间,领兵部尚书衔,总督蓟辽军务,统率十几万人马,出山海关抵御清兵侵扰。越明年,在松山兵败被俘,剃发降清. 洪承畴降清,使“欲得中原”的清太宗皇太极兴高采烈:“今获一导者,吾安得不乐?”(《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七)毫无疑义,这一事变是两年后封建王朝更替、李自成败亡等重大历史演变长链中的一环,它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作家姚雪垠在  相似文献   

10.
昭陵     
昭陵,因地处沈阳市北郊,又称北陵。是清王朝入关前在当时的发祥盛地燕京(今辽宁)留下的三个陵寝之一,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和他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昭陵始建于一六四三年(清崇德八年)竣工于一六五一年(清顺治八年),康熙、乾隆年间又屡有增建。其规模之大为三陵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蒙古是东北西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游牧部落。满族兴起后,从后金政权到清朝建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父子对游牧于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科尔沁蒙古非常重视。为了争取这支强大的蒙古族部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先后采取了结盟、联姻、恩赏封爵、立法约束及划地编旗等策略使科尔沁蒙古由敌对转向归附,最后彻底臣服。在入关前,清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后金—清政权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为清统一蒙古创造了条件,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满族领袖,如果说努尔哈赤为满族的统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那么皇太极则为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执政时期,从总体来看是承袭了努尔哈赤要灭亡明朝,以入主中原的既定方针.但是,如何实现这个总的战略方针,皇太极与努尔哈赤时相比较,已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本文拟就此时的明清(后金)关系,试作初步探索,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赫图阿拉城     
赫图阿拉城,又称老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第一个都城。它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东南八里处,苏子河南岸。赫图阿拉满语为“he tu ala”。“hetu”,汉意为“横岗”,是指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城正是利用这一天然地势,依山而建。城东依白塔山,西连灶突山,正南为羊鼻子山,北为一道天然的护城河苏子河。险要的地势,便利的交通,使努尔哈赤于公元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开始兴建赫图阿拉城。1605年筑成后,又历经三年之久,调动大批的人力物力,于城外修筑外城。现存的城廓,为内城,外城廓已不太明显。内城依地势而建略呈长方形,它东西约510米,南北约460米,现残存城墙最高处约4米,底宽10米,墙采用外为石砌,内为  相似文献   

14.
界凡城考论     
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六月)至1620年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成城辽东浑河流域,此城即界凡城,乃清代关外六都之一。二点小考据《奉天通志》记载;界凡城“在兴京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在铁背山上,天命三年太祖取抚顺。自兴京迁至此,依山筑城居之。”又《抚顺县志略》说:“界凡城在县东七十里第五乡铁背山。按天命三年太祖取抚顺时,由兴京迁此,依山为城。”上述二志大略说明后金政权立足其  相似文献   

15.
鳌拜论     
鳌拜,满族镶黄旗人。祖父索尔果是苏完部落首领,于一五八三年率其子费英东等来归。费英东是其家族中功勋最为卓著者、努尔哈赤时的“五大臣”之一。鳌拜为费英东之侄,皇太极时屡建战功,被赐号“巴图鲁”(即勇士),升为三等昂帮章京。顺治年间与阿济格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后成为决定国家军政大事的议政大  相似文献   

16.
清朝建国和蒙古诸部漠南蒙古话部领主大多数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达延汗的子孙,与喀尔喀系同族。清朝则是兴起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满洲人建立的王朝。1635年之前,满洲人被称为女真人,原本是狩猎、畜牧、农耕并举的人们。明代,他们通过貂皮等交易富强起来,之后,被称为清朝太祖皇帝的努尔哈赤统一诸部,于1616年建立了王朝,称“后金国”。1624年,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之弟术赤合撒儿的后人、蒙古科尔沁部领主联姻,结成同盟关系。1626年努尔哈赤死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父位,开始逐步征服蒙古诸部。当时,在蒙古方面,达延汗直系后人察哈尔部…  相似文献   

17.
盛京文庙     
文庙,亦称“孔庙”。据史书记载,明代在沈阳中卫城初设儒学,清太宗天聪三年,又在古城东南角修建了圣殿、朝门各三间,极星门一座。康熙年间,几经修缮,并增建了启圣何及东西两底、明伦堂、学宫、照壁、大成门、启圣门以及名宦乡贤洞等。雍正元年,改启圣词为崇圣调。此后,各代多次修聋,使之渐成具有北方建筑风格的文庙。相传,天上的文曲星在东南方,故盛京文庙也建在古城东南。此庙坐北向南,均为青砖大瓦房。主要由大成殿、崇圣词及其配底、墙垣所组成,面积四百三十二方丈。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五间,为文庙的主体建筑,内供…  相似文献   

18.
按古代制度,帝王得国一般要取得“传国垒”方可以是名正言顺的“真龙天子”。这项制度始于西汉,而最初的“传国玺”相传是秦始皇以代和氏壁刀钧刻而成。此玺传至唐遗失;后来的许多朝代都宣称有“传国垒刀出现,但都是伪造品。清皇太极从察哈尔林丹汉手中所得“传国垒”确有其事、其物。不过,这个“传国玺”也不是秦始皇那个“传国玺”,皇太极极力夸大获得这个“制语之宝”的目的无非出于政治需要。沈阳故宫曾藏有的“制恰之宝”并非皇太极所得之原物,而是乾隆伪作的膺品。  相似文献   

19.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奉行鄙视妇女的政策,妇女在社会上已经没有施姓才能的机会,便被迫退缩到家庭之中,但是在家庭里也没有应有的地位。努尔哈赤皇太极排斥妇女是一个过程,透过史料仍可见其初期,男女并肩相辅相成的状况。’625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说“乌拉国岳母满泰贝勒妻,皇后之母也,及叶赫国岳母等皆构其夫与我为难,有何益哉。”①至于叶赫酋长妻子的能量更大,堂堂大酋长金台石对妻子言听计从。名声传到明朝,朝野皆知。明辽东经略杨镐遣明军指挥王世忠,(女真人,金台石的内便)往叶赫向其姑密传口信。“顾两官之夷以金台石…  相似文献   

20.
福陵     
福陵,在沈阳东郊,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一五六○——一六二七年)和他的后妃叶赫纳喇氏、富察氏的陵寝。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是明建州卫指挥猛哥帖木儿的子孙。他在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今之新宾县内)自立为汗,建立了后金奴隶主割据政权。天启六年,在宁远城(今之兴城附近)与明军作战受炮伤,几个月后死于盛京城南四十里的靉鸡堡,死后三年,即天聪三年,才选中了浑河北岸“川萦山拱”之地修建陵园,至明治八年最后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