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作为曹禺的第一部剧作,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受到外来影响并与之相契合的产物,对剧中“乱伦”这一线索的分析,或可使我们对其深层心理动因有所把握。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外部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固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蕴蓄在曹禺心灵深处的“原始情绪”更是支配其创作心理的重要方面,同时,这种“原始情绪”又与他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这不仅体现为《雷雨》“乱伦”情节的设置,而且始终贯穿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  相似文献   

2.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3.
曹禺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家之一。一个成熟的作家,当然是指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能保持这种风格的稳定性,这是他有别于其他作家的根本标志。但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作家,又总是把自己的每一个成功,当作新的起点,不断突破自己的创作模式,再去探索一个陌生的艺术王国的奥秘。这种“艺术冒险”是非常艰苦的,但又是十分诱人的。曹禺就是一个这样的剧作家。可以说,他的每一部戏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曹禺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创作出好的作品?对此学者们有不少的解读.有人认为他千古文章未尽才,把天才的沦落归结为"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等等,说是时代"毁灭"了他.这只是一种带有政治情绪的简单判断.如果是那样,就难以解释当时苏联的一些作家,在那样一个情势下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来;也难以解释鲁迅,包括曹禺,在旧中国腐朽反动的条件下,写出那样伟大的作品.曹禺的这个现象,不仅是曹禺一个人的现象,也是解放后许多老一辈作家面临的问题.在曹禺创作出<家>之后,就已经产生"库存枯竭"的创作危机;建国后,他又陷入更深刻的创作思想的危机;在频仍的政治运动中,他居高位,但如他说在精神上已经残废;晚年,更陷入很想写作但又写不出来的更深刻的创作生命即将衰竭之中.当他觉醒起来,但是已经无力自拔.在这创作生命的历程中,蕴蓄着极为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曹禺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型,它具有复杂的象征意蕴。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曹禺挖掘并再现了这一原型,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境界的深情关注,从而使《雷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朱安党人》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艺术巨厦《人间喜剧》的奠基之作,既是他创作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也是他十年创作准备和二十年创作全盛之间的“接合点”。因此,它残存着荒谬和失误,更包含着真理和成功,拖着过去的尾巴,又启示着未来的光明。回头瞧,它是巴尔扎克莽撞学步的“终点”,向前看,也是他阔步前进的“起点”。在作家创作道路上,它作为一个“过渡”、“质变”和“转折”而引人发生兴趣。剖析  相似文献   

7.
曹禺创作从前期悲剧转入后期喜剧涉及到他的深层精神立场。超越精神是曹禺悲剧的精神立场,实用理性是他喜剧的精神立场,《北京人》作为正剧是两种精神立场冲突的结果。由此可以深入地分析曹禺创作的内在理路,把握曹禺剧作的深层意蕴,并对曹禺创作道路及其所依托的精神传统展开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曹禺与奥尼尔——悲剧创作主题、冲突与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曹禺与外国戏剧家丰富深刻的联系中,奥尼尔是值得重视的。时过五十年之后,曹禺还说:“美国奥尼尔也是对我影响较大的剧作家。”奥尼尔作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和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以悲剧创作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的。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近五十部剧作,其中大多数是悲剧,曹禺的主要剧作也都如此。  相似文献   

9.
一《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也是“五四”新文学最优秀的剧作之一。问世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作者曾对它进行过多次修改,其中最大的一次修改是一九五一年的开明本。但不久,作者又推翻了开明本,只将原作作了少量改动。如果说修改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创作的继续,那么也可以说,《雷雨》的创作过程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雷雨》的创作和修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因为他经历了一条艰难困苦的生活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走向人民,深入到痛苦的社会底层,从而了解了人民的喜怒哀乐,看清了统治者的罪恶,又从而创作出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篇.——这个观点已被文学史学家反复地、详尽地论述过了.的确如此,没有这条道路,他不会达到如此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顶峰.但是,杜甫何以会走上这条艰难困苦的道路?有了这条道路,就能确保一个诗人的成就吗?安史之乱给众多的诗人带来苦难,为什么只有杜甫取得这样高的成就?这个问题,就不是上述观点所能解答的了,但这显然又是应该说清的.说清这个问题,可以使我们对杜甫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原因,有个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艰苦的生活道路是玉成杜甫的一大因素,而杜甫的思想、品性、气质,乃是促成杜甫走上这条道路、写出一代“诗史”的另一原因,是他可贵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但在戏剧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曹禺的悲剧观念,虽然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深刻影响,但又有新的超越。曹禺把命运理解为"机遇"或"环境",具有浓重的唯物主义色彩。因而,他的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创作上,曹禺主张写"真知道"的东西。他认为情和理都是从生活中来,要真知道才能使作品做到情理交融,这是关系到作品成败的重大问题。在编剧理论上,他要求编剧要考虑到演员的表演,应尽量多找动作,以便增强观赏性。在演剧理论上,他特别强调演出的真实性。他还指出演员感情的表现,要注意控制,要懂节制。曹禺的这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戏剧思想,为中国现代戏剧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于抒情诗中诗人的“自我”问题,已经发表了很多值得重视的意见。不过我总是认为,如果只是抽象地讨论诗究竟应当表现的是“大我”还是“小我”这样的问题,恐怕一时是不容易得出一个公认的标准结论来的。因为每一个诗人都在走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任何人也无法规范出一种亘古不变的诗歌创作模式。与其进行马拉松式的争论,不如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来加以研究,从中探讨诗人的“自我”是怎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的?怎样地影响着和决定着他创作的基调的?它是一种凝固不变的存在吗?作这样的研究和分析,就可以把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使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发现《雷雨》里实际上隐藏着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原型,通过寻找这一原型,发现《雷雨》和中国文化一脉所系的文化基因,而这也标示出了曹禺戏剧创作的深层原因。而且,《雷雨》对这个原型又进行了许多置换,从而使它具有了新的独特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于1978年在纪念易卜生诞生150周年时说:“我从事戏剧工作已数十年,我开始对戏剧及戏剧创作产生的志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谨严的结构,朴素而精练的语言,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发出的锐利的疑问所吸引。” 1980年,曹禺在一次电视讲话中说:“我是易卜生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16.
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反映 ,是一种“生活化”的形式追求。它不仅使曹禺剧作在戏剧形式上产生了飞跃 ,更使其内在意蕴变得深沉浑厚 :它使曹禺剧作中弥漫着对“人生琐事的悲剧性”的揭示 ,从而赋予其剧作以浓烈的哲理意味、复杂的文化意蕴与普遍的人性观照。而“生活化”所营造的平静舒缓的节奏 ,更使观众获得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7.
1926年后,鲁迅终止了以现实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其原因就在鲁迅的启蒙主义思想和他自身的客观处境.鲁迅以启蒙思想家的姿态,为人生,为改良社会而创作小说。“五四”退潮后,新文化阵营分化,鲁迅由“呐喊”转入“彷徨”,并开始反省启蒙者自身.鲁迅洞察到,不但启蒙未曾唤醒民众,未曾改良社会,反而连启蒙者自身也被黑暗社会所吞噬.再继续复制阿Q、闰土、吕纬甫、魏等形象。已没有新的社会意义,陷入了先觉者无路可走的境地.因此,他中断了小说创作而几乎全力地投入杂文创作.这是鲁迅在思想文化启蒙阵地上一次绝望的抗战中的“换防”.  相似文献   

18.
鲁迅曾经说过:“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很少。”①这“很少”,大约源于其“难”——因为创作与批评虽然有其内在联系,但毕竟又是两种思维方式,两套语言符码。而鲁迅却以自己的艺术才情成为这“很少”人中的佼佼者。鲁迅的创作和批评的两副笔墨一直相伴相随,从来未曾分开过。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掀开了中国现代小说史辉  相似文献   

19.
“雷雨”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 ,它意味着对压抑、束缚的解脱 ,意味着一种源于人性本能的巨大力量 ,曹禺对它的态度无疑是肯定的 ;另一方面 ,“雷雨”又意味着冲决一切、毁灭一切的破坏力 ,这又是曹禺所难以接受的。因此 ,“雷雨”的主题 ,不只是反对封建 ,张扬个性 ,而是反映出现代人共同的生存痛苦。  相似文献   

20.
谈曹禺对《原野》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曹禺从事戏剧创作五十周年。经曹禺亲手厘订并编选的《曹禺戏剧集》十余种,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原野》以其经过修改润饰的新姿先于其他剧作问世,这在解放后曹禺剧作出版上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原野》于一九三六年创作,翌年(旧本误刊为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后的第三部剧作,在当时曾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曹禺创作道路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