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汛期后,面对强降雨天气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严峻形势,四川省各级各地高度戒备、严阵以待,迅速逐级传递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强化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果断组织群众提前疏散撤离,最大限度降低了因灾损失。7月1日以来,全省己组织地质灾害主动预防避让44913人,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23起,避免了4984人因灾伤亡。达州市8月3日至6日,达州市境内连降暴雨,达州市各县积极采取主动避让措施,共实现成功避险5起。其中,8月4日14:23,达州市达县景市镇寨子村  相似文献   

2.
进入汛期后,面对强降雨天气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严峻形势,四川省各级各地高度戒备、严阵以待,迅速逐级传递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强化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果断组织群众提前疏散撤离,最大限度降低了因灾损失。7月1日以来,全省已组织地质灾害主动预防避让44913人,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23起,避免了4984人因灾伤亡。  相似文献   

3.
一、总结去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一)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有功2010年由于特殊的气候和持续的强降雨,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160次,较往年多了一倍。但是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成功避险182起,避免了3.9万多人的因灾伤  相似文献   

4.
入汛以来,四川省先后经历了多次较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特别是8月16日晚至8月18日,四川省西北部地区迎来全省入汛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雨共诱发地质灾害18起,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全省共组织地质灾害主动预防避让63起,避让群众达34199人次,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3起,避免了867人可能因灾伤亡,全省未出现一起重大群死群伤事件。据悉,截止到8月18日上午8时,  相似文献   

5.
数字     
213起 2013年汛期,四川省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13起,避免了近2万人伤亡,主动避让撤离人数、成功避险次数、成功避险人数均为近年之最。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相似文献   

6.
记者日前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在2011年极端降雨天气带来的强降雨雨量大、频率高、影响大的情况下,全省成功避险86起,避免15071人因灾伤亡。  相似文献   

7.
7月8日起,四川省出现了入汛以来涉及范围最广、降雨量最大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且暴雨集中区主要分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灾区。截至7月10日19:00时,本次降雨过程最大累计降水量出现在都江堰市幸福镇,达1049.6毫米,已接近该区常年年均降雨总量。强降雨期间,四川省各地共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灾情报告343处,通过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主动预防避让工作,共组织转移避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41295人次,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5起,避免了243人因灾伤亡。成都市7月10日10时30分许,因持续两天  相似文献   

8.
高县防范及时成功避险7月8日晚10时20分左右,高县双河乡自力村五组突然发生滑坡灾情。因双河乡政府和县国土资源部门平时加强了对险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培训,并对监测点外的群众进行了识灾、防灾知识的宣传,提高了广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     
正全国上半年发生5247起地灾成功预报140起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5247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增加29.6%,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61.6%和5.9%。其中成功预报140起,避免伤亡16719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上半年全国地灾共造成77人死亡、19人失踪、5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从区域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6个地区27个省(区、市)。其中,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中南地区地灾发生数量、直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国土     
2008年开展因灾失地群众返乡安置和安置点地灾危险评估工作,落实宅基地、永久安置地户数44429户,剩余887户已落实安置途径,调剂耕地2.33万亩,解决了失地群众的生产用地问题.组织力量对83个县(市、区)6985个安置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涉及安置47.3万户,共计193万多人.发现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安置点900个,涉及安置户数2.2万户,约9.7万人,指导督促当地实施了应急避险.采取"先用地后补办手续"办法,为地震灾区提供7.15万亩过渡安置房及配套设施用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今年进入主汛期以来,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国土资源厅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抓紧抓实,着力构建严密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指导督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是严密有序的防治体系,促使各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丹巴县"8·9"特大泥石流发生后,及时准确判断险情,果断组织1521名群众迅速撤离,成功实现直接受威胁的651人无1人伤亡,受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王东明书记、魏宏省长、钟勉常务副省长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这是一次成功监测预警、提前避让撤离、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层层落实直至监测员,从而有效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的成功案例。按照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测及避险工作,推广成功经验"的批示精神,现将丹巴县"8·9"特大泥石流成功避险案例编发如下,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在中国成功预报与避让的1163起地质灾害中,超过90%是由群测群防员发现险情、及时报告、果断预警,并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的。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成功避险的数字之后,是一群和百姓站在一起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3.
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科学实施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月至今,苍溪县已完成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90处801户,2762人从中受益,共计拨付补助资金1762.2万元,确保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县、乡(镇)两级成立了避险搬迁领导小组,制定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目标考核评分办法》,将工作细化落实到责任人和责任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等各种形式,向避险搬迁农户广泛宣传防灾避险的意义、做法和资金补助标准,让广大农民了解避险搬迁政策。同时,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4月,四川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3起,其中滑坡7起,崩塌6起,由于避险及时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7月2日晚到7月3日,雅安市汉源县发生强降雨过程中,最大降雨点河南乡24小时降雨量高达148.6毫米,导致全县发生9处泥石流灾害。由于预警及时,责任落实,监测有力,排查到位,撤离果断,全县成功避险1226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350人,避免42户176名群众伤亡。汉源县是雅安市地质灾害最为易发、多发、频发的县份,其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突发性强、暴发频率高的特点。7月2日上午11时30,县气象局向全县发布2012年第1号暴雨重要天气信息,要求各地加强河沟沿岸、滑坡危险地段、城集镇建设工地的监测巡视,切实做好防御泥石流、滑坡、垮塌等地质灾害工作。  相似文献   

16.
9月10日,射洪普降特大暴雨,个别乡镇降雨量达到300毫米以上,全县地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灾害发生后,射洪县及时启动实施《射洪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紧急开展查灾避险。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射洪县国土资源局认真按照省、市、县领导指示要求,快速反应,沉着应对,认真加强巡排查和监测工作,积极做好主动避让。  相似文献   

17.
地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的南充,近年来由于特殊旱涝相间的天气和地质结构变化,特别是今年"5·12"汶川地震后,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南充市国十资源局坚持以预防为主、群测群防的科学防灾治灾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取得了连续3年在监测范围内无因地质灾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好成绩.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抓落实.  相似文献   

18.
苍溪是农业大县,耕地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对于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农业大县,在"5·12"特大地震后,全县42750亩耕地严重损毁,农村房屋倒塌13131户,严重受损10624户,引发地质灾害253处,需要避险搬迁的灾害点62处,涉及905户3508人.灾后重建用地需求和耕地占补平衡成了全县灾后重建的大事.县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多次到受灾现场实地调研,对受灾群众的经济实力、安置意愿、重建方向和劳动力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9.
正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之一。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宜宾从"保安全、惠民生、聚民心"的高度出发,把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这项"亲民惠民"工程,作为切实解决地质灾害隐患区广大分散农户安居隐患的重要举措,狠抓项目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680户,完成省政府和省厅下达目标任务数(400户)的170%。预计2014年,全市将完成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900户。通过实施这一"小工  相似文献   

20.
8月23日19时30分,旺苍县木门场镇发生一起大型滑坡地质灾害,1.2万立方米滑坡体造成房屋和街道受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型滑坡灾害中,由于监测到位、预警及时、处置科学,成功转移受威胁群众516人,无一人员伤亡,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创造了我省预案外成功避险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