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大学生对性格内涵的取舍,有助于针对性地教育和塑造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1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中医专业127名学生。以40组不同的性格内涵描述词组为问卷,让学生以喜欢和排斥做出回答,并进行统计,再以尼曼(Neyman)“内一外向性格测验量表”对他们进行性格倾向测验,并进行统计。将2组进行对照分析。2结果2.1性格内涵倾向问卷答案比较见表1。 表1说明,大学生所喜欢的性格即他们认为理想的性格;不喜欢的性格即他们厌弃的性格。其中大学生最为认可的性格:真诚热情、活泼开朗、善于交际,其选择人数超过50%…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中学生不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媒体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是主动地、有选择地接受 ;他们既受到正面的影响 ,也受到负面影响 ;他们接触大众传媒的动机也不一样 ;他们对媒体的信任度很低。可以说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客观存在 ,调查了解其作用方式和途径 ,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陆山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结果发现:(1)他们已经具备现代健康观念,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他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的认识接近心理学家的认识;(3)多数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状态评价良好;(4)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孤僻、违纪和攻击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5)落后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4.
宁夏中学生科学素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宁夏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 ,中学生对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低 ,并且与全国相比有显著差异 ;对科学过程和基本方法的理解程度均低于全国水平 ;在中学生对科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上 ,呈现出对科学技术能力的评价、科学技术发展前景的期望较高等特征 ;中学生的科学品德状况比较好 ,这将是宁夏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 ,我们应尽快树立学校教育的新理念 ,在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策略和方法上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中学生处在少年期,高中学生处在青年初期。这些时期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学生能否树立关于未来生活的理想,以及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他们是为什么而学习,即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什么,这些,都是党和人民所关心的.从事中学教育实际工作的同志们,很想了解到这些东西,那就不用说了.为此,我们对中学生的理想和动机的实际情况作了调查,并分析研究他们理想的类型和动机的类型,为中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省133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厌学行为较严重县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学校间、年级间有显著差异.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采用学生、教师、校长三种问卷对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尤其是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合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服从老师的要求,积极参加活动,尽力与同学友好相处。但随着年级的上升,一些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例如厌学情绪的增长,不喜欢就读的学校,不适应现在的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8.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学生厌学的倾向。随着社会家庭情况,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变,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厌学影响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形成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这种日益严重的厌学情况,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和文献分析表明 :当前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存在教学目标低与实际需求高的矛盾、教材体系的冲突、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和期待形成的强烈反差、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课程对教师要求高与教师素质低的矛盾 ,以及学而无用、学而不会用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矛盾 ;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课程是体现高师师范性特色和培养未来教师教育素质的课程 ,应从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教育有史以来就存在学生厌学问题,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学生、学校、社会等。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基本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师范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增进其工作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学好高师心理学。然而,正当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致力于把心玛学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应用于人才培养,竞相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使他们的智力发展到更高阶段时,我国的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却出现了危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学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刚学心…  相似文献   

12.
一、对中学生要进行职业指导教育 如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校青年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结合点是什么?”确切的回答应该是“职业”。因为职业在现今的社会里,它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还是事业的依托。我们在帮助青年了解、认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结合他们每个人的志趣、性格、特长选择好自己的职业,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的指导,尤其在普通教育的学校中,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少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厌学情绪。其原因是学校教育目标不明确 ,约束机制不得力 ,教学方法不得当 ,思想教育工作软弱 ,也有学生素质不高的主观原因。改变学生厌学情绪 ,应从改变以上状况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一、做好中学生考入师范院校前的教师职业定向教育。在苏联的许多地区,中小学师资很感不足。原因之一,部分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当教师,或干满规定时间就另找与自己志向相符的职业。他们认为,造成这一原因是报考师范生一开始就没有当教师的愿望,之所以报考师范,因为在录取时有较多的优待;其次是在录取时,根本不了解考生对将来做教师有无愿望和教育才能。为解决合格教师的不足和流动问题,在普通学校开展中学生教师职业的定向工作,其形式有以下几种: 1.师范院校和当地的国民教育部门与普通中学一起,从八年级学生中挑选一部分学生组织“师范班”,也有叫“未来教师学  相似文献   

15.
公共心理学课是构成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也是体现高等师范教育师范性的特色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高师生师范素质以及整体素质的形成和个性的培养。然而,长期以来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实际水平与现实要求相距甚远,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靠注入式教学传授知识、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原因,亦有微观的原因。就后者而言,教育思想的落后、教学内容的陈旧与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是造成课堂教学低质量的主要原因。要培养高质量的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应当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认识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其中,实验素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由此,针对现阶段中学生物实验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我们采取了问卷和采访的方式,深入到学生、教师中去对中学生的实验素质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顽皮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几乎每所学校恐怕都有那么几个或一些纪律涣散、学习不用功的顽皮学生。怎样把他们教育转变好,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关于对顽皮生的教育,笔者仅从农村学校来说,大至有几种作法:一是正面教育,启发诱导;二是举鞭吓猴,强制压服;三是两种手段并举,即所谓“软硬兼施”。上述作法,是否符合教育原则,是否适用于顽皮生,这是很值得思考的。凡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师,是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和顽皮生的个性,妥当使用教育手段的。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大学生气质和性格的现状,探讨气质和性格的某些理论问题,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结合心理学教学,对我校政治、物理等五个系的37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19.5岁,其中有338人进行了气质调查,313人进行了性格调查,两项调查都进行了的有275人。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不仅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对汽车学院50名大学生的谈话了解,对学生群体中厌学心理现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索出厌学心理的新类型与倾向。所以撰文以期透过这些新情况的分析,超越传统教育对厌学心理的认知,并寻求合理的对策加以实施,以应对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正>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们的性格秉性刚刚形成,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品德好比成绩好要重要的多。很多学校和教师也越来越注意到这一点,有的学校已经对学生们开展德育教育了,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校与学生家庭相分离,不能做到家校合作,这就导致学生最终不能接受完整的德育理念,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完善是极其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