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离骚》的题意对"离骚"二字的解释,自汉代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的说法约有四种.(一)离忧这是司马迁的解释.《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大概他是因为《九歌·山鬼》里有"思公子兮徒离忧"之句,"离忧"较好懂,所以借  相似文献   

2.
“为”字被动句是古汉语常用被动句之一,格式很多,有“为V”、“为NV”、“为N之V”、“为V于N”、“为N见V”、“为N所V”、“为N之所V”、“为所V”、“为N所见V”、“为N之所见V”等十种,今各举一例: (1)伯友将为戮矣。(《左传·襄二七》) (2)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十八》)  相似文献   

3.
《诗经·邶风·新台》全诗如下: 新台有泚,河水(氵弥)(氵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相似文献   

4.
藏语“船”gru()借自吴越语的“船”glu,中外汉藏语学者一直没有重视这一点。与藏语关系较近的嘉戎语“船”为gru,同样也是借自吴越语的。由于文字是记录语音的,所以吴越语中的glu有多种书写形式。如:东汉袁康《越绝书·三吴内传》:“越人谓船为须虑。”又作“(舟句)(舟鹿)”。魏张揖《广雅》卷九释水:“(舟句)(舟鹿):舟也。”《集韵》:“(舟句)(舟鹿):大艑也。”《艺文类聚》引《物理论》:“工匠经涉河海为(舟句)(舟鹿)以浮大川。”glu又作“(舟冓)(舟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尽伏其精兵(舟冓)(舟鹿)中。”《北堂书钞》:“豫章(舟鹿)(舟冓)州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作品中,常见这样的句子结构.例如:“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  相似文献   

6.
《全宋诗·黎廷瑞诗》在整理中的标点及校勘尚有若干问题,作为献疑,归纳为15条,以供讨论。其中包括整理时因工作底本(《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芳洲集》)之误,点校者不察,沿袭底本之误而误者,如"铜狄摩"误作"铜狄磨"等,大多属音形相同或相似而误。有标点断句之误者,如《东坡志林》,误作"东坡《志林》";又如杂言体《禽言》中的"衍字"、"字的倒置"以及标点断句之误等。此外,有改动底本未出校者。文中均一一作了辨证。  相似文献   

7.
金代曷懒水及与其相关的曷懒甸、公崄镇等问题,数十年前日本学者及更早一些的朝鲜李朝实学派学者都曾作过详略不同的考证辨析。但是,今人仍时有误指,故作此文进一步辨正。曷懒水之名始见于辽代。《辽史·兴宗纪》载,重熙十五年二月丙寅,“蒲卢毛朵界曷懒河户来附,诏抚之”,四月甲戌“蒲卢毛朵曷懒河百八十户来附”。金代则称这条河为曷懒水。《金史·世纪》、《金史·斜卯阿里传》都曾提到这条河。金在东北所设  相似文献   

8.
对"修辞"之"辞"的本义,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证之以《周易》原文,《说文解字段注》及其它典籍,《说文》中之"辞"应为"说也";《易·乾·文言》中"修辞"之"辞"应是"文辞"、"言说"之义.  相似文献   

9.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a Foundling)(以下简称《汤姆·琼斯》),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鼻祖亨利·菲尔丁(HenryFielding)的代表作,也是英国十八世纪小说的最高成就。自问世以来,此书深为大多数作家和广大读者所推崇,至今仍为我们所喜爱。亨利·菲尔丁在《汤姆·琼斯》的第五卷第一章论及他这种“散文喜剧史诗”的体裁时说:  相似文献   

10.
<正> “之”字是一个使用频率高而且用法十分复杂的文言虚词。用作代词、动词(实词)等的“之”,诸家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谈到:其冀若垂天之云。(《庄子·养生主》)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中的“之”(下面“·”)时,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本”)说是介词,郭锡  相似文献   

11.
书刊简讯     
华尔茨:《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d'Aquin.Par Angelus Walz.(Lou-vain-Paris:Nauwelaerts,1962.Pp.245.)法国《哲学研究》1963年第2期介绍称,华尔茨神父子1953年在瑞士巴塞尔用德文出版的《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von Aquin),几乎是迄今唯一最好的圣托马斯·阿奎那的言行录。所以,人们不能不铭感地看到诺瓦利纳(Paul Novarina)把它译成  相似文献   

12.
我持省略说     
1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名词作状语”的“名+动”结构。例如: ①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 ③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秦策一》) ④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  相似文献   

13.
《通典·州郡典》十四卷,颇为详尽地记录了唐玄宗天宝初年各州郡的地理情况和户口数字,并与两《唐书·地理志》所载户口数各各不同,是研究唐代人口史的重要资料。对其户口年代加以确定,很有意义。有的同志参照《新唐书·地理志》所言“天宝元年”之数,推断《通典》所载为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之户口数。经过分析考证,我们认为《通典·州郡典》所载户口当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之数,而两《唐书·地理志》所载户口则系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之数。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现略陈管见,以就教于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14.
“以”字在文言中使用率很高。它可以作动词(李斯《练逐客书》:“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左传·昭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名词(《列子·同穆王》:“宋人执而其以。”)、代词(《吕氏春秋·贵信》引《周书》:“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候之宫。”),通副词“已”(《国语·晋语四》:“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时序》篇有如下几句: 太祖以圣武膺箓,高[世]祖以睿文纂业,文帝以二离含章,中[高]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选译》对《时序》篇中译“文帝以二离含章”为“文帝因英明正位”,注“文帝”为“文惠太子”,注“二离”为“《易·离卦》:  相似文献   

16.
梅在我国有长久的历史。两周已有关于梅的记载: 若作酒醴,尔唯麹蘖;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尚书·说命下》)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召南·摽有梅》)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诗·陈风·终南》)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诗·陈风·墓门》)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诗·曹风·鸤鸠》)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诗·小雅·四月》)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左传·昭二十年》) 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这些记载说明当时梅树分布很广,梅并非观赏植物,而是果树,人们常用梅子作为调味品,在日常生活中象盐一样使用着。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诗经》的话(代序)《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合称为《六艺》,又称为《六经》.《乐经》今无其书.或说亡于秦火;或说《诗》《乐》为一,自诗言之叫做《诗》,自乐言之叫做《乐》.或说《周礼·大司乐》章;或说《礼记·乐记》,原出于《乐经》;这都无据.现在就只有《五经》了.有谁提到《六经》,我们就知道这是说的《五经》.其称为《经》,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礼记·经解》篇.朱彝尊《经义考》说:"《诗》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之谓”式,至今说法尚不一致。本文专就“……之谓”式的作用及特点进行一些探讨,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并借此机会求教于王力先生和其他同志。(一) 翻开古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句式: 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 2.《书》曰: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此之谓也。(《荀子·富国》) 3.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4.野语有之曰,闻道百,可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19.
一、《陈书·袁宪传》:“大同八年 ,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诏下国学 ,宣制旨义。宪时年十四 ,被召为国子《正言》生……在学一岁……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尚南沙公主 ,即梁简文之女也。 ·大 ·同 ·元 ·年 ,释褐秘书郎……(开皇 )十八年卒 ,时年七十。”《南史》所载亦同。按 :此处之“大同元年”有误。应为“中大同元年”。袁宪于大同八年 ( 54 2年 )时为十四岁 (以卒年证之 ,此处所记大同八年为十四岁不误 ) ,则大同元年 ( 535年 )为七岁 (实为六周岁 )。七岁孩童即尚公主 ,并释褐秘书郎 ,于理不合。又 :以行文顺序窥之 ,叙大同元年事…  相似文献   

20.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壤壤 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先后爆发了两场货币大论战:“金块论争”与“货币论争”。两场争论的实质都涉及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物价水平(或币值)究竟是由货币数最决定的,还是由真实经济活动决定的。每次论争结果均以货币数量论者的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