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ChatGPT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可以为儿童哲学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儿童哲学通过促进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等技能的发展,对儿童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ChatGPT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通过参与儿童哲学刺激物开发、构建对话、哲学问题转化、探究反思等环节,为儿童哲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在文化差异、情感共鸣、幼儿语言理解和技术依赖等方面,ChatGPT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的主人公小男孩去集市"阿拉比"的经历进行剖析。他这次旅行其实就是一次对自我、对所生活的世界的认识之旅,是一次从幻想到现实的心灵之旅。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无数次这种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经历,他的认识会不断获得提升和走向完善,他的人格也从而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该意识到,写作是什么。它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含着虚构性乃至作家的臆想。以巴金的作品对比现实生活,我们发现他的写作中存在着对理想自我的乌托邦幻念。巴金早期和晚年靠坚强意志支撑着的写作生活和作品中的宏大誓愿,多多少少都会在现实中趋于瓦解。首先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觉慧精神与党新性格所代表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如我们在《家》中所感受的那样,巴金体现在作品中的认识既有时代的深刻处,又是以其年轻难以真正体察现实人生的全部含义作为代价的。巴金在1957年7月《谈〈家〉》中说:“然而幼稚和大胆救了我。在这一…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尽管外界(如老师的指导)对学生的认识和表述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必须切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才会有效;而且。不管是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水平(即习作素材和主题).还是用来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语言,都来自于学生平时自主生活与阅读的积累。因此,“自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形势下,青年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认识出现了二律背反。青年必须将理想与现实看作一个统一体,清楚地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才能通过完善自我概念、理想教育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理想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等手段,使青年能够正确地界定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有卓越性的意义。儿童文化是一个完整、多样、丰富的儿童世界,在生存理解所实现的秩序化方面,它显现为儿童对自我力量的确证和所属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后现代大众传媒的生态环境中,转变修辞意识形态,以平民化的视角、游戏的话语方式参与所属时代的文本建构,成为网络时代狂欢语境下贺岁片文本的修辞策略。狂欢化的语言是人们表达对新世界的多样性充满自信的社会心理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当视听文化与贺岁片狂欢生活叙事相遇时,语言的狂欢成为一种必然。《喜羊羊与灰太狼》架构双重语言的游戏通道,产生了集体狂欢式的喧哗回应。儿童语言的游戏通道表现为模仿儿童游戏,展示儿童原生态语言;展示儿童天性,表现游戏中的幽默;成人语言的游戏通道,表现为戏仿人物,游戏现实;隐喻事件,讥讽现实;借用网络和方言,追赶潮流。游戏精神贯穿于角色语言中,使人们在语言的幻象中感受到精神的、审美的娱乐,语言的变异深层的含义就是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8.
墨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与和谐思想。当我国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其“兼爱”、“尚同”、“尚贤”、“节用”等思想显现出与现实相通、相契之亮点,给我们以宝贵借鉴。重新审视与挖掘墨子和谐思想,对提高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并力求其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意义,不依赖于语言所指称的对象。语言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时,语言也是有意义的,这就为语言可以指向非现实并仍获得意义敞开了可能性。语言是在语言游戏中获得意义的。在语言游戏中,语言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自我运行。语言的这种自主性赋予了语言以多重功能。语言不仅具有复制功能,而且具有创造功能,因此,它不仅可以反映现实,而且可以虚构出现实。泰戈尔的小说《家庭与世界》就为语言可以虚构出现实这一论题提供了实证支持。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不仅用语言虚构了自我而且也虚构了他者,而这种虚构的动力机制则是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电影艺术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叙事性,这是因为电影艺术家制作一部影片的目的,就是运用电影语言和叙述话语去展示生活中人的性格和命运。艺术家们通过电影思维,合理地构建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精巧地安排情节的发展顺序与跌宕,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并达到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这样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叙事结构形式,在众多的叙事结构中有一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叙事方式,这就是现实心理叙事结构c现实心理叙事结构一般来说是从现实和人物心理意识两个层面展开事件和塑造.人物性格C现实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基础,人物在错综复杂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语言效能具有局限性。前人克服语言效能局限性的探索,为祖国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语言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效能与人的发展成正比。要摆脱祖国语言效能低下的现实困境,必须既端正文风,完善制度,又搞好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赛博空间"是目前广泛运用于各种新媒介研究中的概念,但其含义一直较为模糊。根据信息传播的三个特点——实时互动性、全息性、超时空性,并从一种"软件"的角度来定义赛博空间,赛博空间的本质在于这三种信息传播要素前所未有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赛博空间成为第一种拥有构建另一种"现实"能力的人造媒介。虽然目前依然需要借模仿现实来进行自我内容构建,因此时常被等同于"虚拟现实",但赛博空间无疑具有更多的自身特质和独立性。作为一种"自然媒介"的现实本身,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赛博空间的影响。两者之间不断增强的双向渗透,将导致彼此之间的区别和界线逐渐模糊,对何为"现实"的认识也将逐渐发生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论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的视角从"现实"与"可能"、"现存"、"历史"、"理论"、"抽象"、"理想"等诸多范畴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现实的内涵.作为实践结果的现实是不断发展的,把握现实、反思现实、超越现实的哲学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从哲学的本性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哲学.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哲学.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哲学的话,那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追寻     
中国90 年代诗歌存在远离现实走进语言迷宫的倾向。这是有悖于诗歌精神的。语言倘若丧失了现实的底气便只能成为一袭华饰。现实是诗歌的土壤, 现实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 也是诗人的生命实践; 诗人要观照的是现实的根本并把自己所理解的现实揭示在人们面前。从诗歌艺术上讲, 如何出色地表现诗与现实之间的互融、互渗和对应, 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追寻。人类的全部诗歌史都表明着对现实本质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少数族裔青少年在成长中面临的困境和困惑,选取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长篇小说《拉拉的褐色披肩》为研究对象,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文化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对小说主人公少女拉拉的成长进行解读,揭示少数族裔女性在成长中遭遇的性别身份、民族身份、文化身份多种身份危机,探析社会边缘人物在困境中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路径。通过分析拉拉的性别身份与文化身份的构建过程,表明文化差异可以从冲突走向共生,通过消解对立面达到统一不一定是最佳途径,在爱和理解中也可以实现文化共荣。  相似文献   

16.
先锋作家余华对于现实的关注和理解,突破了常规世界对于“现实”的束缚,他赋予“现实”一种新的内涵。在80年代的创作中,他以“局外人”的视角,冷漠地对暴力和死亡进行精确的叙述,构造出“自我世界”中的现实一种;90年代创作的变化,使作家由一个“局外人”转变为现实世界的介入者,运用含而不露的幽默与温情,透过现实的险恶、苦难,从平凡人类的灾难经历和内心世界中,发现生活的坚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校园儿童被性侵事件屡见不鲜,教师这一神圣职业逐渐受到人们所诟病。学校本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家园,但在现实环境中却成为儿童受侵害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却屡屡将邪恶之手伸向儿童,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透过校园性侵事件的特征表现,发掘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根源,继而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谈话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如转换负面情感,获取信息以及流行文化元素,勇于并恰当表达主观见解,实现自我展示与自我完善等。《潮童天下》节目是快乐、自由、想象、开放的,以游戏的精神制造“谈话场”,以“支架搭建”的方式达成双向交谈,以对“一百种语言”的尊重参与谈话,以对“儿童哲学”的仰视激励谈话。幼儿教师可以借鉴节目的相关理念和方法,让幼儿爱上交谈,从谈话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式自然成为教师专业研究的重点问题,它能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中的现实问题。两位美国学者在综合研究众多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5种专业成长途径,其中就包括“自我引导”途径。自我引导式途径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它是指教师通过查阅、学习、模仿等完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自我引导式中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有听课和专业阅读2种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