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构建中学生感恩、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对300名中学生采用感恩量表GQ-6、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尊量表进行问卷测量,使用EQS软件构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感恩、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之间相关显著;(2)自尊在感恩和幸福感之间呈现部分中介作用,效果显著。得出结构方程模型支持自尊对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感恩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本质特征表现在个体性、社会性与示范性的统一,丰富性、多样性与体验性的统一,情感性、情景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继承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其价值取向在于提升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更新德育理念,增强德育实效。感恩教育的有效路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注重感恩理论研究,分阶段有序推进感恩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增强感恩教育的感染力;创新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感恩范畴的角度看,儒家孝道可看做是一种带有普适价值的感恩文化,其感恩精神有三个突出特色:一是既重形式更重内容的感恩,二是主张父慈子孝、反对愚孝的双向感恩,三是推己及人、"修齐治平"的感恩。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深入认识和把握儒家孝道的感恩精神特色,对于我们重振新兴传统孝道,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让孤寡老人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顾,克服目前"倒孝"啃老族"等不良现象,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及社会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上许多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知感恩、情感冷漠等现象.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感恩是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道德情感,因此,我们要通过具体的措施来唤醒人们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学者对感恩的研究主要是有关青少年感恩的状况研究,研究的主题集中在感恩与幸福感关系上,而以成年人为背景的研究很少,涉及感恩与亲密关系的研究暂时没有。本研究对224名已婚夫妻进行问卷测量,主要调查了夫妻的感恩心理、夫妻支持与婚姻关系的现状,并探讨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基督教的信条之一,"孝道"则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督教感恩文化和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爱"与"感恩",都提倡"敬爱父母"、"感激父母"。在国内当前社会道德普遍滑坡、感恩之心缺失的背景下,尝试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通过诵读古文经典,汲取传统"孝道"文化的养分;并借鉴基督教文化"感恩"的教义和美国"母亲节"的表现形式,内在以"感恩"作为"孝道"的心理基础,外在把"母亲节"纳入节日序列中,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唤醒大家的孝道意识,从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精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人格全面,身心健康,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笔者提出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孝敬父母开始、从教育者自身做起、从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做起。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多多少少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记住了这些,并为此多了一份感激之情呢?有感恩之心,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与敬重周遭的一切:自然、社会、父母,乃至自己的生命。学会了感恩,也就是学会了爱自然、爱别人和爱自己。感恩的心其实源于爱心,“心盲”的人不会感恩!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我们不光要懂得收藏,还要懂得播种。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在法理层面,还是在道德层面,河南省慈善总会旨在通过“道德协议”的模式实现感恩以期传递慈善的做法都有待商榷。基于感恩为精神理性的一种及其本身的独特结构,加之其实现依赖于制度保障这一道德传统,笔者认为,除了要进行感恩宣传和感恩教育外,实现感恩要诉求于制度。为此,有必要在公正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完善捐助制度和建立感恩激励、执行、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0.
幸福感是个体对于自身情绪(正负向情绪)及认知(生活满意度)等两个层面的主观经验和感受,包含感受正向愉快的情绪(较少负向情绪)和高度的生活满意。从感恩特质、社会支持、适应型态和幸福感四个变量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不同感恩特质的大学生在幸福感表现上有差异存在,女大学生在感恩特质和幸福感得分都高于男大学生;感恩特质会透过社会支持及适应型态对幸福感具有正向间接效果。因此,大学应多开展感恩活动,开展感恩特质的培育课程,提高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培养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积极成长。  相似文献   

11.
感恩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西方文明的精髓。感恩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语教学因其自身的语言特征、教材内容、文化内涵、课程设置的独特性,不失为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大学英语教育这个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对学生以个人奉献为主的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教育应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教育两部分。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大学生感恩教育需要通过各种载体来实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包括高校感恩教育、家庭感恩教育、社会感恩教育和网络感恩教育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感恩动力是引起、激发和驱使主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产生认可并外化为感恩行为的一种力量组合。感恩动力能激发主体的感恩积极性,推动主体克服感恩进程中的困难,调节感恩活动的进行,具有启动、维持、调节、强化等功能。感恩的动力机制是由内在动力机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坚守的道德准则.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状态.通过分析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含义,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和社会舆论宣传感恩楷模、树立感恩典型角度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学校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恩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由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感恩行为造成的许多负面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因此,高等学校亟待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推动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识恩,知恩、感恩,以至于报恩,施恩。因此,高等学校应加大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开发感恩评价体系,形成高等学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6.
对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这种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的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对于我们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来说,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始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了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有对父母养育、师长和学校以及社会与国家的培养缺乏感恩。究其原因,家庭感恩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重知能轻品德的偏差、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和自我感恩意识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应通过重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创造和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搭建和强化社会实践的平台作用、树立和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历来强调感恩,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特别是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感恩传统,从对父母的感恩,到对社会的感恩.而当今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教会学生知恩感恩、开展"角色互换"唤起感恩之情、加强社会感恩楷模的宣传,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9.
感恩要从身边做起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是,在同学们这一代人中,由于大都是独生女子,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父母、老师、社会为大家所做的一切,同学们都认为理所当然,熟视无睹。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因此而丢失了一颗会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感恩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对感恩与青少年学业成就、问题行为、社会适应等进行研究,国内感恩测量工具、感恩干预方式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了感恩现状、测量工具、实证干预等方面的启示和对未来感恩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