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青少年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作基于当代青少年性犯罪日趋严重的状况,着力探讨青少年性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以期把握其违法犯罪的规律,从而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和教育、防范,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性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性犯罪作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形式,在刑法中应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及立法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性犯罪的规定存在严重问题。首先是现有罪名规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为相关犯罪的犯罪对象和犯罪主体的范围过于狭窄,无法满足保护人权及惩罚犯罪的需要;其次,许多严重的性侵犯行为没有被规定为犯罪行为,从而导致法网出现严重漏洞。本文在分析我国刑法中有关性犯罪的规定情况及其造成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性犯罪的刑法立法提出建议,以其对立法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陈玉书 作者在台刊《中央警察大学》第 36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史中,妇女问题及相关研究一向被忽视,至近年才逐渐受重视。以犯罪问题研究为例,据官方犯罪统计,男性的犯罪严重性远甚于女性,男性犯罪率亦高于女性犯罪率,因此大多数的犯罪学理论以男性为研究重点,而忽略女性犯罪,或假设这些理论对女性犯罪具有相同的解释效力。然而,女性无论在先天的特质或后天成长的社会环境,均与男性有明显不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对于女性的社会角色,生活形态和行为模式等影响甚巨,实有必要从现象的分析、历史的观点和原因的探讨等角度,来剖析女性犯罪的特性,使人们对于人类犯罪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更趋于完整。该文首先分析近 20年台湾地区女性犯罪的现况与趋势,接着从历史的观点简要介绍女性犯罪研究的发展,并以犯罪学理论为基础,解释女性从事犯罪的原因与男女两性在犯罪分布上的差异,最后则对过去女性犯罪研究的限制与未来提出建议。 (叶普照摘编 )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所支配的,犯罪心理则是由诸成份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结构中动机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动力因素。同时,”犯罪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如认识、情感情绪、意志、态度等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都是通过对犯罪动机的影响而对犯罪行为发生作用的。青少年犯罪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达80%以上,居高不下,是我国目前社会治安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动机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女性犯罪并非仅仅主体为女性的“男性犯罪”,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与男性犯罪相异的“轨迹”。以往的研究者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多进行单维研究,或注重分析犯罪主体的个体因素,或注重分析社会变迁、流动诱发女性犯罪行为的作用,很少有研究者将犯罪行为放在一个动态、综合的因素体系中进行考察。本文试图将女性犯罪置于一个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中予以分析,以期把握女性犯罪所异于男性犯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对青少年吸毒的统计数据,说明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从青少年心理、社会、家庭等几方面探讨了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指出以往人们探讨防治措施时,多注重外因,进而着重强调从内因和加强社区建设两个方面防治青少年吸毒。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是人们公认的“三大公害”。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尽快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探究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来年,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度上升,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个人的原因。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道德、伦理、家庭、社会诸多方面。我们拟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入手,谈几点治理对策。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一)不成熟的生理和心理是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因素司法实践表明,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的生理机制还未成熟,思维方式还不完善,心理状态还未定型,道德准则处于模糊状态。具…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其原因的探讨也进入白热化状态,文章选择与青少年成长最为密切的家庭原因为出发点,从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不良行为的影响等因素分析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刑事司法认为犯罪是需要给予报应的针对国家的行为,犯罪必须接受惩罚,惩罚表达了社会对犯罪的谴责和对正义的追求,并且也可以用以威慑犯罪人和其他企图破坏社会规范的人。支配传统刑事司法的刑事政策是报应性和惩罚性的。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崭新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被害人及其亲友、整个社区都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最为典型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就是所谓“被害人—犯罪人和解”或“被害人—犯罪人调解”。恢复性司法运动最初主要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现在则开始扩大至成年人犯罪,并且由最初仅仅适用于轻微犯罪、财产性犯罪向现在的严重犯罪甚至暴力性犯罪扩展。由此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被害人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是受其犯罪心理支配的,而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家庭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关键因素。家庭结构的缺损、家庭环境的恶劣、教养方式的不当等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这些不良因素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性犯罪案件在数量上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有些案件的恶性程度非常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现行的性教育不能适应青少年的性早熟以及其它方面的社会变化.有效的性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因性无知、性心理异常、性道德错位等因素而导致性犯罪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我们必须构建包括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和谐统一的、科学的性教育体系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分析了社会失范导致的早期社会化的困境和失败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实现青少年社会化主体之间的和谐,以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情关系决定了家庭预防的现实可行性,而青少年由于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外因,因而家长创建和谐的家庭气氛,施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才会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当前 ,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情关系决定了家庭预防的现实可行性,而青少年由于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外因,因而家长创建和谐的家庭气氛,施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才会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流浪未成年人的产生,需要分析其流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相应的预防策略。导致流浪未成年人四处流浪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家庭原因,包括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氛围不和谐、教养方式不科学;其二是社会原因,包括经济贫困、留守现象、犯罪因素;其三是个体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缺陷、情感性格缺陷、社会技能缺失。基于此,要想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的发生率,需要加强对家庭问题儿童的关爱与监管,需要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标准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自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女性犯罪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其上升速度和幅度均超过男性犯罪率的增长,女性犯罪已成为严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西宁市某戒毒所380名15-20岁青少年吸毒者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青少年吸毒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5、16、17岁三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吸毒率随着年限不断上升。造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障碍,它是一类以不顾及他人权利、侵犯他人权利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类型。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实施的犯罪行为较正常人格者实施的犯罪行为相比,更易造成公众的恐慌感,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展开研究,有助于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极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形成原因、预防对策及矫治方略等几个方面展开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至不满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披露,建国初期的十年中,我国青少年犯罪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0%左右。然而,经过十年动乱,青少年犯罪一下猛增到60%,此后这个比例就居高不下,而且14至卫7周岁的居多。本文就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因素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外在原因及其对策。一、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家庭的群体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1.过份溺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