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杰 《四川省情》2006,(7):34-35
四川和重庆是西南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区,其旅游资源在西部、在全国独具特色,享有优势。多年来,相互携手,实现旅游产业一体化,共促区域旅游大发展,是川渝两地共同关心、悉心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与巴蜀血脉相通、共处长江上游经济区和当前川渝经济区一体化的潮流要求,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已经起步的诸多旅游合作区域的发展势头相比,川渝旅游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紧紧抓住当前川渝经济区一体化潮流涌动的战略机遇,认真分析川渝旅游合作的现状,更新观念,融合制度,整合要素,建立机构、深化合作,共促区域旅游…  相似文献   

2.
杨梅 《统计与决策》2012,(16):140-143
文章利用两部门理论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中部地区省级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997~2010年中部地区各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旅游业发展通过直接效应和对其他非旅游部门的溢出效应推动经济发展。为实现区域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文章提出了提高旅游资源配置效率,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省际旅游合作与分工,以整合区域旅游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是四川省高品位旅游资源富集的核心区域,也是四川省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分布最多的区域。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日趋明显,当前已成为四川省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建设西部旅游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川渝合作示范区是广安和重庆两个区域间经济一体化突破与发展的基点,合作示范区关键在于两地人文相通、经济相融、资源互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因旅游合作而产生的区域内在联系、社会经济效应和公开信息为依据。设计了区域旅游合作的联系密度、效应强度、信息量度等三个指标,并对这三个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出了综合评分指标,解决了区域旅游合作绩效的定量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放型经济,是指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程度较深入,商品、资本和服务跨国界流动较为自由,自身经济体制与外部经济体制融合度较高的一种经济模式。开放型经济是相对于封闭型经济的概念,其实质是通过经济要素较自由地跨国界跨区域流动,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开放型经济涵盖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国际旅游等内容。一般而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整合策略与推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林 《统计与决策》2005,(15):117-118
一、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泛珠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区域内各地域单元组成一个协和共生、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发展系统.此系统既能通过协同效应形成整体优势,又与外部系统对接与互动,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CEPA及CEPA框架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使得泛珠三角各旅游区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一种共存与共生的关系,区域旅游一体化将是最终走向.但由于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和长期以来的行政分割,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只有进行有效的协同整合,才可以重塑区域旅游关系,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前列。长三角作为东部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还存在产业层级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定位与分工不合理、自主创新水平需要提升等问题。因此,长三角要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区域创新集聚、培育区域创新合力,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平 《统计与决策》2007,(19):149-151
加强区域的经济合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一五规划目标与要求,是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的活力,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的重大战略决策。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大关系,从我国的发展现实出发,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理顺利益关系,注重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动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29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集,验证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探讨盗窃犯罪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证明,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区域盗窃犯罪率进而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消费者的出行安全进而影响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于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和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差异展开讨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建设能弥补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劣势,提升旅游吸引力。此外,旅游资源禀赋越高的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越能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表明旅游资源禀赋是决定区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其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旅游接待能力越弱的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越能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数字经济与旅游接待能力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2006—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面板数据SDM模型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省际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差距小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但东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缓慢,已被西部地区所超越;(2)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均能显著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区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间接效应,但直接效应不显著;(3)人均GDP的增加对本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起到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公路密度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无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亚欧大陆桥的初步建成,为中国及其邻近各国开辟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文化理念为核心的目的地间新的合作空间.文章通过采用旅游地中心性指数对亚欧大陆桥21个节点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和分层聚类分析,拟在其中国段构建基于旅游中心城市等级体系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借此预测未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寻求构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最优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带旅游产业的竞争正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展开,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关系到区域经济、区域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如何构建和发展区域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就是要解决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内蒙古东部盟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主动做好与东北地区的对接工作,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在向北开放中取得新突破,不断扩大与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该区域的和谐发展.进入"十一五"以来东部盟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已逐步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旅游效率提升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Super SBM DEA模型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黄河流域2009—2019年旅游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高效率区与较高效率区表现为离散分布特征,且数量提升较为明显,呈现出一定的扩散趋势,而中等效率区、较低效率区和低效率区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黄河流域旅游效率区域差异及空间集聚性总体提升,上、中、下游内部差异是导致黄河流域旅游效率区域差异的直接原因。黄河流域旅游效率冷点区和热点区范围有所扩大,次热点区及次冷点区范围均波动缩小,4种区域均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团块化分布态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社会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旅游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强的时空差异性。总体而言,区域经济、科技创新、旅游产业结构及政府规制对旅游效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为推动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亟须制定动态化和差异化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增长转型及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发展观念转变,探索黄河流域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属于耦合发展优质协调良好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临汾、运城在山西经济区划上并称为晋南经济区,其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及发展基础极为相似。近年来,运城地区抓机遇,不失时机地实施优势企业、龙头企业、外向型经济、科教兴区、旅游经济五大战略,建设农业和工业两大区,取得良好成效.经济发展后劲显现,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评价。本文通过统计资料对临汾地区与运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旨在看准优势、正视差距、明确目标,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为实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同处于山西西南部,黄河中游,中部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章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使其坚持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使其越来越成为章丘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章丘市旅游产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小泉城”特色.大力实施以泉水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把握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禀赋差异,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提质转型,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依据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以及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和数字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使用改进的指数法测度并评估中国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采用聚类分析法揭示其空间发展格局。研究发现,2015—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广东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青海暂居末位,并且落后型省份在数字经济测度的各项维度指标中均不具备优势。从整体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东部省份集体领先、中部群体次之、东北和西部区域相对落后的俱乐部式阶梯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在发展速度上,省域数字经济的年均增速高达10%以上,并且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已经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形成集体追赶趋势。使用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对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分析显示,长期内,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省际之间的经济交流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形成收敛趋同现象,这一结论在条件收敛和绝对收敛模型以及变换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后均成立。研究结果表明,为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动态互促的良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