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欣赏的美感根源在于作品对象化地显现了欣赏者的某些本质,使他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欣赏是一种自我实现,读者实现了扬美斥丑的理想.其二,欣赏是一种自我满足,满足了读者"大开眼界"的追求.其三,欣赏是一种自我发现,作者从中发现自我命运、价值与情感.  相似文献   

2.
表现非白人移民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和他者文化身份认同的矛盾是诸多非白人移民文学的重要题材,这些作品通过探讨造成这种文化认同困境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表明具有不同族裔身份的人在多元文化景观中应该互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族裔文化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华人的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五代虽然取得了合法的美国公民资格 ,仍不得不面对“他者”的现实生活 ,经常受到“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等问题的困扰。在其《女战士》( 1976 )、《中国人》( 1980 )和《猴行者》( 1989)三部作品中 ,汤婷婷反映了种族问题以及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造成的华裔族群的“他者”感 ,从而强调了民族属性的重要性。汤婷婷试图透过历史 ,再忆传统文化 ,找回并重建华裔美国人的种族记忆 ,以此界定华裔美国人的民族属性。本文拟就牙买加裔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的后现代属性理论探讨汤婷婷如何在其作品中书写自我 ,如何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建构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自我。  相似文献   

4.
象征主义是叶芝作品的特点之一,叶芝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其自我特色的象征主义。在此通过分析叶芝作品中象征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特点,提出了一些叶芝象征主义对文学写作教学的启示,旨在为广大文学写作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原动力。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性的异化和人类精神的枯竭、人类寻求自我的失败和丧失自我的悲剧;世界是一片荒谬,充满着虚无主义、悲观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色彩,这正是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主题。尽管德莱塞被看作是美国自然主义的杰出代表,但我们从《嘉莉妹妹》、《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等作品中看到了美国梦的幻灭以及被美国梦所异化的荒原般的世界等现代主义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6.
自我问题是佩索阿作品的重要主题。本文以他的一部追问和探索自我之谜的杰作——《不安之书》为切入点,探讨佩索阿作品中对自我的分裂与无限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7.
赵山奎 《东方论坛》2012,(3):75-80,96
卡夫卡的《日记》是进入其文学空间的重要路标,这与卡夫卡日记独特的综合形态密切相关。卡夫卡的日记具有"元日记"和"前日记"的特点,其"日记意识"与他的自我理解及对文学的理解不可分割。作为卡夫卡文学的"梯子"及"地面和墙壁",日记与他的文学构成了不确定的二元关系。《日记》也可以看做一个"大而完整的故事",在这一作品中卡夫卡对他的生活与文学的深层时空结构进行了揭示。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文学传统中悲剧作品占主流地位,这源于《旧约》和古希腊的艺术传统。“厄普代克的悲剧”有双重意义:一是指厄普代克秉承了这一西方悲剧文学的创作传统而提高了他的文学地位,他在“兔子四部曲”中就表现了长达四十年的美国式的悲剧生活。二是指他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即他违背了部分传统而在作品中出现了太多的性描写。这样,他的文学地位就被降低了一些,从而成为他自己的悲剧。因为在西方的文学世界里,作家的地位高低主要是由其作品的悲剧性描写及其道德层次的高低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求学时期曾因多种原因潜心于佛学研究。某些佛学义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他世界观、人生观的建构,也内在地制约着他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演变,并对他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与方式,以及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格调,均有明显的影响。直到他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前夕,这些影响仍不时闪现在他的诗文作品中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人类学的他者认知和文学文体学的交叉视野重新审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时,会发现村上春树在以1980年代为中心的初期作品群中将他者认知即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性问题首先聚焦在“我们”这一第一人称复数形式中.通过考察其初期作品中“我们”这个特殊人称形式的使用,会发现其人称使用的不确定性中蕴含着村上春树文学他者认知的变迁轨迹:从自我与他者的疏离感到两者“存在”的共生关系继而再到两者的共同体意识,其他者认知的层次愈发深刻.  相似文献   

11.
《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戏谑的、私人化的语言表达,富有逻辑、哲思的智者精神世界,创作出了一系列值得多维度品鉴的文学作品.王小波的作品大多以知青经历作为创作土壤,但是他作品中展现的精神质地又不仅仅局限于人们常识下对知青文学精神内涵的认知,超出了知青文学中常有的压抑苦闷与迷茫反思的命题,他用其有限的创作塑造了无限的思维空间,向人们展现了其特有的自我"精神家园".《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在知青文学这一母题下呈现独特影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无数自传作者在撰写自传的同时,也在怀疑自传,自传作家对待自传的态度是极其暧昧的,其原因是书写自传时与自我的分裂相关。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一生都被自我所纠缠,对自我不停地探索和拷问,她的所有作品都可看作是自传。维吉尼亚.伍尔夫一直小心地将私人的自我、社会的自我、文学的自我隔离开来,并努力地在作品中抹去传记的痕迹。这种分裂的自我斗争一直在她的日记、通信集和小说、自传体随笔中不断地出现。正是因为自我的分裂,使其认为自传的不可能。然而这种对自传可能性的质疑,并未影响其对自传的高度评价,她认为自传属于真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4.
在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影响下,托尼.莫里森以为黑人女性写作为己任,其作品揭示了黑人女性双重"他者"的处境,谱写了黑人女性追求自我与发展的成长之歌。同时,莫里森始终关注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积极探讨如何实现黑人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推动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重心从黑人女性向整个黑人民族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人性之恶"的批判,还从人性的弱点,即骄傲自大和自私自利出发,揭示了人在物化文明世界里产生的孤独感和自我毁灭.他的作品无论对他前面的时代,他所处的时代还是现代都具有警醒和指引的作用,使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有自我.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茨威格通过他的论文、评论、书信、作品中的议论、作品人物之口间接地阐述了他的文学主张。其主张影响着他的创作特色,使他在同时代作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拥有着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19世纪最出色的文坛巨匠之一,他所创作的作品,离不开他自身的宗教思想,在宗教对文学产生着影响的同时,文学也对宗教教义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因为宗教和艺术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宗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性格特征,而托尔斯泰对宗教情有独钟,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扬宗教思想,或者借助于宗教教义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从宗教思想、文学形象、爱情观以及托尔斯泰主义几个方面对他浑然天成的文学艺术风格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在诗文作品中进行自我神化,以《五柳先生传》和《拟古九首》其五展示完美的自我形象,并通过对上古之民心境的美化达到了自我神化,通过尚友古贤来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这些都为后人对他的偶像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作为现代悲剧的代表,其作品深刻反映了他对人的自我问题的思考。根据查尔斯.泰勒的道德价值理论,从自我的悖论和自我的不同表现形式方面,探讨奥尼尔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