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莎士比亚悲剧意蕴的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悲剧的审美魅力令人们千年不厌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对先在的理性主义合理性的发问。这种怀疑主义的发问首先体现在莎士比亚对历史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二元关系项中历史理性之优先权的否弃。他把人的命题从历史理性的迷醉拖回到了价值理性的沉思之中。由此,充满信心的历史眺望变成了略带忧郁的价值反思。这就是所谓哈姆雷特、麦克白等悲剧性的内在意蕴。怀疑主义的发问其次体现在莎士比亚对历史与人伦先定秩序和常轨的否决。在他看来,历史中出现的邪恶对善良的戕害都是历史中的偶然错误,因而也是暂时的失衡与倾斜。行善与作恶都是人自己必须为之负责的选择。怀疑主义发问最后体现为莎士比亚对相对于历史理性的价值理性的极度张扬与讴歌。普泛的爱心和良知才能使人生充溢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的人文理性进行了怀疑与反思,产生了悲剧内涵中形而上的绝望感,这种绝望感同时体现在对上帝救赎的怀疑上。“哈姆莱特之谜”暗示了对理性的否定;李尔王、麦克白身上的厌世情绪进一步加深,充分显示出上帝缺席时的虚无感,悲剧的绝望达到顶峰;《雅典的泰门》则体现莎士比亚对自己的绝望所做的最后一次拯救。  相似文献   

3.
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物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华,而意象的精妙运用,则是莎翁最令人叹服的高明之处之一。本文力图从利用意象塑造悲剧人物性格、通过意象对比展示人物的善与恶以及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预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意象在莎翁四大悲剧中对人物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然的镜子·历史的模型·灵魂的曝光──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张泗洋悲剧是莎士比亚作品中重要的部分。他一生一共写了十部悲剧,其中以“四大悲剧”最为脸炙人口,此外,《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青春与爱情的颂歌,最为青年所爱读;《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呈...  相似文献   

5.
中国元代之后的学者们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白朴的《梧桐雨》并称为“四大悲剧”,这是名符其实的赞誉。我还认为将这“四大悲剧”跟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写的“四大悲剧”进行平行研究,更有其重要的价值。中国元代戏剧家跟莎士比亚尽管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又相距遥遥万里,但由于人类在天性、情感和心理结构等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类同的地方,又由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莎士比亚的晒部罗马悲剧和四大著名悲剧探讨了剧中反映的至高无上的父权意识、贯穿全剧始终的“阉割情节”以及莎翁笔下的两极化的女性形象,从而认为莎士比亚在其悲剧中反映的女性观是保守的、守旧的。比其在喜剧中反映的女性观更具有悲观性和失望感。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征——构思完美的情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阐述的有关悲剧的定义及悲剧的重要要素的观点,主要侧重其中情节这一核心要素来分析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魅力所在.分析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情节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其特点,如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结构,在复杂情节中倒转始终存在,并伴随着突转和发现;由当亲属之间发生苦难事件时的行动所产生的打动人心的情感,即带给读者的不同于喜剧或其他剧目的一种快感--恐惧与怜悯之情,以及在情节上极具匠心安排的布局,阐述了莎士比亚悲剧作品比较完美地体现并实现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情节是悲剧的灵魂"这一观点,揭示了莎士比亚的悲剧至今仍然备受青睐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基本成分,是文学交际中的最小单位,形象鲜明的意象为展开联想和发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他的四大悲剧中充分地运用大量的意象来帮助主题的体现和升华。本文主要分析了莎翁的著名悲剧《麦克白》中“鲜血”意象如何被用来引起悬念、制造邪恶的气氛以及展现主人公性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看,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众人物关系象征了文艺复兴时期封建贵族阶级、新兴资本主义阶级、宗教和人民大众四大权力阵营的权力关系.此剧中作者反对过度崇尚自我,呼唤宗教理性回归.剧中预测,资本主义若以极端的个人主义为宗旨,那么其结局是死亡.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在悲剧中展现的人性光辉,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30余部戏剧,创造了许多充满悲剧色彩但闪耀着人性光芒的角色,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时代的背景和色彩。主要对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进行分析,同时对莎士比亚戏剧中人性的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后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批评家柯勒律治称它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优秀的一部”;他甚至认为这部剧作所显示出的巨大魅力简直可以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媲美。英国二十世纪莎评家L.G.  相似文献   

13.
熵理论在跨学科研究中屡被提及,从熵定律来重新阅读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可见:从充满逻辑和秩序的和谐社会最终滑向混杂和混沌的悲剧世界是莎氏悲剧的基本结构,这种衰变结构似乎让人看到了莎翁在四百年前的熵变洞见。然而,莎翁对于这一衰变并非置之不理,而是采取了以爱来拯救,使其剧作始终透射出人类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早期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尽管不如他的四大悲剧成熟 ,但其中的悲剧精神和艺术特征都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对隐藏在该剧情节之中的神话献祭仪式和神话典故进行了挖掘 ,并通过对悲剧主人公性格命运的分析 ,阐明该剧痛苦与毁灭、抗争与超越的悲剧张力。  相似文献   

15.
《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四大悲剧中,莎翁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对于深化剧作主题、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戏剧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悲剧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有着众多可行的研究切面,而其中有一个切面值得关注,即基督教现代转型时期的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变化,亦即信仰与理性力量对比的变化。莎士比亚悲剧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启动阶段,也是思想界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在此历史时期,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新格局在信仰与理性相互斗争与势力再分配的过程中现出雏形,而欧洲社会意识形态演进的重要脉络——基督教的现代转型则在痛苦与曲折中进行。莎士比亚悲剧展现了这位文学大师的人文主义——基督教之糅合思想体系,反映了上述转型过程,表征了基督教现代转型期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变化,并揭示了转型期基督教的风貌,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性的不懈探索者和真实再现现实生活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其伟大悲剧<李尔王>中,在整个文艺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下,昭示天下的人文关怀主题反映了他对伊丽莎白这个英国文艺复兴高潮时期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深刻表达了他对当时人们精神世界和人性本质的困惑.文章通过对<李尔王>一剧的重新解读和分析,指出该剧人文关怀主题的两个侧面分别是异化的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人道主义,它们是莎士比亚对于人性本质的戏剧化的哲学沉思.  相似文献   

18.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正是在这种令人恐惧的氛围中,莎士比亚着重描绘了麦克白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的过程,深刻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吞噬,表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生活道路的反人道的实质。在探讨麦克白性格特征过程中,我们将批判地借鉴以往莎士比亚评论中的一切有益见解,也将有意识地把人物性格分析方法与意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更好地把握这一悲剧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的悲剧在世界文学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最能代表其戏剧水平的是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刻画,表征出相对稳定的个性和独特的模式。从莎士比亚创作的文化渊源入手,剖析其悲剧人物在殊途同归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的性格内蕴和行动路线,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其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展示其主要悲剧主人公在性格上的某些共性,揭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现实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任何文本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他文本。作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量颇丰,作品总印量仅次于《圣经》与莎士比亚的经典。《死的怀念》中,阿加莎成功地借用了读者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文本的阅读经验,通过与莎士比亚悲剧文本的互涉构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