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术界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焦仲卿形象存在误读现象,论者认为他性格软弱,缺少刚气,思想存在矛盾。其实,焦仲卿从一开始就以当时礼制所许可的方式与专制的母亲进行了抗争,向焦母发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的誓言;他采取先让妻子回家,再去迎取的曲线留妻的策略,与决心驱媳的焦母展开柔性对抗;在听到刘兰芝被刘家逼婚的消息之后,他先提出以死殉情的决策。焦、刘二人的感情互动,是以焦仲卿为主导,刘兰芝则随着焦仲卿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扬刘贬焦是不适合的。  相似文献   

2.
“徘徊”的本义是回旋往复,最初主要描写动物及自然的风等客观事物,以后逐渐用来写人。现存汉乐府民歌里的“徘徊”,一是兴起或烘托气氛;二是描写可见的外部行为动作。从建安到两晋的诗歌里,“徘徊”虽有了揭示人物情感的作用,但还没有明显的“犹豫不决”的意义。焦仲卿的“徘徊”主要是选择殉情的方式和地点,不能理解为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3.
历来对《孔雀东南飞》的解读都是从爱情的角度,其中对焦仲卿的角色总是定位为一个忠诚的爱情卫士。本文通过推敲诗歌内容,结合人类的关于情感的通性,力图揭开其真爱的伪装,还原一个虚伪与自私的男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焦仲卿妻》的一大艺术特色戏剧性叙事。即说明它的完整的闭合式情节结构,它的人物语言的作用,它的既合乎情理、又有偶然“意外”的情节以及叙述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试图阐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中国小说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本是一首爱情叙事诗,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曾先后七次被改编。呼应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的主题,从1917年欧阳予倩的京剧本到1935年季剑的五幕话剧,屡次的改编本都在借古人衣冠复活现代魂灵,凸显现代人在面对"爱的理想"和"家"这一有形牢笼或无形困境时的永恒挣扎,以及在妥协和反抗中现代自我觉醒的艰难。  相似文献   

6.
7.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人奇才式的作家,也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苏曼殊小说中塑造的男女人物都十分珍视自己的爱情,不屈服于长辈的压力。男女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男主人公或懦弱或忧郁,总是被动的接受爱情或逃避爱情;女主人公则多才貌双全,积极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最终为情而死。本文选取苏曼殊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光洙是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长篇小说《无情》是李光洙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也是韩国最早的近代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各种类型的韩国过渡时期人物之间的纠葛与矛盾,集中体现了韩国近代史上转换时期的众生相和价值观。通过时《无情》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走入李光洙的文学世界,多方位考察李光洙的文学思想,为增进对李光洙文学的了解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歌剧《断头台上的修女》中主要人物布朗士和康斯坦斯为研究对象,从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对比的角度,运用戏剧分析和音乐分析的方法,得出本剧人物形象塑造具有戏剧和音乐的紧密结合、是新古典主义特征中回归传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马奇 《南都学坛》2009,29(3):67-68
南阳大调曲是一种曲牌连缀体的曲种,题材广泛,曲牌多样。其中取自"三国故事"的篇目多采用通俗易懂、多姿多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配之以独具特色的曲牌音乐,雅俗共赏,既普及了"三国文化",又促进了南阳大调曲的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昕孺小说中主要塑造了儿童、成人和疯痴者等三类人物形象。小说以少年儿童幼稚、荒唐的言语行为来反射真实的世界,以成人看似稳重实则世俗的举动来消解对世界的固化认知,以疯痴者的呆傻来打破虚构与现实的平衡,其颠覆了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固定认知,形成了对现实的另一种审美观照,表现出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继承并发展古代辞赋、诗歌以及史传文学人物形象描写的优良传统 ,也汲取了志怪、志人小说的艺术经验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唐传奇作者开始运用多种技法如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烘托、对比等对人物进行综合和立体的 (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景物 )描写 ,刻画了众多丰满、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是"关系社会"、"人情社会",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通常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组织内部的关系包括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与同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个体绩效的提升和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与领导良好的关系对个体的晋升速度、薪酬水平以及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积极的影响。组织外部的关系如亲朋好友关系、政府关系、商业关系都是个体重要的社会资源,良好的组织外部关系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废墟文化背景中的女性群体是迷失的羊群。一部分女性像殖养在苑囿中的动物 ,她们自己认为不置身在这苑囿中就无法生活 ;另一群女性虽也有精神家园 ,但废墟焦土使她们成了失去草原的羔羊 ,沦为畸形婚烟的悲剧 ;而也有那么几个如晨曦般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南朝陈徐陵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长篇叙事诗。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集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人物形象。她那刚强的反抗性格始终是作品思想的核心。焦仲卿也是一位具有反抗性格的人物 ,他受礼教的影响难免有些动摇 ,但可贵的是最终他也以死作了最后的反抗。同时 ,他对妻子的爱也是亘古不变的颂歌  相似文献   

16.
叙事性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冲破了极左思潮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各种清规戒律之后,新时期文学呈现多样繁荣的局面。本文简述了新时期文学人物形象变迁的轨迹,并认为文学形象的变迁是社会生活、时代特征和文学观念的迅速变化体现于文学创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激励是组织内部的核心问题,由于雇佣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目标函数不一致致使组织必须设计适宜的激励机制,并且确定适当的激励强度。报酬激励模型和激励强度原理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组织内的激励存在诸多偏差,这些偏差的存在导致了弱激励在组织内部更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NGO组织Y在G村与L村两个项目点的实证研究,试图厘清NGO农村发展项目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介入乡村治理的条件和实践逻辑。分析认为,NGO农村发展项目在乡村治理中扮演了干预者的角色;NGO农村发展项目的介入是解决当前乡村治理中诸问题的一种新路径,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外源动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合作化小说人物形象新不如旧的问题 ,文学批评界曾展开过多次讨论 ,但由于都是在政治现实主义框架内的言说 ,对逸出这一框架的东西则难以说清楚。如果从文艺社会学和人类心理学的角度重新给以审视 ,则可以看到 ,合作化带头人作为新时代的卡里斯马 ,由于缺乏强悍的个性 ,造成其神圣性和原创性的匮乏 ,其道德感召力也令人怀疑。又由于他们是作为所谓自发势力的对立面出现的 ,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的符号功能 ,被迫割断了与历史文化传统的联系 ,其性格中也难以有原型与情结的因素 ,因此失去了深厚的生活基础与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庾信42岁出使北朝后,便羁留下来,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北朝的人文、社会及自然环境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后人评价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东。从他的心态变化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对其诗赋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体会出整个由南入北的士人适应北朝生活环境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