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在<荆棘鸟>中成功地描写了梅吉和拉尔夫两人的爱情悲剧,深刻揭示了两人悲剧的根源.本文借助于尼采的悲剧理论,从他们两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来阐明他们悲剧产生的过程,从而分析他们悲剧爱情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由男人和女人组成,世界的故事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爱情。然而,爱情既是撩人的风,使人舒服甜蜜;又是冰包的火,使人苦恼心痛。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通过梅吉和拉尔夫的情爱故事向世人揭示了世界上最令人心醉和最令人心碎的东西——爱情。  相似文献   

3.
考琳·麦卡洛是一位擅长心理描写的作家。作为女性作家,她尤其对女性的情感及心理活动有着深刻的感悟。文章试图通过文学症候式分析方法,对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隐藏的种种症候进行分析推理,并深入探究其创作心路历程。小说中描写的每一桩婚姻都不是十分幸福完美,人们的情感生活也很不同于常人。尤其是克利里家的七个小伙子无一例外地都不喜欢女人,并认为结婚成家没有什么意思,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书中的母女关系也很特别,梅吉和妈妈以及梅吉和女儿朱丝婷的关系淡漠客气多于亲密无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实中的爱情都不尽如人意,而神父拉尔夫和梅吉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却无比完美,令人神往,但这样完美的爱情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完美爱情的结晶—戴恩在希腊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因救几住溺水的女人而献出了自己性命,回到了他热爱的上帝的怀抱中。如果深入了解考琳.麦卡洛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之后,对考琳.麦卡洛为何这样处理《荆棘鸟》里的人物情感,为何这样安排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就会十分理解了。同时也知道了如何更好地解读这本书,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于连是司汤达小说<红与黑>中的人物,拉尔夫神父是考琳·麦卡洛小说<荆棘鸟>中的人物.他们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文章对比了两位主人公的背景、经历和最终结果,其相同点是他们都是从社会底层努力向上流社会、权力中心爬的小人物,虽然背景、经历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不同,但他们的命运都是相同的,即为了追求权力而放弃了爱情,最后因此受到惩罚而死.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术界对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及其作品的了解尚不全面,多以为《无形人》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惟一长篇.其实,拉尔夫*埃利森一生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创作道路, 在《无形人》之前和之后,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他耗费近四十年精力创作且在身后方得以问世的第二部长篇《六月庆典》,尤其应予重视.思考和探索黑人的身份及黑人如何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又能与美国社会和谐共处,是回荡在拉尔夫·埃利森的整个创作道路中的主旋律.在一定程度上,拉尔夫·埃利森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黑人文学主导思想的发展倾向和演变轨迹.在语言和结构艺术等方面,拉尔夫*埃利森也一直在孜孜探索实验,力求吸收当代小说和其他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技巧,在不失自我本色的同时突破自我,展现新的艺术风貌.只有完整动态地把握拉尔夫·埃利森的整个创作道路,并把它放在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总体背景中进行观照,才能对他的文学成就和地位给予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与权力之关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规训型社会,规训可能出现在学校、监狱、管教所、医院、工厂等多种制度中,而判断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法官"存在于整个社会,比如教师、医生等。本文通过阐释知识权力理论,重点分析规训型权利在学校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浅析知识权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小说中极力描绘了社会现实中的混乱和伪装,同时他在语言上也相应运用了精湛的伪装技巧.他的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上、主题与表现手段上都和谐地统一了起来,从而超越了社会、超越了种族而获得了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福柯的权力学说与话语理论,探索《达洛维夫人》中纵横交错的规训权力体系。通过研究帝国权力对公民的规训、父权话语对女性的规训以及社会“理性”对“疯癫”的规训,剖析个体在无处不在的规训权力下所采取的防御策略及其可行性,旨在揭示社会主体在现代权力网的监视下进退维谷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9.
技术是如何应用到社会统治之中的?马克思认为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遵循资本逻辑,技术不仅取得资本形式,而且成为获取资本的手段统治活劳动;马尔库塞指出技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应用遵循单向度逻辑,成为新的统治形式,它在生产、消费、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单向运用,造就了极权社会;福柯认为技术应用遵循微观权力逻辑,他把知识与权力结合起来考察,规训权力技术和生命权力技术的应用造就了一个规训化社会.三位思想家关于技术在社会统治中的应用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本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揭示了教育管理制度的心灵操控功能,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同规训的相关性。但由于未能认清规训权力的性质,使得人们误把思想政治教育认作规训。规训本质上是压迫性的权力,它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环节,并将随着对资本主义的扬弃而被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规训,它作为针对思想观念的政治实践活动,只有在马克思资本批判的视野中才能超越规训,找到自己的支点。  相似文献   

11.
人通过身体来理解自我存在,身体标明了人生命的时空范围,铭刻了社会文化书写意义,展演了权力的管制效用。人类救赎史表现为灵肉分离并战胜身体的人性净化史,在西方哲学"身心二元论"的建构中,在理性知识的制裁中,身体基本处于灵魂、真理、道德所宰制的卑贱地位,身体成为规训化的身体。经由文明教化与社会建构,身体转变成了标示许多主流价值符号并具自我控制的理性化身体。福柯的身体政治技术学,让我们看到一个以规训身体为特征的规训社会是如何形成的。正是在对身体的规训过程中,权力的秘密、社会的秘密和历史的秘密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为背景,介绍了学科规训制度化安排的历史进程,指出学科规训的制度化安排具有重要的学科奠基意义,它不仅为近代科学的出现提供了最基本的规训保障,而且作为一种内在力量,促进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这对于认识学科规训制度化安排的本质和意义,理解近代科学产生的根源和发展动力,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吾国至上》是英国当代女剧作家丁布莱克·韦藤贝克的著名代表作。该剧以“剧中剧”的元戏剧形式讲述了流放到澳大利亚的英国囚犯在的拉尔夫·克拉克少尉的指导下排演乔治·法夸尔的喜剧《招兵官》的故事。在该剧中,戏剧策略表面上体现了对囚犯的解放和救赎,但本质上却是一种复杂和隐匿的文化殖民形式。本文从该剧中戏剧启蒙对等级身份的预设、戏剧生产对殖民他者的规训和同化以及戏剧艺术对英帝国性认同的建构三个方面入手,论证了戏剧策略仍归属霸权文化的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14.
福柯打破启蒙运动的神话,本着批判性质询的品格,对启蒙运动的"理性"原则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发现现代社会乃是一个以管制和控制为唯一目标"规训"的社会,规训的结果是产生服从社会规范、熟练而又驯服的肉体,这种"驯服"是通过一种无所不在的"权力"实现的;继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又喊出另一惊世骇俗之语:"主体"消失了,"人"已死亡了。这一系列极富原创性的思考均与福柯对考古学与谱系学研究方式与方法的成熟运用密切相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福柯从未与现实生活达成和解,他对疯癫与文明的考察和对现代传媒的批判充分表明了他对现存世界的永不停息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的名著《规训与惩罚》,通过对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社会对犯罪的惩罚形式的变化轨迹的历史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与存在的政治技术——“规训”的强大而微妙的作用,并揭示出西方现代社会的监狱式组织结构,深刻地反思了现代理性带来的人类生存困境,从而解构了启蒙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性神话。福柯对知识、真理与权力的共谋与同构关系的揭示,更是道出了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隐秘真相。他的微观权力理论则是对马克思的阶级、经济权力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对整体革命理论、二元对立思维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风儿 《社区》2013,(26):23-23
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  相似文献   

17.
《蝇王》展示了人的内心和人类社会中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都具有两种冲动,日神力量主导拉尔夫的心灵,而酒神暴力则吞噬杰克的心灵。这两种力量的抗争以日神力量的崩溃告终,导致孩子们的退化和岛屿社会的瓦解。小说结局暗示酒神的威力必须要由日神力量加以克服,才能使人和社会不至于因为酒神的泛滥而毁灭。  相似文献   

18.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玉丽教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现代社会,人在权力网络和制度规训中丧失着自我,凸现了人的非人性意义,福柯绝境里,教育管理的世界同样沉重而无奈。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管理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极具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初,美国著名演讲家拉尔夫·佩里特的足迹遍布美国城乡,先后有一百多万人听过他所作的题为《挫折大学》的演讲。在这些人中,既有学识渊博的高龄教授,也有目不识丁的青年农民,年龄和文化层次相差悬殊。但即使面对这样一群听众,拉尔夫仍然取得了演讲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觉醒与抗争: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林·麦卡洛<荆棘鸟>表达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三代女性为改变命运在家庭与社会范围内反叛传统道德规范的抗争,展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女性冲破男权社会概定的附属性的角色定位,在积极争取爱情婚姻自由、人格独立的艰辛历程中寻求女性社会地位的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