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族谱学史、族谱工具书与资料整理、族谱介绍与族谱史料价值研究、族谱意义的讨论、族谱资料的利用、少数民族族谱研究等方面.族谱意义的讨论颇具新意,利用族谱开展北方宗族研究进展明显.历史人口学的研究提出新问题,移民史的研究持续进行,族谱的发现推动了对武术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清朝人编修族谱常有"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之说,将家谱与国史类比,用众人皆认可的国史地位来凸显家谱身价,以张扬族谱.族谱同国史类比,体现在:国家修史有制度,宗族修谱有习惯和规约;国史、族谱均笃信"信今传后"的理念,不过国史善恶并书,族谱隐恶扬善,迥然有别;国史、族谱的功用有共同点,即叙彝伦,维人道,均是教化工具,不过国史侧重"鉴治乱、示惩劝",族谱研讨人生经验,寻觅光耀门庭的路.族谱犹国史的见解,释放出民间有史书,民众有历史的信息.民间修家谱是中国史学的一种传统,应当珍视,值得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3.
杨继业塞北有后人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热水镇村民杨名礼,最近出示了精心保存的5册《杨氏族谱》和《杨氏族谱图》。《杨氏族谱》系道光刻本,共12卷10万余字,为族人代州杨茂林领衔撰修。《杨氏族谱》从霍山郡王杨衮写起,第2代即是杨继业。第39代荣福之子因家...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会重修族谱现象越来越普遍,作者认为,求利与复礼,是此行为发生的动力。而宗族观念,是重修族谱的心理基础;家庭独立性不强,是其内在动因;乡村组织调控能力减弱,是其外在动因。重修族谱行为有二重性功能。积极作用在于:基础政权的助手作用;村民关系的调适作用;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消极作用在于:影响安定团结;操纵乡村政权;助长封建迷信。因此,必须通过教育与法制,来规整重修族谱行为。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修撰的家族谱中“始祖”以前世系的记事,开创了宋以后族谱范例的欧氏谱与苏氏谱的内容体例,明代中期以前士大夫有关祖先世系的记忆,表明宋明之间族谱基本上是以小宗宗法为基础编成的,因而宋明时代始修族谱中构成世系群体的祖先,一般都以高祖为始祖.由此可推知,后来大多数族谱中始祖之上的世系,其实并不可能有真实的记录为凭.同时,宋明之间的士人,一方面反对远攀华胄,牵合附会,另一方面又主张姓族源流不可不考,致力于远代世系的追寻,以致世人修谱时竞相仿效,莫不以攀援附会为尚.于是,明清族谱中的远代世系,成为明清以来散漫开来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方式,今人以这些记录为研究资料,尤应以这一特性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族谱源远流长,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它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于历史研究,尤其是方志的研究,仍将发挥作用.笔者仅就自己接触到的几部族谱与贵州地方史志的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亟望能引起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族谱与地方史志研究族谱与地方史志的关系,可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1、族谱既是"一家之史",它记述了某地一个姓氏的发展、变迁、兴衰的历史,也就包括了这一家族的繁衍、迁徙、分支、人口、官宦、灾异等内容.而这些正为地方史志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生动、详实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互联网上兴起了不少协助人们寻根认祖和编纂电子族谱的网站,互联网特有的数据储存和超文本链接功能,使电子族谱的编纂过程与传统纸本族谱的编纂过程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这些网站提供的资料,辅以访问所得的事例,尝试理解族谱编纂者编修族谱的动机、方法和标准;并探讨在交通发达、资讯流通的21世纪中.城市人建构宗族联系的活动与过去乡村社会同类活动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海内外对中国族谱的开发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和加强对族谱资源的开发研究,是一项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工作。目前,海内外在对中国族谱的整理开发和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许多工作仍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9.
族谱叙事中的罗贵传奇,是明中叶以来民间社会广泛流传的珠玑巷移民故事由民间故事形态向地方传说形态的转变过程中演绎出的一种用于诠释地方宗族祖先来源记忆的典型性叙事模式。在宗族主义、地方主义和族群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地方社会在族谱叙事中竞相增添和删改罗贵传奇的特殊情节与关键细节,演绎出符合各自需要的叙事文本。因而,广府地区族谱叙事中的罗贵传奇被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性、宗族性与族群性的社会烙印。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来南方各地客家族谱普遍出现世系合流的现象,即一个较广范围的同姓族谱,竟都有一位年代较远的共同祖先.选取以黄氏族谱关于黄峭山的传说为例,解读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汉族族群最核心的两个文化观念,以及它们所揭示出来的汉族尤其是客家族群独特的生存密码,或者说生存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创立的族谱编修理论和方法,在后世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他在纪传体史书中恢复史表,首创了引谱入史的做法;提出编修族谱的目的在于传承家族历史、弘扬祖德遗训;族谱编修应当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创立了记载世系传承的谱图法。明清以来学者普遍将欧阳修谱图法误解为"五世则迁"、"五世一提",其实记载的都是九世。他首次提出"九族之亲备"的主张,对谱法冲破宗法制度的束缚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徽州汪氏家族的迁徙与商业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曾在《徽商及其网络》一文中,以网络分析的视角对徽商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加以考察;本文拟通过对徽籍汪氏的个案分析,对这一互动关系加以更清晰的勾划。选择汪氏做个案研究的理由如次:1、“新安郡望首汪”②,汪氏作为徽州第一大姓更具典型性;2、徽州江氏诸多分支均可归为隋末第44世汪华和他兄弟门下,谱系源流清晰,便于研究;3、现存的汪氏族谱数量最多,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笔者根据汪氏族谱所提供的资料,拟就徽州近氏的族源、汪氏家族从唐代至民国的迁徙及其商业网络、汪氏商人与中国社会互动的特点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13.
风水学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择吉避凶的学问,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指南。风水文化自古盛行至今,尤其盛行于客家地区,风水文化对客家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族谱是有关风水问题记载的重要文字资料。本文通过对客家族谱文献的分析,多视角地探析风水信仰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族谱中有关族源记载的可靠性,近些年来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本文将《明实录》中有关湖南与江西地区的两条记载,分别与同一地区的族谱资料进行比勘,发现族谱中的记载与《明实录》的记载基本吻合,从而证明族谱资料在记载族源时的可靠性.这样,本文也就证实了,在南方地区,明初移民也是中央政府精心组织与规划的.“瓦屑坝”移民是历史之真实,不是传说,更不是虚构.  相似文献   

15.
今年梅雨中,余按王礼华兄提供的线索,携江生瑞教与贺生尧辉赴湘潭县中路铺火口村韶堂,访得胡安国后裔胡继岳,得《拗柴胡氏七修族谱》一份,觉其中问题颇多,兹列数条剖析如下。一、拗柴胡氏的来路《族谱》(以下简称《谱》),拗柴胡氏为胡安国长子胡寅后裔,始祖胡德祥,“乃来胡文定公讳安国字康焕之后也,先世由潭归崇安,至德祥祖征调甚繁,生于闽而促于党,再徙于茶陵延和寨。”(《谱》卷之一《初修自序》)胡德祥是何许人也?《三修约言》称:“洪武时,德祥祖有文武才,为万户长,奉调镇守山东济南府,复调茶陵延和寨,永乐二年…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田野调查和新发现的民间族谱并结合史籍的零星记载,首次勾勒了大理地区傣 族的历史全貌和现状。  相似文献   

17.
风水学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择吉避凶的学问,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指南.风水文化自古盛行至今,尤其盛行于客家地区,风水文化对客家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族谱是有关风水问题记载的重要文字资料.本文通过对客家族谱文献的分析,多视角地探析风水信仰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部反理性思潮的家族谱──读《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周然毅现代西方哲学、美学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流派纷呈。如果我们同意当前学术界流行的两分法──即把现代西方哲学、美学划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话,那么,反理性就是现代人本主义的根本特质。然而,近...  相似文献   

19.
族谱与方志     
一 在人类社会的三大时期(蒙昧期——野蛮期——文明期)中,族谱出现于“野蛮期”与“文明期”的模糊交界处,但它理所当然地是人类创造文字之后的产物。在中国,它的上限不会迟于公元4世纪。 族谱者,氏族、家族、宗族之谱系也。据《南史·贾希镜传》记载:“先是谱学未有名  相似文献   

20.
华容胡氏族谱所记载的胡刚、胡宠,胡广等汉代历史名人,清楚地证明,古今华容一脉传承、同为一地。1999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关于“华容”的注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