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底,杜甫自同谷县抵成都后,寓居郊外古寺中。第二年春,即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西郊浣花溪畔择地营屋住了下来。今天成都的杜甫草堂,即诗人当年居住之地。择地后,杜甫写下《卜居》一诗: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蜒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相似文献   

2.
屈原和嵇康都是政治舞台上的失败者,又同为精神世界的巨人。屈原《卜居》与嵇康《卜疑》,相隔五百五十多年,而在精神上二文颇多相通之处;在形式上《卜疑》明显受到《卜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卜居》《渔父》作者考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当代《楚辞》研究者,多怀疑《卜居》《渔父》不是屈原作,然其怀疑的三大理由均无一能成立。以《楚辞》成书之体例看,这两篇作品被收入的唯一条件,乃因作者是屈原。结论:《卜居》《渔父》油“屈原之所作”,应是毫无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卜居”“渔父”两篇都是起首一句就说“屈原既放”,同是以第三者的地位,旁观者的口吻,叙述屈原和人相问答的作品,使人读了觉得这不象是屈原所作,疑是他人伪托。王逸《章句》“卜居叙”说:“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已执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已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这里,王逸完全肯定“卜居”是屈原所作了。但是他  相似文献   

5.
《诗经》屡言"南亩".如《周颂·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小雅·大田》: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分析形势时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秋”字,一些选本大都作“时”或“时侯”解,我认为这种解法并不确切。 “秋”字,《说文解字》训释为:“禾谷熟也,从禾,龟省声。”《尚书·盘庚上》曾语:“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引汉蔡邕《月令章句》说:“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可见,“禾谷熟”是“秋”字的本义。民以食为天,秋天庄稼能否丰收,影响到下一年的生活,故秋天在一年中是关键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注释“秋”时指出:“其时…  相似文献   

7.
钟嵘的《诗品》在诗歌创作理论和艺术审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滋味”说。他认为五言诗“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指出诗歌不可用来说教,否则就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要有“味”,读者才能反复品味,收到“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在钟嵘之前,也有人提到“味”的问题,最早的恐怕还是孔子。《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后来是《礼记·乐记》:“一  相似文献   

8.
张衡《西京赋》详细描写了汉代杂技,其中有“水人弄蛇,奇幻儵忽”,唐李善注:“水人、俚儿,能禁固弄蛇也”。水人何义仍不得其解,查《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有关倭国的记载,谈到了水人:“今倭水人好沉没捕鱼蛤,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后稍以为饰。”这里讲的水人并不一定都是裸体者,但下水沉没捕鱼蛤者必定是裸体水人。1979年夏我去新疆拜城克孜尔干佛洞临摹古代壁画、发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文本中心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兴起,文体问题一度被简单化为语言问题,而文体的创造者和接受者以及文体的创造与接受所赖以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都被挡在文体研究的视野之外。《离骚》文体的创造也与屈原所处时代的风俗对他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离骚》的构思主要围绕"去留"问题展开,这一构思受到卜居习俗及其心理的潜在影响。结合先秦卜居习俗来分析《离骚》文本,可以看到屈原在创作该诗时的内心矛盾冲突及其升华过程对诗体的影响。另外,对卜居习俗对当时人们的影响的梳理,也对正确理解"离骚"题义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将自汉至梁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诗人分列为上、中、下三品。何晏、孙楚、王讚、张翰及潘尼五人,诗歌成就相若,归为一类,置之中品。其评语曰:平叔“鸿鹄”之篇,风规见矣。子荆“零雨”之外;正长“朔风”之后,虽有累札,良亦无闻。季鹰“黄花”之唱,正朔“绿蘩”之章,虽不具美,而文采高丽。并得虬龙片甲,风皇一毛。事同驳圣,宜居中品。  相似文献   

11.
林源 《殷都学刊》2008,29(3):125-127
通过全面考察“顽”与“廉”词义发展的线索,再参证其它相关文献,可以看出“顽夫廉”中的“顽”应指“愚妄无知”,相应地“廉”应指“有操守”,“顽夫廉”意为“糊涂而不知礼仪的人也变得行为端正有操守了。”从而否定了赵岐等“顽,贪”、“廉,廉洁”的传统注释。  相似文献   

12.
《尚书》屡见“越某日”。如“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召诰》)“甲子,王乃洮頮水……,越翼日乙丑,王崩。”(《顾命》)对“越某日”的“越”,古注有三说。或释“逾”(蔡沈传),或释“及”(王引之《经传释词》),或释“于”(孔颖  相似文献   

13.
“余”在古汉语中一般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但《楚辞》中的“余”,又作连词“而”解,这却为人所忽略,不可不辨。兹举《离骚》中的几例: ①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②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③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④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例①中“余”连接“忳”、“郁邑”和“侘傺”,这三个形容词并列,都是形容下句“吾”悲伤的样子。若将“余”解为“我”,则三个形容词断隔不连,语意不畅,且与下句之“吾”重复,而解为连词“而”则甚顺。同样,例②例③例④中的“余”均应作“而”解。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11):55-62
"大人"是孔孟时代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特殊群体,其构成与类型不一。孔孟志在改造社会,不得不与"大人"打交道。然而,孔孟如何看待、对待"大人",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孔孟都坚持了有道者的自信、立场与本位,不同点是对待有权势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大人"孔恭孟倨。其所以有孔恭孟倨的不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孔孟的圣贤气象不同。孔子有"天地"气象,包容性极大;孟子有"泰山岩岩"的气象,棱角分明,不能容忍权势者的盛气凌人。  相似文献   

15.
冠居“群经”之首的儒家经典《周易》,由“经”、“传”二个部分组成。“经”部分因为具有奇特玄妙的卦形符号系统、简古而奇奥的卦鱼辞文字,以及它们卜筮的原貌、古远的传承等因素,因而笼罩着恍格窈冥的神秘的象征色彩,被视为最艰深难懂的先秦典籍。孔子及其门弟子后学撰著的作为解“经”的权威性的文献──《易传》(或称《十翼》),对原属卜筮之用的“经”进行了定向的阐发,从而赋予“经”部分以系统的哲学思想内涵,影响至为深远。《周易·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大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亨同志的《诗经今注》,把《郑风·狡童》“不与我食兮”释为“不和我在一起吃饭”,把《陈风·株林》“朝食于株”释为“吃早饭”,似觉不甚妥当,实有商榷之必要。《诗经·陈风·株林》“朝食于株”,是谓陈灵公与夏姬相淫于林,非是吃早饭的意思。闻一多先生指出:“这诗的本意是灵公淫于夏姬,古今无异说。我以为‘朝食’二字即指通淫”。“朝食”二字即通淫之意,在屈原的《天问》里已有见证。《天问》中的“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为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其“鼌饱”二字即是通淫之意。王逸注日:“言禹治水道娶者,忧无继嗣耳。何特与众人同嗜欲,苟欲饱快一朝之情乎。故以辛酉日娶,甲子日去。”聂石樵《楚辞新注》云:“鼌,即朝。饱,与上文‘继’不协韵,可能是‘食’的错字。朝食,是古代人关于男女会合的隐语。”  相似文献   

17.
《易》“豕贲豕之牙 ,吉”的“牙” ,前人释为牙齿 ,不但曲解“豕贲”义 ,而且不合事理 ;“牙”训为小猪仔 ,更为穿凿。前人的两种解释虽异 ,但都未解通“豕贲”与“牙”之关系。本文根据文字通假 (同 )、方言材料等认为“牙”当释为公猪 ,可以理顺“豕贲”与“牙”的关系 ,从而解决了前人自相矛盾的弊病  相似文献   

18.
马新钦 《中州学刊》2002,(2):103-104
《易》“豮豕之牙,吉”的“牙”,前人释为牙齿,不但曲解“豮”义,而且不合事理;“牙”训为小猪仔,更为穿凿。前人的两种解释虽异,但都未解通“豮”与“牙”之关系。本文根据文字通假(同豭)、方言材料等认为“牙”当释为公猪,可以理顺“豮”与“牙”的关系,从而解决了前人自相矛盾的弊病。  相似文献   

19.
陆游《关山月》诗“沙头空照征人骨”句中“沙头”一词,历来被解为战场。按“沙头”有当水边、河畔讲的,如李白《初月》诗:“沙头水浸眉”。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夜归沙头雨如注”。然陆游《关山月》中“沙头”应作何解?我以为,这里是指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名。查前后《汉书》,沙头县,西汉时作池头县,东汉时改为沙头。与玉门等县,均为酒泉郡所属九县之一。汉武帝遣大将霍去病与匈奴作战,六次出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爱阅读贵刊.发现贵刊1986年第12期刊载庄春波同志写的《"象刑"解》中有误解古文原义之处.庄文说:西周、春秋时天子或诸侯宫殿的阶台上都有一个台门,天子的台门称"应门",诸侯的台门称"雉门".这种说法与古文献的记载是不相符的.《尚书·颐命》:"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孔颖达疏:"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也."《周礼·天官·阍人》:"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郑玄注:"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门应门,五曰路门.……玄谓雉门,三门也."贾公彦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