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构历史:新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在我国文坛出现后,历史的叙事开始由重实写嬗变为模糊化。穿越小说是21世纪初继玄幻小说、轻松历史读物、盗墓小说之后又一种文学样式。新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的出现。使旧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变成平民叙事,由以前历史小说努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变为解构历史。但在解构历史的过程中,它们在对历史真实性的态度、叙事角度、时空观念等方面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现代历史小说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意识与观念发展的结果,“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小说”的定义与区分,影响到鲁迅和创造社作家郁达夫对历史小说的理解,他们分别创作出“新编体”历史小说和纯主观的“历史的小说”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开创了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历史小说有多个子类型和多种小说形态,在其演进过程中,子类型的消溃与激活是一组相对又正常的文学现象.在历史小说类型的当代演进中,也出现了新历史小说的产生、兴盛与消溃,网络拟讲史的萌芽与发展的现象.对历史小说类型成规的遵循与违反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时代生活、创作心理及传播媒介的变化也是促使其产生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域外题材历史小说是指中国现代作家以外国历史为题材的"创作小说",此类小说除了与以中国历史为写作对象的历史小说一样具有时间上的久远性外,还具有空间上的隔膜性。由于这类小说数量较少,以致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理论和研究领域并未将其纳入。从类型学与阐释学理论入手对这类小说创作加以综合研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和理论视野的一种开拓。  相似文献   

5.
田萱 《人文杂志》2008,(2):133-135
新出版的小说<金石记>是一部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不仅以其独特的题材、新颖的视角、叙事手法的娴熟及叙事框架跌宕有致的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创新了小说的艺术程序,而且通过对"文物人生"的刻画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文物小说的先河,它标志着新世纪陕西小说创作的一个高潮,也是近十年来中国小说界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6.
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游民"问题颇受关注;但在文学作品中,"游民"形象却长期缺席.在这样的背景下,"游民"形象在新历史小说中的大量出现,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史意义.新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凸显出"游民"的暴力行为及其在革命中的破坏性,这意味着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化批判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与<史记>有着密切联系,它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史记>文本进行了历史诗学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作家通过母题的重组,建构了文学性的情节形式,同时还把个体经验融入<史记>人物及事件中,在丰富和发展这些情节形式的同时,也表现了对世界的新的看法.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审美特征在<史记>母题与小说情节形式的互文关系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化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在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中有着不同的命运.在革命历史小说中,存在于民间的"小传统"被抽空,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出现在小说中的民间是经过主流意识形态教化过的、选择过的,而在新历史小说中则更强调对原生态的民间文化的全面认同和宣传.  相似文献   

9.
西方史诗性历史小说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很早,但以此种文体模式写作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出现得较迟.刘圣旦的历史小说集<发掘>是第一部以西方史诗性历史小说观念创作的"纯粹历史小说集",它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贡献了一种全新的文体形式,而且提供了新的历史关照与文学还原的方式,并为中国长篇史诗性历史小说的出现做了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0.
雷鸣  马景文 《河北学刊》2006,26(1):154-157
时代的差异、西方当代文学与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以及作家自身独特的境遇,促使新历史小说作家彻底抛弃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文学观,颠覆了既往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革命叙事在新历史小说中呈现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的沉落等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拓展历史生活扇面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幻想,其颠覆性破坏给以后的小说创作以警示。  相似文献   

11.
史料·方法·理论: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钟九闹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也 《河北学刊》2004,24(6):162-170
以往属于农民战争研究领域的"钟人杰起义",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随着不同性质的资料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它们之间的种种矛盾亦凸显出来,而这正是更具解释力的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一个根本性的实践理念,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地理解与把握以人为本,应该是建立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人类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文化问题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文化已不再作为剩余变量被排除在社会考察视角之外,对此我们要有足够认识;然而文化又仅仅是考察社会历史的一种视角,一种不单独起作用、不起决定作用的视角,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避免陷入文化决定论的思想苑囿.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一词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用法与含义.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们谈论行政问题时,所关注的是公职或行政官职.到了中世纪,马西利乌斯开始关注到"行政职能"的问题.从而引发人们对法律与行政关系的思考,并促成了"立法与执行"的二分.沿着"立法与执行"二分的传统前行,就走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在三权分立的理论确立起来之后;行政权虽然被作为一项单列出来的权力而加以认识,但是,它依然属于政治权力的范畴.威尔逊的贡献则是把抽象意义上的"executive power"与具体行动层面上的"administration"加以区分,形成了"政治一行政二分"原则,并建立了行政学.  相似文献   

17.
充满喧嚣的"新民歌运动"将诗推向它的反面即"非诗",但它却是"五四"以来新诗走向"大众化"(民间化乃至民族化)的一次努力.在新诗的"大众化"努力过程中,由于"大众化"的倡导者们始终没有解决关于这一问题的悖论,从而导致历次"大众化"努力最终以远离真正的"大众化"为结局,这在"新民歌运动"中达到极致,在这场运动中新诗的主体性因被淹没在其择取的对象中而丧失殆尽.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诗发展和"大众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反分裂求统一的历史 ;中国的国情是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国情 ;当今的世界是全球化和多极化相统一的世界。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既揭示了天下分久必合的规律性 ,同时又论证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拧巴"--后现代小说的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晓勤 《江淮论坛》2005,(1):113-118
戴维·洛奇的小说艺术表现了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必然模式.它与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爱你两周半>、<手机>异工同曲,又有着明显的文化相异.分析东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异同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类关于"理性"的认识史和人类的活动史两方面考察认为一方面,"理性"的内涵不断地被历史化、实践化;另一方面,人类的历史不断地被理性化.在历史理性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的关键,恰恰是要建立一种彻底历史化了的理性观,即广义的实践理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