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婚姻家庭问题日益呈现出与西方国家趋同的发展势头。过去 ,我国的婚姻家庭是一种高稳定的社会关系形式 ,婚姻家庭制度对每一个在婚个体都有很强的约束力 ,离婚、违法婚姻、替代婚姻、性罪错等只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但是现在 ,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而我们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价值选择的特征。婚姻的神圣性开始受到怀疑 ,家庭因受到多种力量的冲击而变得飘摇不定。人类在反思我们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同时 ,也开始了许多替代婚姻家庭的实验 ,而独身正是其…  相似文献   

2.
解琳娜  祖舍 《唐都学刊》2010,26(5):57-6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公共生活也给婚姻伦理价值理念选择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选择,以平等为前提、爱情为基础的家庭婚姻伦理核心价值理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带来世俗化、功利化、政治化等弊端。要处理好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应健全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确立以平等、尊重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伦理价值理念;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秩序,确保不同阶层向上流动的公平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3.
婚姻、家庭立法的类型前面我们讲过许多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保持一个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人们愉快地生活和稳定社会秩序都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呢?一靠法律,二靠道德。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都很重视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稳定婚姻家庭秩序,从而维护他们的统治,同时也利用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来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也是同样。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各个朝代的法律,例如汉律、唐律、宋律、明律、清律都包含有婚姻家庭的内容,而封建礼教又起着维护和巩固封建婚姻家庭秩序的重要作用。在我们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本质和过去大不相同了,但是从运用法和道德来维护和巩固婚姻家庭秩序这一点来说,和过去仍是一致的。在婚姻家庭问题上,道德规范比法律规范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潘允康 《浙江学刊》2005,4(6):207-211
现代社会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核心问题是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冲突.今天,个人主义增长,个人对婚姻的权力和选择被强调,一些人以个人幸福主义的观点对待婚姻,只想享受婚姻家庭权力,不想履行婚姻家庭义务,然而婚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婚姻依然是社会行为,因此发生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分析现代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引导人们理性地对待婚姻家庭问题,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析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增设了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规定 ,使我国的婚姻制度更加完善 ,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此项制度 ,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原则,是要求男女双方在平等互爱、完全自由的感情基础上缔结婚姻,不受任何人的强制和干涉。我们用社会主义的婚姻道德来衡量我们今天的婚姻现实,就会发现,我国目前存在着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的婚姻。但是当这种婚姻还存在的时候,没有人说它不道德。因为它在表面上维持着一个婚姻家庭,而不管婚姻当事人是否痛苦。但是只要这种婚姻家庭破裂(不管通过何种现象表现出来),就会有人说它不道德了。这主要是由于封建思想还在那里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7.
二战前日本实行的婚姻家族制度建立在以《明治民法》为基础的传统"家"制度上,提倡家长权、家督继承制和男尊女卑,维护和肯定封建家族制度;二战后,经过民主化改革,以夫妇关系为本位的新型婚姻家庭制度得以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地位。然而,法律上的自由平等并不能替代伦理上的认同,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妈妈家庭增多、数年离婚热潮等现代日本婚姻家庭中的若干问题仍困扰着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8.
婚姻法也叫婚姻家庭法.它究竟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还是属于民法的一部分在我国法学界至今还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婚姻家庭关系,不是契约关系,更不是商品关系,把婚姻家庭法纳人民法体系中是不合适的,而应将婚姻家庭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另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传统的民法体系,并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考虑到婚姻家庭制度与民法的其他制度的联系,笔者认为,婚姻家庭法应纳人民法体系.其理由是: 一、根据传统的民法体系,婚姻家庭法包括在民法中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中,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婚姻家庭法都包括在民法中.这一点,在以罗马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罗马法学家盖尤士在其著作《法学阶梯》中,对罗马法的结构,即罗马私法的编制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他以权利的主体,客体和保护为思想脉络,将罗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的大力支持下,经有关方面批准,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研究所于1986年1月在哈尔滨市正式成立。该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专门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研究,摸清我国婚姻家庭的现状,研究我国婚姻家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找出现存的共性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探索其发展规律,寻求解决办法和途径,预测未来的家庭模式、婚姻变化和发展趋势。为解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婚姻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对外开放政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婚姻家庭的一些观念正在发生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化。科学地阐明婚姻家庭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养人们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一、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我们知道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以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组成的共同生活体。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必然发生一种特殊的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这两重关系,既表现为血缘和感情方面,也  相似文献   

11.
以我们的错误为戒:希望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现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西方国家所进行的实验,招致过多传统家庭替代形式的出现。然而,客观的研究显示,此等替代形式削弱了婚姻制度与家庭,而婚姻与家庭正是社会的基础。这就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这种错误当中吸取教训,发展适当的策略,使年轻人对婚姻有适当的准备,从而使离婚案例有可能减少。美国家庭的现状美国一直是受到婚姻与家庭生活瓦解的现代潮流严重冲击的国家之一。美国在世界各国中素有离婚率最高的弊病。在美国头婚夫妇中有一半以上离婚,二婚夫妇情况更糟,有60%的离婚率。直到最近还有人认为,离婚率在80年代已经达到了顶点,然而,威斯康星大…  相似文献   

12.
史卫民 《社科纵横》2007,24(4):38-39
分居制度是指夫妻双方终止同居义务,但仍保留其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时至今日,分居制度已成为与离婚制度并存,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不可缺少的法律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达,中国也亟需建立分居制度。我国的分居制度应就分居与离婚的关系、分居理由、分居形式、分居的法律效力、分居的终止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以建全和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城市离婚率持续升高、婚姻稳定性下降,婚姻家庭的不稳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制定更为适宜的婚姻政策及其他社会政策、加强婚姻指导、重视婚姻家庭模式研究、不断推进家庭内部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4.
陈璇 《社会》2008,28(4):173-186
社会的发展与家庭模式的变迁在美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文从理论上追溯了功能主义者对现代家庭理想模式的建构,及其对美国家庭研究的影响,分析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家庭的研究,从离婚、单亲家庭、非婚同居、同性婚姻等方面探讨后现代背景中美国家庭模式的巨大变迁。经验的事实表明,在美国,现代家庭模式已失去了现实中的主导地位,而且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基础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后现代家庭”的新概念,学者们也从理论上思考这个时代家庭的走向。美国家庭模式变迁的经验成果与理论探讨为我们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婚姻家庭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希望有甜美的婚姻,幸福的家。然而,甜美幸福的婚姻家庭象美满一样难求。有的人则顺波逐流。划向痛苦的深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走进了婚姻家庭生活的误区。一、用婚前恋代替婚后恋的误区在婚姻生活中有一个重要误区,那就是认为经过婚前恋的人,就不用婚后恋了。他们错误地认为婚前恋那么甜甜蜜蜜,婚后也一定甜甜蜜蜜,就会自自然然地白头偕老;婚姻基础好就能幸福一辈子。其实,再美好的婚前恋也代替不了婚后恋,婚姻基础再好也不能管一辈子,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质的恋。婚前恋浪漫,婚后恋实际;婚前恋简单,婚后恋复杂;婚前恋只是通向婚姻幸福的桥梁。而婚后恋才是婚姻幸福的源泉;婚前恋只是爱情的初级阶段,婚后恋才是爱情的高级阶段。婚后恋才决定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婚姻和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这种结合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确认的夫妻关系,而家庭则是缔结婚姻的结果。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的经济生活为纽带而组成的集属团体。我国社会主义的婚姻家  相似文献   

17.
日本法律体系兼具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特征,也突出反映在鉴定制度上,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更多体现在民事诉讼领域的鉴定,而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在刑事诉讼鉴定中有更多保留。近年来有关鉴定制度的改革措施及其变化,主要针对因鉴定造成诉讼效率低下以及鉴定人难觅等问题,尽管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缓和,但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今由侦查机关主导的委托鉴定之公正性仍受到一定质疑,而当事人自行采取的私人鉴定模式越来越受青睐,法院也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启动鉴定,转而利用其他制度以代替鉴定制度的部分功能。日本关于鉴定类型的多样化以及鉴定人管理模式的行业化等特征,或许可以为我国的鉴定制度改革提供一种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跳跃上升的德国离婚趋势张敏杰德国是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发达工业国家。德国人民历来有重视婚姻和家庭的传统,政府也十分重视婚姻家庭稳定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婚姻家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19.
婚姻质量的社会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最近应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邀请赴上海参加了有关“婚姻质量”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众多国内和国际学者交换了对“婚姻质量的看法”。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求生活质量。婚姻家庭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讲求生活质量,自然要讲求婚姻质量。然而,婚姻质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此人们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认识。第一,评判婚姻质量究竟是重婚姻义务,还是在婚姻情感。一些人认为,中国人在婚姻家庭中的态度严肃,责任感强,夫妻相敬如宾,赡老养小,共同承…  相似文献   

20.
别居制度与离婚制度是国外许多国家亲属法中两项重要的制度。别居即依法解除夫妻同居义务,但仍保持其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是国家用以调整夫妻关系而规定的一项特别的制度。而离婚则是婚姻当事人依法解除(或消灭)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的行为。在国外许多国家的立法体例中,都有关于别居与离婚的规定,有的规定别居与离婚可以相互转换,有的规定一定时间的别居可以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我国婚姻法中仅有离婚制度,没有关于别居制度的法律规定,因此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