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最早由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一员。他究竟在何时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这个根本转变又具有什么主观方面的条件呢?本文打算就此作些初步探讨。(一) 目前,学术界关于毛泽东同志从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问题,讨论活跃,分歧亦大。有的认为在1920年春天;有的认为在1920年夏秋;有的认为在1920年冬天;还有的认为在1921年初。存在这些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如何确定实现这个转变的标志问题。我认为,在20世纪初,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有确认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青年毛泽东由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世界观由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主要是五四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影响的结果.而毛泽东接触、学习、宣传和最终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即毛泽东世界观转变过程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18年秋天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至1919年底第二次去北京之前,这是他初步接触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阶段;第二阶段为1919年底第二次去北京至1920年夏秋,是他继续接触、学习并开始宣传科学社会主义阶段;第三阶段为1920年整个冬天,这是他继续接触、学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和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以往一般评者大都依据毛泽东1936年和斯诺的谈话,认为毛泽东于1919年12月第二次到北京期间,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笔者认为,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完成则应是1919年底至1921年初.第一阶段从1911年至1918年,毛泽东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八年,郭沫若在回忆他和文学的姻缘时曾说:“林译小说中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的,是Scott的《Ivanhoe》,他译成《撒喀逊劫后英雄略》。这书后来我读过英文,他的误译和省略处虽很不少.但那种浪漫主义的精神他是具象地提示给我了。我受Scott的影响很深,这差不多是我的一个秘密。我的朋友似乎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我读Scott的著作也并不多,实际上怕只有《Ivanhoe》一种。我对于他并没有甚么深刻的研究,然而在幼时印入脑中的铭感,就好象车辙的古道一般,很不容易磨灭。”(《沫若文集》卷六114页)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候,我们哲学界有的同志在讨论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质变过程问题,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共产主义社会总的量变阶段,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只有量变和部分质变,不存在整个社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别单位、部门和地区才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质量互变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范围。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 郭沫若早期诗论的核心是主情说。他说:诗的本质专在抒情。他把感情的作用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阐发的。他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感情本身,有了感情,即使“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为诗。”这样,郭沫若就认为感情是灵魂,是实质,至于“诗”,只是感情的某种表现形式。郭沫若的这一提法确实是抓住了本质,抓住了特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多认为鲁迅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世界观的质变。其实,鲁迅前期的进化论等思想是长期积累发展而又自成体系的。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与稳定性。他的思想质变是渐进的。从“张个性”、“排众数”到“立人”,表现了这一发展线索。新质要素是在改造提高旧质要素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的。旧质要素也没有因新质的产生而迅即消逝,新旧双方具有互含性与共进性。直到1925年,鲁迅的思想才开始发生质变,并渐次上升到阶级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阶段。最后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相似文献   

8.
最近广东哲学界在关于部分质变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把动物机体的所谓“死亡过程”几个阶段,即临终休止期、濒死期、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等阶段所形成的部分质变,归属于动物机体由生物转化为非生物的根本质变过程,由此証明:事物不仅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质变,而且在根本质变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质变。我们认为,把上述几个阶段几次部分质变归属于根本质变过程是不恰当的。在这里我们仅就动物机体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成长,是中西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郭沫若思想发展的进程上,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不能不说是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郭沫若自己就多次谈到了这一点。他说:“我和周秦诸子接近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最先接近的是《庄子》,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学的思想所陶醉,这嗜好支配了我一个相当长远的时期,我在二十年前曾经讴歌过泛神论,事实上是从这儿滥觞出来的。”又说:“我爱我国的庄子。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泛神论)。”等等。其实,泛神论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并不只是庄子的特产。在  相似文献   

10.
“泛神论,睡觉去了”没有? 1958年11月,郭沫若在回答北京师院六位来访同学提问时说,1924年“我跑到日本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找到了一把钥匙,以后思想就有了一个大转变,写作上,生活上都有了一个方向。宇宙观,比较认识清了;泛神论,睡觉去了”。(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其实,早在20年代郭沫若就有过类似的表述。例如,192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中写到,在日本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后,“在我一生中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1.
王明瑞同志的《质变有持续阶段吗?》一文(《江汉学报》本年第3期)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首先我们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持续阶段”这个概念。“阶段”通常是相对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言,用以指全过程的一部分。因此当我们说某个事物的某一阶段时,应该是指这个事物的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部分,意味着此外还有其他阶段。这里王明瑞同志对质变使用了“持续阶段”的概念,是否他认为或是觉得有人认为质变有这样的不同阶段,即“持续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方面的文章,就拿分析谭嗣同思想的文章来说,我所看到的,就已有三四篇之多了。在谭嗣同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说谭嗣同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有的说谭嗣同是唯心主义者。孙长江同志认为谭嗣同的世界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我认为,是妥当的。但是,谭嗣同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与其政治思想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在变法维新运动中最激进的,而且发表过反封建君主制度激烈言论的谭嗣同在世界视上竟是唯心主义呢?孙长江同志对于这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分析。我想围绕着这个问题说明我对于谭嗣同哲学思想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司马迁的立场和学派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他的立场是反动的,完全是为封建地主制度服务的;有的说他是超阶级的;有的说他是反抗统治阶级的,是人民的歌手.有的说他的学派是道家;有的说他是儒家;有的说他的中心思想是渊源于其师董仲舒;有的说他是儒、道、法兼容并蓄,等等.我则认为,司马迁实际上是倾向墨家任侠的,是比较进步的,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和法家.  相似文献   

14.
维新派在维新运动时期关于进化的概念,不应单纯理解为完全没有质变内容的概念,不能同形而上学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所讲的进化,是属于上升发展的进化,实际上包含非爆发式飞跃,带有部分质变的意义。基于这一观点,我认为康有为在经学形式下,阐发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不同之“道”,提出了“道”可变的理论,打破了今文经学几乎完全没有飞跃的历史循环论的束缚,发展了渐变论,为资产阶级代替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体现了近代启蒙思想运动的先驱作用。本文就康有为早期进化论思想的评价问题,试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又是一位才气横溢的诗人。但是,他所走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他的思想也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开始文学活动之初,他的世界观是比较复杂的,既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又有社会主义意识,而且还接受了泛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太独特了,独特得超出了时代的理解框架。大半个世纪以来,对王国维一直存在着误读。读一读这些误读,是颇有意味的。对王国维的误读较多,大的方面有两个,两种读法完全不同。一种把他读为封建遗老,一种把他读为启蒙先驱。让我们先看第一种误读。曾把王国维与鲁迅相提并论的郭沫若对王国维至为钦佩,但他同时认为在思想上王国维“中止在了一个阶段上”,王国维任清宫南书房行走,是“俨然以清室遗臣自居”。尽管郭沫若认为是朋友害了王国维,“一层层封建的网便把王封锁了”,但无论如何,郭沫若认为,王国维在思想上毕竟是一位“遗臣”。①著名…  相似文献   

17.
<正> 郭沫若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曾一度深受泛神论思想影响。这是他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及作家沟通思想的重要桥梁。他说“那时对宇宙人生问题搞不通,曾有一个时期相信过泛神论。因为喜欢泰戈尔,又喜欢歌德,便在哲学思想上和泛神论接近起来;或者说是由于我有些泛神论的倾向,所以才特别喜欢有那些思想倾向的诗人。”泛神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精神和表现手法,二者在相当多的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西方学者认为:“人们当然会合乎逻辑地把政治中的自由主义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认作是一回事;这种推断大体上是正确的。在宗教的领域里,个人自由的观念使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处于"费尔巴哈派"阶段的著作,在这一著作中,虽然马克思在某些局部上开始超越费尔巴哈,萌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因素,但从总体性质来看,马克思还没有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从1845年起,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理论,这种理论和《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不同的.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不仅有质变,也有量变,而且正是量变引起了质变.马克思之所以能在1845年创立马克思主义,是与他之前的思想发展的量变相关的,这些量变,包括新世界观因素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甲骨文自一八九九年发现,到一九二八年,是甲骨文的非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的草创时期。自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先后十五次大规模科学发掘殷墟以后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前,是甲骨文的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研究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创作方法问题,文艺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精辟之见;但有些观点,也值得商榷。比如,有的同志把创作方法等同于创作原则,有的同志把某些文艺思潮视为创作方法,还有的同志把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混同于创作与世界观的关系。我认为弄清楚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创作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