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小说苑地中,历史题材小说是一种常开不败的花.代表着十七年小说创作成就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竞有六部是历史题材的.在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多次评奖中,她每每都有佳作金榜题名。近年来小说创作走进低谷,出现“疲软”,而历史题材小说却受到先锋作家、新写实作家以及不少被公认为有才华的作家的青崃,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文坛,甚至初露称雄文坛之势.本文仅就近年来发表的部分作品,对历史题材小说的新貌作以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罗淑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一位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青年女作家。但因其逝世过早,长期以来对这位作家及作品缺乏应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将罗淑的小说创作放在三十年代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指出,她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四川农村的真实面貌,为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对罗淑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庐隐是"五四"时期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伤色彩,无论从她作品的格调上,还是从她作品的题材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她的小说结构的选择也适合表现感伤的内容.正因如此,使得庐隐不同于别的作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作家群里,最具代表性的应推王统照。他在文学史上被公认为是这时期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他早期(1921-1924)的翻译文学与创作的问题小说之间的互文性对话关系:从俄罗斯、东欧等弱小国家现实主义作品的翻译中,王统照确立自己创作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方向;从对泰戈尔和叶芝等作家作品的译介和研究中形成了“爱”和“美”的理念,用此解决中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其创作的问题作品,大都可以找到其与外国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本研究表明,王统照的创作主题、题材和创作手法等,都是通过借鉴诸多外国作家和作品,将其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5.
作家的理论主张与作品实际往往不一致。在批评方法上 ,如果仅仅以作家的理论主张阐释其作品 ,或在作品中寻找一些例证印证作者的理论 ,势必造成某些误读 ,忽略了创作主体与创作过程之间的复杂性。汪曾祺对小说创作的审美主张是“真实”与“和谐” ,实际上其作品在大量“真实”的背后 ,还有长期被掩盖的“失真” ,在被认为“和谐”的旋律中 ,还有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6.
英国18世纪小说家范妮·伯尼被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尊称为"英国小说之母",虽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历来享有一席之地,但她创作中的女性视角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范妮·伯尼的作品才被重新发掘和重新阐释.以女性主义视角聚焦其小说创作的主题、动机和影响,她对父权社会的鞭挞、嘲讽和暗中颠覆便彻底显露出来.作为研讨妇女内心隐秘的一位早期女性小说家,她为使小说成为妇女喜爱的文学样式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7.
萧红在不过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能以小说和散文并称于中国现代文坛,重要原因就在于她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萧红的散文象她的小说一样,几乎每篇都非常鲜明地刻印着她的创作个性,表现出她那独有的艺术特色。风格体现在创作的各个环节和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请要素中,风格又根源于作家的人格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探究萧红散文的艺术风格,不仅可以更深刻、透彻地理解她的散文作品,同时还能够了解她本人的生活道路、思想情感及其所处的时代的氛围,也有助于理解萧红的其它作品。  相似文献   

8.
琼瑶从小笃爱文学,九岁时便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又在台湾的《晨光》杂志上发表了她的文艺作品《云影》.但她的真正成名之作,却是在高考不中,又遭致爱情的不幸与婚变的打击后,潜心奋力于文学创作时于一九六三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窗外》.这是她与命运拼搏、抒发自己的心中怨气而写成的处女作.二十多年来,琼瑶一共创作了中、长篇小说四十余部,而根据她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和电视剧创作即达五十余部之多,可算是当今台湾众多的女作家中最多产、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旅美华人作家於梨华在其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中,除全面描绘中国知识分子旅美生活以外,对海外华人女性在中西文化价值的冲突中的生存境遇及自我寻索的过程作了详尽的描述。她的许多作品,在书写女性命运及生存状况、探索女性性别真相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继承现代女作家五四传统,但由于时代背景及作家身份的差异,她的小说中对男女两性的洞察、对女性性别身份特征的认识以及对女性生活状况的表现,较之以前又有所不同。而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她的小说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公认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在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她的作品阴郁,诡异,对人性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她的创作中大都有浓重的南方意识和天主教意识,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她的小说体现了一种存在主义困境。以短篇小说集《好人难寻》为例,小说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厌恶感,这种厌恶感不仅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描写上,还反映在个体的体验上;同时,作品还体现了人与人的相处中的折磨与纠缠,“他人就是地狱”;尽管社会本身是有着多元色彩的,人却只能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体验存在的困境,人只能有相对的自由;但是,也有一些反英雄义无反顾地追逐着自己的自由,尽管这样的追逐很荒谬;通过小说中人物对于宗教的态度或神父角色的描写,小说拷问了现实宗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阅读张爱铃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我们几乎可以忽略小说的背景,而将它当做一部当代作品来看.因为作家恪守了小说中最基本的恒定不变的规则,这让她成为不过时的小说家;她在作品中展示的是超越国界和时间的人类的情感世界,因而她的作品又是一部人类的情爱史.从对这部小说的构思、人物、内心描写以及叙述视角等这些小说元素的考察,我们将会找到这部作品魅力长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创作主体性是指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 ,在主题表现上 ,人物具有强烈的爱憎感情 ,敢于正视根据地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艺术处理上 ,深化心理分析与描写 ,淡化情节 ,抒情色彩浓厚 ,意境深邃 ,独具风格 ,是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作品中的必然反映。全面、完整地把握作家的创作主体性对于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我解放一直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关注的焦点,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题.<秀拉>(Sula)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象征层面上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再现莫里森在该书中所描绘的本世纪20~4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追求、创建自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在其非虚构小说《事实》、《欺骗》、《遗产》和《夏洛克的行动》出版之前,菲利普·罗斯就被外界贴上了自传作家的标签.虽然他曾数次公开否认其作品与个人生活的关系,但收效甚微.随着20世纪非虚构小说创作的兴起,罗斯将计就计借助这种集“虚构”和“写实”于一体的文学形式创作作品.但以往批判罗斯作品“自传性”的外界在“自传”性强的非虚构类作品中却迷失了.这是他的两种自传性策略所致,即自传之于现实的真假和身份之于作者的虚实两种写作策略.无论如何,罗斯这种以坦诚的姿态满足和回应长期以来外界对其作品“自传性”的窥探的方式是其创作的转折,同时也展现了其自传性写作策略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论赛珍珠非小说作品中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赛珍珠是一位精力充沛因而多产的作家。除创作出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小说,她也写过许多非小说作品,发表大量的演讲辞。这些作品在精神上与她的小说创作的宗旨是吻合的,它们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以其多变的色彩,不同的风格,不断地超越自己而给文坛带来了求新求变的新质。她创作风格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文坛评伦家过去观点的挑战。王安忆小说以展示上海文化为审美对象,文中细腻委婉的笔触,对女性命运的历史关注,都标示出作家个人化女性写作的鲜明特征。小说创作中透露出深切的悲剧体验,是作家理性感受的升华,封闭性的情景设置,又使她的作品超越了世俗的时空,体现了王安忆更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却生命短暂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石评梅的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其他作家一样,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但同时又呈现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这特别表现在她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基督教思想的驳杂性:在小说里,作家有时相信基督教,坚信那是一种精神支撑与前行的力量;但面对现实的艰难与困惑,有时她又会觉得昔日万能的"上帝"早已离场,成了一个扁平、失义的符号。作家对基督教信仰的徘徊,更多地表现在她对未来的期待与希冀上。  相似文献   

19.
“流浪文学”:对林语堂小说创作的一种把握阎开振林语堂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罕见的双语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在海外风靡一时。近年来,他的英文作品又在大陆被大量翻译和出版,产生了不少亦是亦非、或喜或忧的争议,这无疑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林语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  相似文献   

20.
秦文君是一个自我意识、童年情结很强的作家,新世纪以来的创作文体特色凸显,作家的童年在文本中多次闪现,显现了一位创作与人生交织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独特状况。以秦文君2000年以后的作品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解放儿童的儿童文学观,充分挖掘作家本人和她的小说文本的精神世界,力图与秦文君的作品进行一次比较个人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