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就业歧视及其立法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歧视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严重侵害。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欠缺明确的立法规制和司法救济。在立法上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赋予被歧视者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务之急是推动超龄者再就业,重新参与社会建设,但立法空缺、制度性歧视的存在、社会认知的偏差导致就业年龄歧视普遍,侵犯了受歧视群体的平等就业权.欲解决这一难题,有赖于一系列举措的配套施行.立法机关应修改相关法律,确立超龄者作为劳动者的法律地位,明确年龄作为禁止就业歧视的要素,在适当时机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明确反就业年龄歧视的法律地位,细化就业年龄歧视行为的认定标准,完善就业年龄歧视的救济渠道并发挥行政机构的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美国和英国都有一套比较健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而我国反就业歧视法长期缺位,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司法救济也显得力不从心,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的作用仍不够.因此,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树立就业平等的观念,设置具体的法律责任与司法救济途径,设立专门的反歧视法执行机构,以确保法律实施,从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歧视即大学生就业群体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其主要类型可归纳为制度性就业歧视和非制度性就业歧视两类.大学生就业歧视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无法有效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入手,反思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制度性成因,通过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强化反就业歧视执法机制、健全反就业歧视司法体制等法律路径,构筑起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歧视抑制机制,为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理就业歧视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美国反歧视法的实践,得出了对于我国反歧视立法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美反就业歧视法之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要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要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规定就业歧视的类型,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用法律保障劳动者公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丽玲 《理论界》2008,(5):100-101
就业乃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就业促进法》立法精神就是提倡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本文以案例说明我国的就业歧视,阐述了《就业促进法》关于公平就业、反对歧视的法律规定,贯彻《就业促进法》,实现公平就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合法的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其目的或作用在于取消或损害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凸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就业歧视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诸如年龄、性别、户口等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已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本文对就业权的分类、分配原则和制度建构进行了初步的法学理论思考,以期有助于建构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并根据产生不同就业歧视的原因,对拟采取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由此而引出了题为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以浙江、河南、四川、新疆四省(自治区)为调查样本,通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对中国当前的就业歧视状况作出了一些基本判断:在中国就业歧视问题是严重的;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对就业歧视的判断是有差异的,但差异并不大;绝大多数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给出的不录用的理由是不公平的,是对求职者的歧视;绝大多数就业歧视的受害者在歧视事件发生后并没有采取行动表示他们的抗议;在中国,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既严重又普遍,身高歧视、相貌歧视和户口歧视严重但不普遍,地域歧视和民族歧视普遍但不严重,姓名歧视和属相歧视则不严重也不普遍;就社会政策而言,目前迫切解决的就业歧视问题是: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就业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已经趋向相对公平,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农民工在就业准入、从事行业、劳动工资、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方面遭遇到了歧视性对待。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主要在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要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必须转变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挥企业工会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逐步消除社会歧视。  相似文献   

13.
杨超 《北方论丛》2011,(1):82-87
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美国政府在保障黑人平等就业方面缺乏作为,黑人在就业领域长期遭受歧视。虽然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美国政府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禁止就业歧视,但该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65年"肯定性行动"的出台,完善了美国的反歧视政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肯定性行动"标志着美国黑人平等就业政策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严重,它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他相关权利,而且违背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及其他体现平等原则的法律规定,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从当今女性劳动者的就业现状出发,在分析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判断标准、具体表现以及在立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离婚损害赔偿的伦理内涵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歌雅 《北方论丛》2005,(5):150-153
离婚损害赔偿立法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其发端于<大清民律草案>到其被界定于<婚姻法>修正案,均以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夫妻诚信、人格尊严、公平公正为伦理内涵.探寻离婚损害赔偿的立法流程和制度架构,有助于廓清我国现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疏漏,为离婚损害赔偿立法的科学化和完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个社会所能容纳的就业总量 ,除了受全社会的产出水平决定外 ,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 ,人口的流动、特别是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会对一个国家的就业人数产生很大的影响。分析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 ,是为了探讨运用这些理论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论党的刑事政策与我国刑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斌 《河北学刊》2002,22(1):74-78
中国共产党对刑事法制的领导是中国刑事法制的一大特色。这种领导主要是通过刑事政策来实施的。在《刑法》颁布实施以前 ,党的刑事政策曾经起过《刑法》的作用 ;在《刑法》颁布实施后 ,党的刑事政策仍然起着指导、审视、修改、完善《刑法》的作用 ,无论对刑事立法还是对刑事司法 ,都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坚持党对刑事立法和司法的领导 ,这是我国刑事法制的一条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完善非正规就业"上海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远 《社会科学》2008,(1):119-124
1996年上海市从国际劳工组织引入"非正规就业"概念,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带动,建设"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形成了非正规就业的"上海模式",其核心特征是政府主导和政府运作.这一模式在具体运行中发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改革和完善"上海模式"的建议包括:扩大对各类非正规就业管理的覆盖面;加强对各种非正规就业管理的规范性;推动非正规就业的创业孵化作用、向中小型企业转制;加强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对非正规就业发展的调节与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党和政府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难题,我国每年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种种复杂原因面临就业歧视、就业压力大、就业焦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何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尤为重要。对自然失业现象的分析有助于从根源上找到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