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选取开放经济下影响产业安全的四大因素,即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和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这4项指标1995~2007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三大产业和各主要产业安全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要素价格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ISIC的跨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静  路瑶 《统计研究》2010,27(8):56-65
 基于ISIC两位数分类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对于OECD国家相对实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纺织服装、造纸等低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低技术、中高技术行业的相对实际竞争力较低。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影响,2000-2008年中国与27个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相对提高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明显带有行业差异性,低技术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这两大类产业竞争力受原材料价格提高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低和中高技术产业则几乎不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除了炼焦和精炼石油制品以外的其他几乎所有行业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劳动力相对价格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低技术产业受其影响最为明显。从长期来看,技术能力的提高才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菲 《统计与决策》2016,(3):137-140
文章基于Levin&Raut模型并从结构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1994年-2012年间进口贸易影响产业发展的机理,结果表明:中国三次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来自进口贸易部门的间接性正向外部影响,其作用渠道是开放部门对封闭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但是,中国整个进口贸易系统及其相应的子系统依旧处于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因—果”为逻辑框架,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四个层面构建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相关截面数据,以2019年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仅是数字内容产业大国而非强国,综合竞争力水平在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中处于中游,与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的地位明显不匹配;政府政策不到位、产品竞争实力不强、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关联支持产业不完善、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是制约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从完善政策配套体系、推动企业持续创新、构建协同产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资源升级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是世界上权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机构,其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公布与其年度报告《世界竞争力年鉴(WCY)》上(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此)提供的国际竞争力数据资料已成为全球各国了解自身状况,把握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该年鉴提供的资料,本文分析了中国自参与国际竞争力评估以来的9年中,其竞争力综合水平及各竞争力因素的发展变动历程。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世界上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中观层次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测算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其影响程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分析模型。模型必须要考虑科技进步、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投资)、地区间流出流入等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我们以各产业部门产出成比例增长模式为前提,把前后两期的国内最终需求增长比率作为产出增长比率,先计算各部门产出成比例增长模式,然后计算各部门的偏差,即后期的实际产出与各部门成比例增长的差额。为了使问题简化,把科技进步的影响定义为生产技术偏差,其大小表明技术水平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即直接消耗系数。生产技术加上国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SS法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SS法数学模型的建立 偏离-份额法(Shifi-Share Method,简称SS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B.Fabricant于1941年首先提出的,后来Missell(1961)将其应用到劳动力和资本在企业内流动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效应研究.同一时期,Dunn,Perloff,Lampord,Muth等人对此方法进行了不断完善.与其他方法相比,SS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区域内各部门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全局相关部门或产业相比竞争力的大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13—2018年UN Comtrade贸易数据,通过比较优势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和综合指数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产业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际产能合作建设的主力军;中蒙俄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在能源密集型产业优势明显,是中国合作的主要方向;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初级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与中国形成产业互补;中巴经济走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能够与中国深化合作;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势瞩目,中国应与其协同发展该产业。  相似文献   

9.
在测度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实证检验了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虽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产品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戴艳娟 《统计研究》2010,27(3):94-100
 本文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模型,将中日价格差异用中间投入生产率、劳动价格、劳动生产率、固定资本价格、资本生产率和“其他”等6个要素进行解释,并推算出这些要素在整个中日价格差异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对中日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中国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低廉的劳动成本和资本价格,而日本则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中间投入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结构突变理论对1978—2007年中国就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产业就业量数据为结构突变的趋势稳定过程,说明中国产业就业量的增长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出现了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其增长沿着确定的轨迹增长。进一步运用变结构协整理论,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长期稳定关系,结果表明协突变关系在各产业就业量与其对应增加值之间均成立,说明外生性冲击对中国产业就业量的变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广东产业结构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的均衡不仅表现为内部协调-产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同时也表现为外部协调一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内部协调,即各产业内部的各部门按比例发展,在一个均衡的产业结构中,一个部门所需的各种投入均能被满足供应;同时,它所生产的产品也能够全部被其他部门所吸收.在产业结构不均衡时,一些生产部门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而另一些部门则超负荷生产,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难以改善.外部协调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结构关系的统一,即分配结构、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王仁曾 《统计研究》2002,33(4):20-23
一、研究进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由哪些因素、通过什么作用机制来决定的呢 ?这是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学者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重要性在于它为国际竞争力战略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波特 (MichaelE .Porter)于 1 990年提出的“国家钻石”(NationalDiamond)理论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国家钻石”理论认为 ,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取决于“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相关与辅助产业” ,“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这四个内生 (主要 )决定因素 ,以及…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根据竞争力协同发展理论.从集群企业竞争力、集群集聚竞争力、集群环境竞争力三个角度建立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并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从民间文化艺术产业自身出发;分析产业具体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指标,构建了我国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清晰认识中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区域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影响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国2009—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实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各省份依据其综合竞争力指数可划分为竞争实力强弱不均的四类地区,各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分工地位是国际贸易获利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以增加值对进出口的重新衡量.以出口不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上、下游参与度和Koopman的GVC分工地位指数不能反映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值能力,也不能涵盖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部内容.考虑以上两个因素重新测算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现: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有一定的提高但不是趋势性上升,呈现波动性.以增加值标准重新测算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吻合,全球价值链中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升级.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学术界对地区综合竞争力的研究仅局限于最终排名,未对各个竞争力影响因素对于总体的影响进行深入定量分析。因而,着重从平均水平意义上,选取影响地区综合竞争力八大方面指标,运用平均化、标准化、指标聚类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再采用以标准差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得到综合竞争力得分和各影响因素得分;最后运用计量经济理论建立两者之间的最优线性模型,得到综合竞争力与各方面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力求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陈琪  徐东 《统计与决策》2007,(15):108-109
高新技术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国际国内区域竞争的前沿与焦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和竞争力,也影响着其今后发展的模式和后劲。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投入对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性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生产函数结构建立产品竞争力衡量因素与结构因素的函数.并分析各竞争力因素在此函数曲线上的贡献率.从生产性服务投入影响产品竞争力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产品竞争力增量的角度来研究其贡献.能够清楚地看出其贡献方面和在不同方面的贡献效率.并得到该问题的结果性表达式.最后举例说明利用R软件计算样本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