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汉代画像石的学术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于1985年10月17日南阳师专汉代画像石研究室正式成立,该室共有12人组成。南阳在西汉时是全国五大都市之一,又是全国出土汉代画像石较多的地区之一。1935年我国第一座汉画馆在这里落成,馆藏118块汉代画像石。1956年,重建南阳汉画馆,郭沫若为之题名,馆藏汉画石达500余块。1978年,在南阳名胜武侯祠内再建新汉画馆,馆藏已达1200余块汉画石。因此,研究南阳汉代画像石,南阳师专有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我校已故校长、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先生逝世十周年,由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及中文系、中国华东修辞学会、上海语文学会联合举办了“纪念陈望道先生逝世十周年语法,修辞方法论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港澳的专家、学者共一百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提交给会议的论文有五十多篇。有三十几人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宣读了论文或作了专题报告。会议集中  相似文献   

3.
评《南阳汉代天文画像石研究》刘安南阳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地区之一,而天文图像之多又为南阳画像石的一大特点,至今发现的约50多幅。汉代画像石(砖)作为墓葬建筑材料和艺术品,是汉代丧葬风俗的物化系统,其中物像和星象是科学的,符合当时实际的天象,反映...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 10月 2 3日至 2 5日 ,全国世界近代史第五届年会及山东省世界史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临沂的蒙山召开。这次会议由临沂师范学院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出版单位的 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共提交学术论文 30余篇 ,涉及到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南阳汉代画像石,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西汉末至东汉初,到东汉末年已彻底衰落下来。我们从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分期中可以发现:从西汉中期到西汉末期,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建筑规模较小,墓形为方形和“回”字形,画像内容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  相似文献   

6.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现存汉代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之一。它完整地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绘画表现、艺术审美的追求,是研究汉代艺术文化的重要资料。南阳汉画像石在散点透视、以线造型和意象造型三个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7.
贾付军 《南都学坛》2001,21(5):11-12
砖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 ,而大规模使用则在汉代。从南阳汉代画像砖墓及画像石墓的结构可以看出 ,南阳汉代墓葬的砖结构技术包括仿木椁空心砖构筑技术、斜撑板梁砖券技术、条砖纵列券技术以及穹窿顶、顶构筑技术四种。反映了南阳汉代砖结构技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珍贵的乐舞百戏画像,它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切地再现了汉代辉煌的音乐成就。这些形象化的音乐史料,为我们研讨两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状况,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仅以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已发掘并确认的乐器为基本,拟就汉代民族乐器的种类、乐队组成情况及其特点等,作些初步探索,以求抛砖引玉,把南阳汉代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李法惠 《南都学坛》2002,22(5):114-116
<正>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汉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5月7日—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大、山东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南阳汉画馆等35个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的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全国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赵世超、熊铁基、黄留珠、王子今、孟祥才、宋超,著名艺术家张道一、顾森、伍国栋、王子初、贺西林、廉静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  相似文献   

10.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中的音乐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内容十分丰富,题材繁多,形象生动,艺术风格完美,它显示出我国古代南阳人民非凡的聪明智慧和杰出的创造能力。其中音乐艺术居有重要地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南阳画像石刻音乐艺术。本文拟就画像石中器乐、舞乐、百戏作一些初步探索,以就教于诸方家。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成的《张衡》影片摄制组,于三月二十八号参观了南阳汉画馆。南阳,是汉代杰出的科学家张衡的故乡。汉画馆内展出的二百余幅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宝贵文物资料。为了真实地再现汉代人民的生活画卷,《张衡》影片摄制组专程来到南阳,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届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6日至10日在我校举行。本刊选登了提交这次会议的三篇论文。  相似文献   

13.
南阳是汉画像石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与山东、苏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地区的画像石相比,南阳的汉画像石表现内容在共有的生活场景、宗教诉求之外,更多地把当时在天文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结合神话传说,以画像石独特的叙述语言呈现出来,这是其楚文化与古代天文学关系的一种外显。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星宿图对研究汉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南阳汉画像石是公元前后近三百年间东方古典艺术的典型,它是纯粹的汉代灿烂文化的见证。作为汉代封建贵族营造豪华冥宅墓舍的特殊材料,汉画像石保存了丰富的汉代社会历史内容。自东汉末年盗墓之风兴起之后,南阳汉画像石墓几乎十室九空,至今尚未发现一座完整的墓葬。大量的汉画像石被拆出抛弃于荒野,任其风剥雨蚀,或被置于门前任人践踏,或沦为桥基和房基。千百年来,珍贵的艺术瑰宝二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地。  相似文献   

15.
从南阳汉画看汉代的等级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石的主要地区之一。汉画再现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南阳汉画像石资料,来分析汉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一、南阳汉画中的冠饰 在阶级社会中,服饰不仅是为了抵御寒暑、满足人类的装饰需要,而且是等级、身份的标志。统治阶级为不同的等级划定了不同的服饰标准,包括服、冠饰的式样、颜色、质料等,以此来显示统治者的身份。在南阳汉画像石中,服装的差别不很明显,最能显示出等级差异的是汉画中的冠饰。  相似文献   

16.
徐丽娟 《南都学坛》2005,25(2):19-21
南阳汉代画像石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汉代艺术形式,其中的人物艺术形象,为我们研究两汉人物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艺术的审美心理、画面布局、人物形象、造型技法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对更深入地理解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及其艺术渊源、今天的人物画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纪念瞿秋白同志就义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6月22日至26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史研究和理论、文艺界的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等一百五十多人,收到论文一百多篇。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党史研究会、全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省社会科学院、省社联、省文联、省作协、中共常州市委等十一个单位联合举办的。 这次会议是在党中央举行瞿秋白就义五十周年纪念会,对瞿秋白同志作出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之后召开的,也是建国后首次举行的全国规模的瞿秋白学术讨论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理论界、学术界对瞿秋白的研究随之进入全面探讨的新阶段。这次会议便是对几年来研究瞿秋白的新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检阅。会议既有缅怀革命先烈的纪念意义,又有丰富的学术参观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与会同志对杨尚昆同志代表党中央对瞿秋白所作的高度评价理解得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刻了。 瞿秋白壮烈牺牲后,党中央对他早有定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出版五十周年,中国修辞学会和我校联合主办的学术座谈会,于六月八日到十日在我校隆重举行.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辞学工作者和语文工作者以及新闻、出版部门的同志近百人.会议共收到论文二十余篇.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次包拯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3日至11月7日在河南开封包公祠举行。这次会议由开封市包公研究会和合肥市包公研究会联合主办。与会代表五十余名,分别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物、旅游、新闻出版等单位。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三十余篇。代表们从历史、文学、艺术、考古、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对历史人物包拯和文艺形象包拯作  相似文献   

20.
桓晓虹 《南都学坛》2010,30(2):24-27
南阳汉画像石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敦煌前的敦煌"的代表,蕴含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为我们提供了印证汉代华夏民族丧葬传统独特形式的独特依据,作为中国建馆最早、藏量最大、藏品种类最多的南阳汉画馆是馆藏"绣像汉代史"的典型。综合看来,南阳汉画像石完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