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秀品质,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在继承民族精神传统内涵的同时,应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其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创新,从民族精神内涵中最具民族特点的五个方面进行价值新建构的探讨,使之成为既具有传统精髓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从概念内涵、历史生成和发展走向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区别和联系是它们在各自轨道上既运行不悖又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制度保障和能力保障,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体制机制促进二者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后 ,针对如何发展中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实现现代化的角度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思想 ,指出了工人和农民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力量 ,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 ,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把在经济上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发展的目标。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诞生,既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又发展创新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既来源于改革开放思想理论的实践,又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具重要性又具紧迫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紧紧围绕四个着力点: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增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导向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学习型政党的凝聚力;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增强学习型政党的创造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先进文化的领导,增强学习型政党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国力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和"中国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法显然更加适宜: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又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其他发展道路的文明成果;它是中国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范式。  相似文献   

7.
试论邓小平的开拓创新思想与实践陈太福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在领导全国人民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过程中,“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市场经济体制的文章、作品和专著很多,但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角度探索经济体制选择的成果尚不多。本文重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现代化第二次体制选择,其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给我国带来体制的变化及其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该文在创作的过程中,既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失自己的风格,以体制选择为研究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既大又小"是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国情的一种辨证分析。毛泽东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找到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方法,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地进行了初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则以此把握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及所处的历史阶段,并制定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两代领导人的国情辩证分析至今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必要的基础与条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揭示了我国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特定内涵,也积累了若干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同社会力量对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进和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和初心使命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党的坚强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领导力量和政治保障,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他既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辨证地统一起来;既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又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体性因素与渗透性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重大创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他既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又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地统一起来 ;既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 ,又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体性因素与渗透性因素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出了重大创新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灵活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既继承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又纠正了他晚年的失误,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青海民族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一)刘文璞,王振岭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族教育如何既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又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里既存在着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研究的问题,更...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要求.中国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同时,更积极地寻找与世界的沟通、接轨,更生动地考虑、借鉴外国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包括吸收外国政治建设的文明成果,从大世界和现代化的视野,设计和规划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蓝图,建立起既符合社会主义中国的特殊国情,又能更好地体现世界现代化普遍价值原则的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领导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独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涵盖各方面、各领域的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其特色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契合性认识,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总局。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是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需求的利益观、人民主体的实践观相统一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源性领导力量,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源性保障力量,中国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源性主体力量,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源性软实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回答了怎样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回答了怎样发展先进文化的问题,显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一系列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坚持不懈而又富有成效的思考和探索。其主要贡献在于: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指导思想;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制度前提;把争。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要向共产党“争民主”,反对党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领导;有些人受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也觉得既讲人民当家作主,又强调党对民主的领导,二者似乎有矛盾。本文论述我们党必须而且能够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旨在批驳自由化的谬论,使我们自觉地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