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封玲  汪希成 《西北人口》2010,31(2):102-105
本文以建国后新疆开垦的最大人工绿洲——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干旱区人口变动与生态环境演变之间的主要作用机制以及存在的主要矛盾。认为人口数量增长引起的资源环境压力。是导致干旱区环境退化的主要人为诱因,不均匀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则加剧了这种资源环境压力.而人口的素质状况则决定了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下最终的环境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与政策取向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人口增长与环境退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是环境恶化和资源过快耗竭的关键原因.而恶化的环境和资源的稀缺又导致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取向--除了关键依靠科技进步和控制人口增长外,还应加强城镇化建设和停止误导性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总人口、老年人口规模与生育率呈正向变化以及老龄化程度与生育率呈反向变化的矛盾, 决定了低生育率导致人口数量较少但高度老龄化; 高生育率导致人口规模扩大但老龄化程度较低,造成未来生育政策调整的艰难抉择。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矛盾,继续坚持低生育率政策,坚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综合解决这些问题 ,创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不仅显得十分必要 ,而且也非常紧迫。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主要体现为综合性和应用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应当包括导言 ,经济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人口、资源、环境对策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关于森林退化、沙漠扩大、土地肥力下降、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的报道使人们普遍关心环境问题,各国政府组织人力探讨环境退化的原因,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人们普遍认为环境退化与人口剧增有一定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沙漠化与水土侵蚀还没有对食物的供应造成全球性的影响。食物生产与人口同步增长,某些地区的人口由于受沙漠化与水土侵蚀的影响而导致营养不良,森  相似文献   

6.
一、人口转变的环境意义 人口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是人口再生产适应于环境再生产的结果。与一定阶段的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具有一定类型,而人口转变则是人口再生产与环境再生产从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的转变。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转变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环境承载能力提高,从而带来较大幅度的人口增长。然而过快过多的人口增长往往导致人口生产力超过环境生产力,出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改善环境和控制人口创造出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现实,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追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围绕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本文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福建省人口、资源、环境所决定的人口承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提升人口承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全球性三大问题,而人口行为却是引起这三大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全球性的资源衰枯与环境恶化都与人口行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人口行为与资源、环境之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以土壤侵蚀问题为例,建立了定量分析人口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数学模型,从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统一人口行为的存在,一直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的历史时期,距今已长达几百万年。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干旱区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网络等调查,探讨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原因。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以新疆于田绿洲为研究区域,2000、2005、2010年为时间段,同时考虑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扩散因素,综合检验气候变化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差异、族群及相邻效应等因素对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空间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年均纯收入、家庭抚养比率、女性户主的家庭比例、仅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及空间相邻关系是影响干旱区生计脆弱度空间扩散的最主要原因。族群因素方面,维吾尔族对干旱区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更为适应。而不同的地理位置,如乡村和城市、绿洲和荒漠等则表现出不同的生计脆弱度空间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一、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注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既是农村改革的中心和主体,也是农村改革的目的和归宿。规模适度、素质相当、结构合理的农村人口是农村改革的必要条件。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现状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追  陈艳 《西北人口》2013,(6):56-59,6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双方均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人口迁移和流动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疆一直是人口迁移活动频繁的地区。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近年来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现状进行了翔实的描述,评价了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效果,指出了省际人口迁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新疆人口省际迁移的协调机制、采用灵活人口政策吸引外省优秀人口和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琰 《西北人口》2001,(1):40-44,53
本文通过论述清朝政府在新疆地区推行的经济开发政策和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了清代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提出清代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与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对新疆的五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人口的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进行综合分析,探索这些少数民族人口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镇,新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能源、环境造成了压力。论文将从FEEEP各子系统内部协调性及总体协调性发展着眼,运用灰色关联法对新疆食物、环境、能源、人口、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协调度变化趋势找出影响新疆FEEEP协调度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年份新疆FEEEP系统整体处于相对协调状态,进入“十一五”后FEEEP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在变差;新疆FEEEP子系统协调度平均为0.781,表明新疆FEEEP各子系统多处于一般协调状态;从各子系统的协调性来看,协调性最强的是食物子系统,协调性次之的是能源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协调性最差;要提高新疆FEEEP整体协调性,必须努力提升能源、环境子系统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历年有关统计资料,人口普查资料时新疆锡伯族人口历年变动趋势和现状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同全国锡伯族人口、全国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其发展特征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This analysis provides a valuable case study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it elucidates a specific ecosystem—the steppe—that has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and a traditional economic activity consistent with such environment: nomadic pastoralism. Second, the Mongolian Plateau is shared by two entities, with two diffe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organisation: the Republic of Mongolia and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ird, these two entities have also experienced two different population dynamics that have resulted in different population densities and population pressure on natural resources. Four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does not seem to be a problem in the Republic of Mongolia, while in Inner Mongolia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grasslands are in decline.The argument discussed here is that the difference in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dynamics, which has resulted in different human and animal population densities.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characterizing the interactions am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system equilibrium and possible population decline, and to discuss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in the very long run. In our framework, economic activities bridg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 human beings reform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economic activities; on the other hand, economic activities decrease environmental resilience and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an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a discontinuous and irreversible pattern, as described in Arrow et al. (1995). Furthermore, a highly developed economy also causes over-specialization of human adaptation, which tends to exaggerate the impact of an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human population size. Received: 19 January 1999/Accepted: 3 July 1999  相似文献   

18.
何玲 《西北人口》2004,(3):36-38,42
人口与自然是否相适应,直接影响人口与经济环境的发展。人口与环境不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制约青海全面推进小康进程的瓶颈。只有制定出符合青海民族地区实际的计生政策,才可能有效地、整体地推动青海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肖周燕 《西北人口》2012,33(1):115-119
一直以来北京的人口问题被认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因素分解发现,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因素中,经济规模的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远远强于人口规模的增长。由于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聚集和技术进步,北京人口增长对经济聚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大于人口增长本身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因此,北京人口增长并没有表现出常识所认为的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正相关关系。北京应更多从经济领域入手,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如调整经济结构,挖掘减排潜力以及颁布实施一系列更为严格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来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