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明军  周立华  程国栋 《西北人口》2001,(3):57-59,,50,
本文回顾了1960年以来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甘肃省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城镇化水平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对甘肃省人口城镇化的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城镇化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前景不容乐现.最后,就城镇发展指导思想、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形式和户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的研究转向引致了城镇化的认知逻辑.城镇化发于人口数量城镇化,现于地域空间城镇化,归于人的城镇化,追求人本精神.人的城镇化过程遵循身份城镇化-城镇化权利-城镇化能力-心理城镇化的演进逻辑,实现身心权能合一.新型城镇化是复合“推力-拉力”推动的弹性城镇化,需要付诸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行动,在发展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全面落地.“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方向,六大转型维度定位新型城镇化道路,八大抓手设定新型城镇化落地路线.  相似文献   

3.
部分计生工作较为落后地区单位的领导不太重视或者说忽视了“关爱女孩行动”这项活动,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制约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徐晓斌 《西北人口》2012,33(4):115-119
改革开放至今,山东省的人口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口再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健康、合理、良性互动的发展时期。但是,人口规模持续膨胀、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与城镇分布矛盾等问题依然制约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山东省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龚新蜀  许文倩 《西北人口》2010,31(4):93-96,103
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三次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的。本文利用城镇化不平衡指数,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基本单元,对新疆城镇化区域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新疆城镇化发展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即农业的发展方式和重要地位一定程度阻碍着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已成为北疆和东疆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在新疆城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反思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五种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须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的"四化协调"原则,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五大偏向问题,提出实现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均衡城镇化发展模式、解决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问题、鼓励农民工家庭式迁移和就近转移、推进农民工与市民的平权、改变各城市在GDP上的恶性竞争局面。  相似文献   

7.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实施城镇化战略决策 ,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 ,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分析城镇化的涵义着手 ,在对西北地区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对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主要相关因素、西北地区城镇化的预期及其发展优势等作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洁 《人口学刊》2003,(3):43-47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原本人口密度较小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人才和劳动力大军"挥师南下"的现象。这虽然有利于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从长远来讲,不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解决落后地区的人口问题,坚持区域人口的适度增长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我国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使各个地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丰 《西北人口》2005,(2):33-35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非人口城镇化两种方案对贵州人口发展的影响,得出了人口城镇化方案对贵州总体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及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贵州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文章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转型机遇及现阶段稳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背景,研究了城镇化在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提出未来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和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亚力 《南方人口》2013,(5):39-46,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流带有明显异地城镇化的性质,这种跨大区域的异地城镇化对人口移人区和人口移出区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章以环洞庭湖区为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县域资料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人口净移出区县域人口净移出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空间关系:按县域人口内移指数——城镇人口净移入与农村人口净移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本区城镇化划分为主动型城镇化、内移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外移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和衰退型城镇等类型;并探讨了各类城镇化的人口迁流特征、动力机制和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洞庭湖区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以异地化转移的城镇化模式已暴露出众多的问题,这种以人口非家庭式迁移和异地转移为主要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予以改变。通过对中国第三条农村城镇化道路进行探索可知,以企业战略推动的统筹发展型就地城镇化模式能够弥补前两条道路的不足,可以实现整村、全家同步转移,农民到市民一步的转换,具有多元正效应。在就地转移的第三条道路中,个体的搜寻成本、心理成本、交通成本和住房成本明显低于第二条道路中相应的成本,而生活成本和学习成本则相差不大。将个体劳动供给经典模型进行扩展可知,当工作时间相同时,第三条道路的劳动者个体拥有较高的实际收入和效用水平;从家庭效用模型中也可发现,家庭部门愿意提供的就地转移劳动数量要多于异地转移劳动数量,其更倾向于第三条道路下的就地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1992-2011年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和面板变系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因素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采用城镇化率和城镇化增长率指标对研究城市进行区域划分,具体分析城镇化进程对不同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正向作用,城镇化对不同城市碳排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就越小;城镇化发展速度越快,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越大。根据研究结论,对不同城市群,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人口学刊》2008,(2):38-43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在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通过构建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联立方程模型,运用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法(3SLS)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化与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且显著于城市化对服务业集聚的作用;本地市场效应、开放型经济都有利于服务业集聚的产生;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城镇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五普”资料,分析比较了广东省人口城镇化状况,认为广东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在分析广东城镇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分析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在对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将对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面临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向将由单纯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改革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需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以扩大城镇就业、户籍制度改革为基本导向,大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口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和保护耕地的矛盾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利用协整理论和协调度指标对贵州省1982~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耕地面积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化水平提高是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但耕地面积变动不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大部分年份的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呈调和型,耕地资源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短期内可接受。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分析了在“四普”至“五普”期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及出现的问题 ,揭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域差异。在 2 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仍将快速发展 ,如何克服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进而引导中国的城镇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