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娟 《南都学坛》2004,24(3):90-92
工伤赔偿诉讼属于民事诉讼,因其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容易在诉讼中引起越权审判,尤其是关于工伤的认定问题和关于劳动能力的鉴定问题。法院应当特别注意,有关工伤的认定和关于劳动能力的鉴定都属于行政行为,其认定权和鉴定权只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法院的民事审判,无权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和鉴定结论进行更改,也无权不予采信。因此,民事审判庭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提出的属于行政诉讼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驳回或者不予受理。此外,还应注意有关赔偿数额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待遇关涉享受工伤待遇权利主体的切身利益。论述了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主体地位,工伤认定的有关问题,和工伤赔偿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工伤事故发生后,得到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的不多,隐瞒、拖延不报或谎报甚至故意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的现象极为严重;不少工伤者因"已超过仲裁时效"而被拒绝在劳动仲裁大门之外,甚至工伤补偿金在裁决生效后仍然得不到执行。要真正有效保护工伤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劳动立法和司法,严厉制裁不立即报告者和隐瞒不报者,切实保障工伤者申请仲裁的权利,并依法优先执行工伤补偿金。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工伤保障的公约,以及中国工伤保障法律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从工伤保障基本原则、工伤保障覆盖范围、工伤认定和工伤补偿四方面分析了中国工伤保障制度与国际劳工组织工伤保障标准之间的差异,认为应当加强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从社会保障法角度扩大对劳动关系的解释,进一步细化工伤认定标准,适当提高待遇支付标准,并完善待遇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5.
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与低工伤参保率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关系不规范、企业违法成本低、尚未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和权利观念淡漠等。现行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劳动关系举证困难、工伤索赔程序复杂、成本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制度不合理等,使得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往往会遭遇维权困境。因此,应当在法律上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做出特别规定,实行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为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职工简化索赔程序,实行工伤保险基金预支付制度,完善一至四级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工伤保险关乎亿万农民工职业健康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到工伤保险体系中,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效用,享受工伤保险补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工伤保险制度成熟,在借鉴发达国家工伤保险的有效经验基础上,必能深化农民工工伤保险,拓展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视野。当前需要渐进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强化政府的监控作用,特别是在农民工工伤预警机制、康复机制和补偿机制上下功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7.
工伤预防可体现诸多社会性价值,立法激励工伤预防具有正当性。但是,无论对于用人单位、科研人员还是服务组织而言,从事工伤预防事业都是不经济的,故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激励。我国现行的工伤预防激励法律制度,存在着激励主体不明确、激励对象有失片面、激励标准未合理设置、激励方式配置失衡、激励程序几乎缺位、激励责任空白、激励资金受限严重等问题。当前,应通过逐条明确激励主体、适当拓宽激励对象、合理设置激励标准、平衡配置激励方式、全面完善激励程序、明晰规定激励责任、强化保障激励资金等路径,不断完善工伤预防激励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工伤社会保险公平性原则体系的充分完善,是工伤社会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基础和标志。它包括补偿不究过失、差别费率和完整补偿三个原则。其中,补偿不究过失原则综合反映工伤保险机制运行的公平性;差别费率原则侧重于费用负担的公平性;完整补偿原则着眼于费用补偿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演进及运行效果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其工伤保险受到各方的关注。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演进进行分析,发现工伤保险制度的研究与建设远远滞后于农民工发展的需要。从覆盖范围、行业分布情况、农民工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四个维度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具有低效性。运用劳动力供求曲线等方法和技术,从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工伤保险制度供给和政府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其结果表明,农民工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及农民工间接承担工伤保险费用是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窄、工伤认定周期长、制度设置不科学等是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的制度供给原因;政府的制度设置责任缺位、激励雇主责任缺位等责任缺失是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低效的政府责任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清敏 《人力资本》2008,(6):38-40
你以为”工伤”只是与那些高危职业相关、而离自己很远?错!”工伤”与写字楼的上班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2,(4):4-4
日前出台的《关于调整企业工伤职工及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通知》中,对企业工伤保险标准再次做出调整:伤残一级的,每人每月增加抚恤金40元,调整后伤残抚恤金最高不得超过1310元;伤残二级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调整后最高不得超过1300元……工伤职工的护理费每人每月调整为:完全护理依赖574元;大部分护理依赖459元;部分护理依赖344元。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每人每月调整为:配偶459元:其他供养亲属344元;孤寡老人或孤儿574元。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条例>出台后,有关工伤的行政法规、规章及政策性文件将失效,由此导致工伤认定范围的重新整合.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相比,<工伤保险条例>确认的工伤范围既有扩张的一面,也有缩小的一面.从保护劳动者利益出发,对现行立法予以反思,工伤范围还有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是受工伤职工能够获得工伤保险待遇补偿的前提,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合法权益.而工伤认定行为是典型的依申请行政行为,申请人在申请时限内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才能受理.申请时限是申请时效制度的内容之一,它与申请行为、法律后果共同构成了时效制度.我国法律规定的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制度仍然存在问题,比如时限的起算点问题、耽误制度不完善等,在实践中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法律规定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工伤认定是工伤待遇给付的前置程序,而我国把工伤认定界定为行政确认行为,因而对其实行行政救济,这样导致工伤认定程序繁琐、漫长,同时,也造成了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冲突,不利于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而必须对现行的工伤认定程序进行改革。完善和改进工伤认定程序的前提是对工伤认定性质的界定。从社会法的理念出发,不应该把工伤认定界定为行政确认行为,其只是社会保险机构为给付工伤保险待遇而为一种行为,为此,就要进行工伤认定机构改革,实现工伤认定机构的社会化;取消工伤认定前置程序,简化工伤认定程序;赋予法院和仲裁机构的工伤认定审查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工伤待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但是,如何才能让工伤职工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实在地享受到国家政策,究其根本就是如何落实待遇发放。因此,工伤待遇社会化发放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工伤认定是工伤处理中的最重要阶段,是否认定为工伤,对劳动者的利益影响重大。工伤认定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使得工伤认定不偏离立法的本意。应该坚持雇主无过错责任原则、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和工伤认定法定原则。从维护劳动者利益出发,增加“与工作有关”的法定核心标准,工伤认定权法定化,对正确理解和认定工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制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尚没有受到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高校教师工伤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梳理我国高校教师工伤保险制度,借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实践和经验,我国高校教师工伤认定应着重考虑工作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特别注意心理疾病,合理扩大高校教师职业病目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目前比较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必须加强对工伤事故及其基础行为的研究。工伤的基础行为是工伤发生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属于工伤事故的过程载体。只有牢牢把握住工伤基础行为的目的合法性和结果意外性、偶然性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工伤基础行为的法律建构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何谓工伤 ,是职工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只有在正确地认定工伤的原则指导下 ,适用正确认定工伤的标准 ,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此原则即 :优先保护职工利益、兼顾企业利益的原则 ;标准为 :执行职务的客观标准和职工非故障的主观标准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公众对美国工作场所高事故率日益不满,以及对受害者及其家庭困境的关注,传统普通法原则下的赔偿方式不但使劳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也日渐引起雇主的强烈不满。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进步主义改革者、企业雇主、工人、保险公司及政府在20世纪初结成联盟,共同推动工伤赔偿法在美国迅速被采纳,并且各方从中也获得不同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