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河号子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音乐形态之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随着时代更迭,黄河号子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黄河流域极为重要的音乐文化。随着黄河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黄河号子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视野,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文章通过论述黄河号子的文化内涵,整合分析黄河号子的保护现状,试图构建出黄河号子保护与传承的有效对策,以期为黄河号子的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使黄河下游经常发生淤塞。明末顾一柔在他所著的《山居赘论》中谈到:“大河之流,自汉至今,迁移变异,不可胜纪。至孟津以西则禹迹具存,以海为壑则千古不易也。自孟津以东,由北道以趋于海,则渲、滑其必出之途;由南道以趋于海,则曹、单其必经之地。……要以北不出漳、卫,南不出长、淮,中间数百千里,皆其纵横糜烂之区矣。”道出了黄河易泛,河道易变的特性。但黄河河道在金代以前,皆由东流或北流入海。而入金以来,开始南流夺谁入海,开辟了黄河最南的河道,这在黄河变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代…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早在汉代就被尊为“四渎”(当时认为的四条最大的河流,黄河、长江、淮河、济水)之宗。黄河一向被当成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黄河流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已发掘出的文化遗址证明,黄河流域在进入新石器时期后是当时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文明的曙光不仅首先照临了黄河流域,而且影响持久,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随着北方气温持续走低,黄河内蒙古河段流凌密度持续增加,黄河进入封河关键期。回顾这一年,模型黄河在黄河凌汛期为决策者调整防洪防凌部署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023年3月,郑州模型黄河试验基地开展万家寨水库冰凌模型试验;5月,开展黄河下游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洪水预演实体模型试验,对河势变化及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科学预测,彰显模型黄河在幸福河建设中的硬核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黄河故事是弘扬黄河精神的重要载体,可分为黄河自身故事、人与黄河关系故事、黄河流域内城市文化故事三类。黄河故事的精神内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其中蕴藏着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人与自然的共生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等。现今黄河故事的传播存在认知片面、兴趣度与敏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需要利用文化教育、文旅发展、多媒体媒介等多种手段,加强黄河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全境属于黄河流域,黄河自西北入境贯穿临夏州北部。深入挖掘研究临夏州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需要我们以黄河文化为引领,统筹临夏州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分析临夏州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短板,抓住战略性机遇,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对于延续中华文脉,维系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支撑,而且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分析了黄河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声音等实践路径,以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个性化、多样化需要,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注重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传承和彰显,要求黄河沿线各地区承担起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文化力量。基于此,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文件和政策,重点提到了与时代技术相结合,开展数字化传播的新举措,并就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为黄河沿线各地区深化黄河文化传承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相关部门从数字化角度探寻黄河文化的传播路径具有实际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河南黄河河务局紧密结合即将施行的《黄河保护法》,上下同步、河地携手,组织开展“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携手共护母亲河”系列主题活动,在沿黄地区掀起了《黄河保护法》宣传贯彻热潮,共同推动《黄河保护法》在河南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10.
<正>滔滔黄河自上中游挟泥沙而下,流经兰考后走向由东改至东北,拐出了“九曲黄河”的最后一个大弯。据史料记载,自金代大定年间以来,兰考境内黄河大小决溢百余次,河道变迁频繁而复杂,现实中有迹可考的黄河故道就有11条。特殊的悬河地势,大量的故道陈沙,使兰考百姓长期饱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之苦。  相似文献   

11.
<正>党中央要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文化是中国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文化之一。通过影像传播,可以将黄河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鉴。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数千年的历史流变,给开封留下了丰富的自然遗产及深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历经黄河水患,开封黄河文化资源的地面遗存少之又少,这也给黄河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前,虚拟技术及数字化技术已经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文化遗产”更是成为使文物、遗迹“活起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这对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播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3日8点,黄河泺口水文站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24日,2000立方米每秒……随着2023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的启动,黄河济南段的流量持续上涨。调水调沙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黄河主汛期前,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黄河中游的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三座水库接力加大下泄流量,形成“人造洪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奔涌的河水带走库底和河底的泥沙。从2002年起,连续22年的调水调沙让黄河累计输沙入海32.5亿吨,下游河道平均下切3.1米,下游行洪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同时为下游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10.5亿立方米。毋庸置疑,调水调沙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是一条世界闻名的河流,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万里巨川。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黄河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回顾总结去年工作,谋划部署新一年工作目标。2月9日,济南黄河河务局2023年工作会议召开。谋划第四期生态风貌带建设、建设特色防汛抢险演训基地、提升智慧黄河建设水平……2022年,随着《黄河保护法》顺利出台,开启了黄河保护治理新篇章。济南黄河河务局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形成了一大批新经验、新机制、新品牌、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所孕育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多年来的考古研究证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的主要活动中心,中国早期的文化形态也在此诞生。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深入,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主体性作用愈加凸显,这对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早春的寒意尚浓,山东黄河又一次忙碌起来。2月6日上午,2023年山东黄河工作会议召开。山东黄河河务局全局干部职工代表通过“云端”屏幕,齐聚山东黄河防洪厅,奔赴这场春天的盛会。“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3年来,通过构建深化‘五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布局更加完善、路径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9.
<正>6月21日,2023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正式启动,这是黄河历史上第26次调水调沙。黄河水浪翻涌,烈日炙烤大地,连鸟雀也躲在了树荫之下。可就在黄河坝头岸边,依旧能看到一群身着救生衣不停忙碌的治黄人,他们昼夜不息,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保护着黄河的安澜。从西往东走,惠金黄河河务局所辖32.14千米堤防工程的巡堤巡坝查险与值守、水情及河势等信息的上报、涉水安全管理等都是由保合寨、东大坝及马渡工程管理班的一线巡查人员负责的。是什么,让他们不惧烈日炙烤坚守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正>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豫西黄河河务局紧紧围绕“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主题,提素质、强理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普法宣传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讲为全面深入学习《黄河保护法》,引导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黄河保护法》有机结合,豫西黄河河务局开展了以学习宣传《黄河保护法》为主题的“我学我讲我践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