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蕴含着中华千古文明史。黄河文化是人类在治理、开发和保护黄河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精神与价值理念。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谓根,是指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所谓魂,是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横贯我国西中东三大地域。作为黄河流域的中心腹地、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郑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长期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根,凸显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魂,凸显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念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位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郑州是黄河文化孕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中华民族“根”“魂”的主要体现地。  相似文献   

3.
<正>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本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分析当前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提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路径,为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支撑,而且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分析了黄河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声音等实践路径,以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个性化、多样化需要,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正>黄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兴衰。遏制黄河水患,让黄河安澜是从古至今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为了讲好黄河故事,继承和发扬黄河治理文化,我们必须阐明黄河治理文化的精神内涵,明确黄河治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黄河治理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黄河治理中体现的先进精神,这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滋养丰盈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从地理位置来看,陕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部,这里文化资源数量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在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鉴于此,文章探讨陕西黄河文化的优势、现状与路径,深挖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陕西“黄河故事”,更好延续黄河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7.
<正>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压力。如何让黄河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应积极探索和研究黄河文化的核心特征与时代价值,加强对其保护与传承,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正>黄河是一条世界闻名的河流,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万里巨川。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黄河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所孕育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多年来的考古研究证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的主要活动中心,中国早期的文化形态也在此诞生。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深入,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主体性作用愈加凸显,这对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因此,对黄河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是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具有公益性质,是为社会公众进行信息资源保存和传播的主要机构。本文分析弘扬与发展黄河文化的意义,提出图书馆可从加强新媒体宣传、举办公益讲座、改善馆藏环境、完善机制建设4个途径弘扬与发展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随着社会变革的持续深入,黄河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近年来,短视频发展得越来越迅速,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媒介使用和文化接受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在总结短视频传播黄河文化的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河文化旅游带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当前,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影响了知名度和吸引力等。因此,对于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发展潜力,并提出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兴盛则国家兴盛、文化繁荣则国家繁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灵魂所在。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也是中华儿女不断汲取力量的精神源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文化不断汲取新鲜营养,实现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在新时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党中央要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文化是中国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文化之一。通过影像传播,可以将黄河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鉴。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作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大坝的守护者,依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珠集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新时代,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市处于黄河流域的重要位置,且郑州市正致力于打造国家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因此,新时代赋予郑州市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郑州市应立足于当地文化特色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创新传承与弘扬传播形式,为新时代建设黄河文化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IP”特指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如今,互联网生态对于IP的定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文学等艺术形式的改编,强调的是用户的体验与互动。在多元文化主体的协同创新下,IP席卷影视、文学、动漫、游戏等多领域,以发掘和拓展融合产品的独特性和附加值为手段,增加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从而获得强大的商业变现能力。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老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气势磅礴的黄河从山东省东明县入境,蜿蜒千里,流经9市,孕育出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传说、  相似文献   

18.
藏族游牧文化包含有科学的生态观念,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黄河首曲高寒牧区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基于多次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以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形成《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研究》一书,全面反映当前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方面的研究,提出黄河首曲藏区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生态环境对策建议,为黄河首曲藏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献计献策。自序进一步概括性强调了藏族传统文化对黄河首曲生态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发挥着文化载体的支撑作用,当前已经被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以中原文化符号为例,其包含着丰富的黄河流域历史文明与黄河文化精神,记录了宝贵的文化脉络和民族文化特点,具有较强的文化表达意义和传承价值。现代动画是一种设计性较强的艺术,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省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蕴含着艺术、科学、文化和历史等多样价值,而文物所涵盖的文化数据信息是对古建筑最深层次的探析与理解。数字化技术逐渐融入古建筑保护领域当中并获得了显著成效。数字化技术为古建筑文化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手段,通过VR、三维扫描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从而探索数字技术在河南省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促使河南省古建筑为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及传承黄河文化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