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首都师范大学、南安市人民政府和麻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5月 2 8日至 31日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与会代表 ,有来自我国香港和内地、及日本、韩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及各方人士六十余人。大会在学会会长张建业教授的主持下 ,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李贽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加深对李贽的研究 ,这对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 ,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会学者还本着百家争鸣的精…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对"‘李贽与云南’全国学术研讨会"的综述;李贽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云南是其思想转机的重要之地,对研究李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张建业、章培恒、黄霖、高桥稔、左藤链太郎、张文勋等著名学者在研讨会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中国李贽研究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综述;李贽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启蒙精神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有其特别价值.任继愈、苏双碧、张立文等学者在研讨会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明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任云南姚安知府 ,其间为政 ,兴利除弊 ,清正廉洁 ,为云南姚安各族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李贽在云南的这段仕宦生活 ,对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纪念李贽逝世 4 0 0周年 ,由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楚雄州政府、姚安县政府、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的“李贽与云南”全国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10月 15日至 1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市两地举行 ,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港澳地区及日本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各方人士参加了学术研讨 ,其中有著名学者张建业教授、章培恒教授、黄霖教授、漆绪…  相似文献   

5.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围绕着永城与秦汉历史文化遗存,秦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秦汉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整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明史暨高拱国际学术研讨会就高拱的经筵教育、民生思想、边疆治理、参与河南地方政治、与隆庆阁臣和"王大臣案"之关系、著作传记、历史地位等渚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另外也研讨了明史中其他一些问题.本次会议有关高拱学术的研讨全面深刻,成果丰厚,但也有一些薄弱之处,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2015年3月6日,由延边大学"朝鲜半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和"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朝鲜社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双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特别邀请了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六位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我校多位相关专家学者就当代朝鲜主体思想、先军思想等问题与朝鲜学者共同进行研讨,并在会上发表多篇论文。这也是国内首次专门就朝鲜当代问题举行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8.
"右玉精神与生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生态文明与当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生态农业,以及"右玉精神"与生态文化建设等主题开展了深入理论研讨。与会学者认为,"右玉精神"不仅是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而且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2日至5日于江汉大学召开的“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与会者从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学术与抗战、抗战文学与文艺、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日本文化侵华及奴化教育、抗战时期的文化人物研究、抗战文化、抗战时期的报刊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展示了抗日战争这一中国历史上重要时期的文化的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的文化名山——庐山,研讨一个同样历史悠久、聪慧睿智的伟大民族的文学——犹太文学,这是颇有意味的。全国首届犹太文学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七月中旬在庐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出版单位人员3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此次会议虽然规模不大,许多问题尚有争议,但学术气氛热烈。大家对目前中国学界尚比较陌生的“犹太文学”课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此次会议为明年召开“中国首届犹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学术组织上和舆论宣传上的准备,聚成了一支学术队伍,形成了一股研究态势,这对以后中国犹太文学的研究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任继愈、蔡尚思关于李贽学术性质争论观点进行述评,探讨李贽的学术活动与宗旨,提出对李贽学术性质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2.
"第一届康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康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2日至23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北京、陕西、青海、四川、台湾等地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和学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提要63篇。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上,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康巴学与康藏历史”和“宗教与文化艺术”三个专题,与会代表就康藏地区的历史、宗教、文化、政治、经济、文学、语言、艺术、地理以及族群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会议在严肃认真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一、…  相似文献   

13.
《肇庆学院学报》2013,(4):91-91
为进一步加强中西文化及利玛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化肇庆历史文化研究,扩大人文肇庆的社会影响与国际知名度,我校拟于2013年11月中旬举办"第三届中西文化交流与利玛窦"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将由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澳门基金会与肇庆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肇庆学院承办。会议以"利玛窦与明清中外文化交流""肇庆特色历史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广府文化视野中的粤西重要历史人物研究"等突出地域特点的议题为研讨重点。拟定会期为3天,会议规模为80人左右,届时将邀请欧美、港澳台及大陆学者共同参与。据悉,前两届"中西文化交流与利玛窦"国际学术研讨会,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12月第一届研讨会之后,肇庆市与利玛窦家乡意大利马切拉塔市开始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2010年12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国际中国神话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8月10日至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次活动包括学术研讨、考察。与会代表将考察泌阳县、桐柏县、淮阳县、新郑县等地。这些地方是中国神话流传广泛,并有许多活态传承和文化遗址,还可观看独具特色的民间神话人物的祭祀和庙会。会议将就以下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中国神话学百年回顾与展望;2·国际神话学对中国神话学的影响;3·中国神话学对国际神话学的贡献;4·中国神话学方法论研究;5·中国神话学本体研究;6·中国神…  相似文献   

15.
学术大师梁启超不仅是中国20世纪初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融会中西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历史文化思想发展起到了奠基和开拓作用。他在其历史文化思想中最重视对情感和艺术情感的研究。所提出的情感乃是艺术将生命与宇宙众生并合为一的通关见解、屈原词赋作为其情感化身令他最终"为情而死"等论点,均富有独创性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深入研究,上海大学历史系暨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传统学术转型的原因、路径与方法,经学的近代转型,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古史辨"与近代史学,国学与中西学术,近代著名史家的学术与思想以及清代学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会议的举行,对于在海内外传统学术研究中打通古代与近现代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学者直接对话并推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大学宣传部与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2月25日在国际商业学院举行。上海大学各学院马列室教师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经济学思想、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研讨,尤其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  相似文献   

18.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文化传承发展与徽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5月12-14日在安徽大学成功举办.来自韩国、日本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的高校、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文化继承、地域文化挖掘、经典文献释读、徽学拓展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安徽大学副校长程雁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9.
在近百年思想文化和学术史上,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是两大重镇,是中西思想文化的两大汇聚点,它们一南一北,齐寿并峙,相互呼应,成为中国20世纪学术文化的双子星座。从两者的关系入手,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是一个新的切入点。由此得出结论:如同出版界离不开学术界的智力支持一样,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出版的支持与推动,离不开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也绕不过中国近代出版业。历史表明,学术和出版的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术文化所具有的科学性、真理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与功能,对新文学创造者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及行为模式的现代化进行调整、驱动和制导,能把“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现代学统内化为文学创造者的文化人格,这是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深层机制。现代学术文化兴盛,中国现代文学就繁荣,现代学术文化衰微,中国现代文学就不景气,故现代学术文化兴衰与新文学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