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土地立法的演变过程可概括为 :对“没收地主土地”的否定之否定 ,即没收地主土地——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改“没收地主土地”为“减租减息”的基本思想是 ,争取地主、富农等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一致抗日 ;同时注意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严格限制与削弱。变“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的基本思想是直接的反封建。一句话 ,无论是党的策略路线转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法制 ,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立法 ,始终体现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提倡“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试论陕甘宁边区的减租减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它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有着根本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让步。但是这种让步是当时国内国际环境和抗日战争所必需的。陕甘宁边区是最早实行减租减息的根据地。由于比较普遍、比较认真、比较彻底地实行了减租减息,又保障了交租交息,从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和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保持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安定了社会的生活,使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和巩固的战略后方。  相似文献   

5.
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思想的演变和深化。从这一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上的成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中心点是减租减息 ,抗战结束 ,直到中国共产党 194 6年 5月 4日 ,颁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前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基本点仍是减租减息 ,“五四指示”明确坚决批准农民的土地要求 ,但在没收地主土地的方式上仍与土地革命战争 (十年内战 )时期有所不同 ,体现了政策的过渡性。直到 194 7年 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正式明确规定 :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样 ,《中国土地法大纲》不但肯定了“五四指示”时提出的“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 ,而且改变了“五四指示”中对某些地主照顾过多 ,“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的规定。此外 ,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还首次提出了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认识到解放生产力仅仅只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中国共产党把土地改革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我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也就是一方面减租减息、一方面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联合了地主阶级中大多数人一道抗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耕者有其田”:一个是孙中山提出的用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口号;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的口号。不论是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耕者有其田”,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人们普遍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围绕"耕者有其田"政策目标而设计和展开的,"耕者有其田"经历了从空想性到科学性、从虚假性到真实性的发展历程。平均地权思想是国共两党农民土地政策的基本起点,但由于两党政策理念不同和由此决定的政策路径的不同,最终导致政策实施结果的不同。国民党最终背叛了耕者有其田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真正将"耕者有其田"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线,也是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科学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在军事、政权和处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上,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山地游击战略方针;政权建设中的“三三制”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政策。统战策略方针确立之后,党的各项具体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原则性和灵活性达到高度的统一,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封建的土地制度,合理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路线,就是要消灭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即采用暴力手段,没收地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一是实行和平的土地改革,即由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的超额土地,通过赎买来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国的土地问题最后是通过暴力手段即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其分配给农民的方式解决的。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有过和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并作过具体尝试。为了有助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农村土地问题理念,既来源于其感性经历和现实观察,又得益于学理分析和中外相关学说.“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存在内在逻辑联系,“平均地权”应包括农村土地在内.“耕者有其田”实质是在土地国有制下,让农民拥有使用权.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手段,是用和平方法创设.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具有超前性、模糊性、改良性、软弱性、空想性等特征,这些特点对国共两党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不同路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实现“耕者有其田”。从洪秀全起,通过近一百年的不断探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台湾,国民党改良主义的土改方案部分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完成了土地革命,彻底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本文就一个世纪以来、耕者有其田”的探索与实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解决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土地政策,是用暴力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和实行的则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土地集体公有”“分田包干”“三权分置”等农村土地思想,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不断完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解决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以保障农民权益为目标、以继承和发展为动力、以建立和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生产关系为原则三大特点。毛泽东农村土地思想破解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因土地兼并而导致土地过度集中的难题;邓小平“分田包干”土地思想解决了生产队时期存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足两大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习近平“三权分置”土地思想破解了小农经济困境,推动了规模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对于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这一土地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成就,性质和特点等问题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16.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发起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为捍卫已经获得的革命果实,农民积极投身革命,所以尽管国民党屡次围剿,根据地却始终没有被完全消灭.面对中共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其效果又如何呢?从在南京建立政权开始,国民党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法令.认1927年到1929年,继续实行大革命期间提出的减租法令,酝酿制定《土地法》,并于1930年6月30日正式向全国公布.30年代在实行减租的同时,又相继公布了其它土地法令…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实行了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政策与策略。这一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对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造“二流子”话语以秧歌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实则是延安时期党的文艺在为工农兵服务过程中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借鉴与成功转化。成功改造“二流子”作为八十年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全社会、管理社会的重要成果,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除了保障根据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道德风尚之外,实则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管理全社会提供了一次成功的管理经验。延安文艺中的秧歌剧、小说创作则以现实主义为指归,积极呼应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实践,对这一历史壮举做出合乎历史,又关注世情与风情的写法,给后来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较为优化的思路。改造“二流子”是包括延安秧歌剧在内的延安文艺的重大题材之一。改造以好吃懒做、带黑恶流氓性质、影响边区生产生活稳定为特征的“二流子”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及政权建设的需要。改造“二流子”部分解决了边区政府的劳动力相对不足,有助于改善彼时广大乡村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成为延安整风运动的有机组成。在具体改造过程中,改造“二流子”带有翻身与“翻心”的双重性,翻身相对简单,“翻心”更具难度。改造“二流子”运动再现了延安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文艺治理,规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弋阳县档案馆在搬迁过程中,发现一件土地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赣东北苏维埃人民土地委员会土地使用证”。该证长27厘米,宽23厘米,毛边纸,石版印刷,毛笔填写,持证人为胡金良,家庭成份工人,全家6口人,系弋阳县六区三乡西川(今为弋阳县中畈乡芳墩村委会西川村民小组,也是吴克华将军的家乡)人,发证时间为1932年1月,加盖“赣东北苏维埃人民土地委员会”公章和村土地委员印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工农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实行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这是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亿万农民群众的根本要求,也是他们的切身利益。19…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对东北解放区的土地立法分析入手,略论东北解放区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以期对东北土地制度这一区域经济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一、“五·四”指示的颁布标志着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知步展开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派出大批干部和军队进驻东北地区,在解放区逐步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和土地改革运动。由于这时期党的土地政策仍是继续沿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减租减息而不是没收土地政策,所以,当时在新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1946年初,中共合江省工委做出决定:“通过发放土地,减租减息,救济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