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期,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文章分析北京冬奥精神的基本内涵,挖掘北京冬奥精神对深化高校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大学生奋斗精神和攻坚克难意识的教育、深化大学生精益求精的实践品质教育的价值,从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育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与培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方面探索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就是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长期的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胸怀祖国、心系天下的大爱精神,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惟实怀真、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全面提炼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学习宣传活动,推进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的知识耦合和“第二课堂”同频共振,对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形塑大学生健全人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实质与秉性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需要永远传承下去。伟大建党精神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优质资源,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课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具有内在统一性。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拥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根据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为了把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要融汇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方法,延伸实践活动空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而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高校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 ,道德困惑、道德沦丧、理想消沉 ,已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紧迫问题。因此 ,高校道德教育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所造成的道德后果做出积极的回应 ,首先要确立“以德治教”的教育思想 ;其次要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 ,另外 ,还应加强师德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5.
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是按照党和人民的需要,以红色革命文化为资源和内容载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之时代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丰富价值意蕴表现为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自信之源,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战略性支撑等四个方面。红色革命教育的价值意蕴是一种功能性存在,其实现则需构建相应的实现策略。实现策略应包括构建设计科学的教育体系,增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实效;运用融媒体传播红色革命文化,提升教育感染力和效率;转换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话语,提升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效果;优化体制机制,保障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落实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繁森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推进两者的有机融合,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大学生使命担当意识。然而,目前推进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在课程建设、大学生自身兴趣和教师素养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要以课程、教师和大学生为主要抓手,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素养,推进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资源。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文章重点论述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剖析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困境,创新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重塑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占领网络新阵地等,提升红旗渠精神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8.
邓刚 《源流》2011,(7):64-65
昆仑山诸同志:陈达此次衔命北上,身经数战,于乐贤山一役,因情况不明,驳壳不发,且足部受伤,以致被俘。但我誓必遵守党的纪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所谓求仁得仁,斯至矣!临命无言,谨仿陆放翁诗一首致意: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大军南定粤桂日,坟头洒酒告知侬。  相似文献   

9.
班集体是有内在教育生命力的集体。当前高校班集体存在着集体主义趋于淡化、班级模式受到冲击、班级组织活动较少、班集体建设缺乏规划等问题。高校需要通过创新班集体建设模式、凝练班集体活动品牌、完善班集体保障制度、确立集体贡献导向、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等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11.
劳模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赋予了劳模精神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特质.在当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下,高校作为传播和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要以劳模精神引导师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探析劳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意识形态属性和铸魂育人功能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把握好“融入什么”“为何融入”和“如何融入”的三重维度。从历史厚度、理论深度、情怀温度、政治高度、实践力度五个方面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宏观上促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永续发展,中观上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提质增效,微观上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大力培育,需把握好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结合教材,充盈教学内容,注重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二是结合专业,提升教学效果,注重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统一;三是结合实践,强化教学重点,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手段。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以期提供可行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延续。新时代加强劳动精神培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将学科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自觉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激励学生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价值追求。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劳动认知弱化、劳动态度偏失、创造性劳动能力不足等劳动精神缺失的现实境况,既有多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折射出当前教育生态的失衡和学校劳动教育的缺位。对此,必须从扶正育人目标、强化思政劳育、弘扬劳动文化、健全评价体系等路径,把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将劳动精神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厚植劳动精神培育的文化土壤,推动劳动精神培育常态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育人视域下青年学生科学精神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独特内涵和现实境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校科研育人的作用,在发挥科研育人过程中积极地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科学精神,使青年学生能够成为我国高科技创新发展生力军和主力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科研育人视域下青年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对策包括:树牢育人意识,履行责任担当;突出行为示范,做到以己率人;打造育人团队,发挥熏陶效应;注重实践体验,升华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着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正确深刻地理解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目前面临的形势,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是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逻辑起点在于目标上高度一致、内容上相互交织、效果上相得益彰。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的系统性不足、党建工作的效用发挥不够、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不强等方面。促进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合,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科学编制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和行动指南,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具有极大影响.本文阐述了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提出校园文化建设应提倡多元化,突出主旋律,凝炼大学精神的观点;探讨了建设现代大学文化,提炼和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红色革命资源是基于中国共产党联合群众在革命践行和发展中形成的重要资源,是代代传承的精神文明.当前,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类社会思潮涌现传播,大学生爱国情怀和主流核心价值观受到影响.大学生是建功新时代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期,将红色革命资源融入贯彻在大学生价值观引领教育工作中意义重大.要将红色革命资源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活动中,找寻二者的契合点,充分挖掘整合特色性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教育的实践范围,探索灵活多样的学习与实践方式,创新红色资源传播方式、路径,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