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采用统计与对比的方法,对赵树理、茅盾、老舍、孙犁小说中的比喻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分别把赵树理的比喻与其他三位作家的比喻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了赵树理比喻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取喻的地方化、大众化,用词用语的口语化,是他的小说比喻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评价理论是建立在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突破,该系统在语篇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选取林肯总统的著名演说《葛底斯堡演说》作为语料,通过分析演说中的评价资源探讨分析林肯是如何在他的演说中运用评价手段表明他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实现其人际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卡尔·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也是宣传共产主义的演说大师。他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演说活动频繁,而从一八四七年至一八七一年最为活跃。他演说的显著特点是公开阐明自己无产阶级的观点和立场,坚持唯物辩证法,为无产阶级把握真理而奋斗。他认为演说离不开政治性,同时也要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爱默生在哈佛神学院的演说(1838)“American Scholar”中多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髓的思想。本文试分析其比喻、对比和平行等修辞手法及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语比喻的美感及其在翻译时的再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喻是创造语言美的重要修辞手段,它产生于人类的语言审美活动并时时表现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之中。比喻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美学功能和信息功能的结合。英汉比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只有采取多种方法,去异求同,才能使英语比喻的美感因素在翻译中对等再现。  相似文献   

6.
约翰·邓恩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摒弃了传统的意象,采用了奇特的意象和比喻,独树一帜。通过对邓恩诗歌语言的分析,探讨了其在意象、主题和叙述方式上体现出的现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素以描写生动,措词巧妙机智见称。尤其是在戏剧创作方面,趣味十足和绝妙的对话显示出他的卓越才华。王尔德的语言简练、准确、俏皮在此值得一提。文章通过分析王尔德采用的几种修辞手法来欣赏他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末期的共和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依靠法庭辩护和演说才能成为罗马的政治精英。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坚持维护共和制,并获得一定成功。在凯撒遇刺后,他与安托尼乌斯展开殊死之战,最终遇害身亡。他的死亡实际上标志着共和制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梦窗词的戛戛独造也表现在比喻的使用上。他经常比后再比,或把多个喻体安排在一句话中,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或用相关的两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的不同方面,或以喻体为本体再比。为了比喻的真实可信,梦窗常选择与本体有着相同生存环境、或有着某种历史渊源的喻体。有时还指出喻体的来源与现实功用。梦窗的比喻和李贺的比喻一样都是作者“研炼之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前)苏联的广播演说》一文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意味深长,感情充沛。这些修辞技巧包括排比、重复、头韵、比喻等。  相似文献   

11.
10月28日,索尔仁尼琴向国家杜马的代表们发表了演说。他在阔别祖国期间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人民所受痛苦和灾难的同情,对人民不满社会现状的同感。作家希望把普通俄罗斯人的委托和要求、把他们对当权者的政权的活动所作的公正评价告诉立法者。杜马代表按不同的方式对待他的话、他的评价、他的看法。但索尔仁尼琴的演说显然成了杜马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我们发表的是他的演说中录音录得最清晰的一些片断。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是一种结合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的文体。演说中的押韵主要包括两种,头韵和尾韵。在头韵的运用中,演说者比较倾向于运用一些摩擦音或其他一些清辅音,结合一些开口元音,以增加演说的力量。在尾韵的运用中,演说者偏好开口元音与辅音构成尾韵,以增强演说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种押韵的运用增强了演说的节奏和美感,从而突出了演说主题,影响了观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二部分。托尔斯泰制作比喻的原则,以及他选择喻体的严格倾向性。一对制作比喻的标准,托尔斯泰早有规定。在《童年》的一份序中,他写到:“我不想妨碍别人拿珍贵的宝石作比喻,但比喻必须贴切,比喻之物的珍贵不能逼着我去想象被比喻之物,不会更好,不会更鲜明。”这里,作家道出贴切、朴实、鲜明是他制造比喻的三原则。  相似文献   

14.
英汉比喻与文化背景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喻是文学语言中使用最频繁的修饰手段,也是中西修辞学界研究的焦点。在中国,墨子最早为比喻下定义:“譬也者,取他物而以明之也《墨子》)。”而西方最早的定义见于亚里斯多德的Po-6t1CS:MCtsph6TC0flSIStSlflg1VlflgthCthlflg8namethatbelongstosomethingelse.什b喻在于给予此物以他物的名称)。以上两种定义的共同点是两者都认为比喻是不同事物间的对比和名称的转换。今天,学者们不再将比喻仅仅看作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现象,比喻,尤其是隐喻,已被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来研究。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赖可夫…  相似文献   

15.
启功先生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用一系列比喻把自己对文学现象的深刻认识,形象地传达给学生。这一特点集中地体现在唐代文学的讲授之中,比如,他曾运用过"平原"与"蜀道"、"新芽破土"、"硬块的消化"、"珍珠与泥沙"等种种巧妙的比喻。他从自己的艺术体验出发,善用比喻,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话的精神;同时,他对于文学现象又有透辟的认识与入木三分的述评,这又是评点式的诗话所不多见的。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使他的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他讲论古典诗歌的记录,本身就是颇具艺术意味的文学专史。以深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艺术直觉整体把握文学现象,用最亲切、最直观的方式表述文学现象的特征与本质,是这部文学专史的最大特点。对他而言,比喻已非简单的修辞,艺术与生活既熔于一炉,沟通两者的喻体无处不在。由此而来的比喻,睿智幽默,平实亲切,直指人心,正所谓"境愈高时言愈浅"。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实践中形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理论上,他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遇到分歧时,主张不争论,抓紧时间干;把改革形容为试着过河,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用“黄猫、黑猫”的比喻来说明,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改善人民生活,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衡量一切是非、好坏的标准。邓小平哲学思想“实”在处处从实际出发,“用”在时时为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是他所有作品中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是最完美之作品,体现出他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运用一系列的艺术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长短句并用、人物的本色语言、重复与对偶等等,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其实质在于通过对语言的艺术化处理.创造出美的境界。鲁迅先生的比喻.是建立在他对艺术语言生命力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认的基础上的。他的比喻陈言荡尽.光景常新,独特精到的比喻把人带到一种百读不厌、回味无穷的艺术世界。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比喻的形神兼备,二是比喻意象的新奇,三是比喻的超常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比喻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但构成比喻的基本语义格式是有限的。在比喻的基本语义要素中 ,作用词与被作用词概念溶合后的相似特征是一个关键因素。文章从比喻构成的认知基础入手 ,以比喻句相似特征这一语义要素在表达中的不同体现为契点 ,构拟比喻的基本语义格式 ,并对各种格式的特点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把语句结构分为一致式和非一致式。研究认为,该理论对英语比喻辞格的分析有很大的适用性。比喻的语法表层意义与话语深层意义的一致性体现的是simile关系,非一致性体现的是metaphor关系。这对于深入研究英语比喻辞格,探讨在英汉修辞对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分析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