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引渡制度诞生的主要标志.它对保护引渡客体的人权、保障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意义重大,同时又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该原则出现了补充条款,其适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并引入了"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我国<引渡法>和中外双边引渡条约也确定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我国<引渡法>要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董岩  贾中海 《北方论丛》2012,(3):139-143
21世纪以降,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关系发生深刻转变,国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的制度化日益加强,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并存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日益政治化、国际政治关系日益经济化,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外交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外交的民主化趋向日益加强,国际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与转变。  相似文献   

3.
邢亚玲 《阴山学刊》2005,18(3):69-72
国际关系伦理探究的再度复兴是时代背景的使然,具有新的动因、特点和问题视域。关于国际关系伦理的讨论具有相当明显的现实意义,就此所作的思考和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当代国际体系性质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探寻改良现有国际秩序的途径。在对待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关系伦理问题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各执其说,但均未独树一帜。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建构一个反映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视角、国际处境和利益需求的国际关系伦理框架,是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是重要的引渡原则之一,它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本国国民权益意义重大,同时又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该原则出现了不引渡便交由其本国主管当局予以起诉,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引渡本国国民,在引渡本国国民方面出现了"审罚分离"的做法,并向国际刑事法庭引渡本国国民已成为一种义务.我国<引渡法>和中外双边引渡条约也确立了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我国<引渡法>理应顺应该项原则的国际发展趋势,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5.
战后国际关系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乃是解放后的事情。五十年代前期和中期,一些国际关系史研究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开始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战后新出现的国际问题。一些涉外单位和若干高等院校,由于工作的需要,很重视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有计划地培养出一批国际问题研究工作者。这些都为尔后我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说,在我国,战后国际关系史从一开始,就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以马列主  相似文献   

6.
国际投机资本与金融动荡:作用机理与历史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际投机资本引发金融动荡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当前国际投机资本出现的新特点,即"母体危机和非对性"等.实证论证国际投机资本与我国金融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投机资本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防范国际投机资本、化解金融动荡的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视阈、方法、对象及新概念的引入方面在国际关系界有了重大创新,不仅如此,其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也存在着诸多契合之处,且与中国的国际战略也有着相似之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国家间新秩序的建立、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多数反思和批判只是在新形势下对过去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修补和发展,而不是全新意义上的重建。巴里·布赞教授通过对威斯特伐利亚"情结"的成功超越,重新诠释了国际体系在一个宏观和久远的世界历史背景中的演变,从而构建了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研究框架。巴里·布赞的世界历史视野和多元论的方法论体系向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提出了根本的挑战,同时也给中国学者带来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9.
傅沂 《兰州学刊》2002,(3):12-14
由于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资本全球化的推动 ,国际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流动。随着国际资本的大规模、高速度的流动 ,它也必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本文就从分析这些新的特点与趋势入手 ,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中国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发展的复杂多变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及全球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也由此促成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无论是作为地理、经济概念,还是作为政治、社会概念,其大规模地出现在传媒上和研究领域,都是近些年的事。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以及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地位日益显要,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不过,该区域内的国际关系与区域交往的历程却是由来已久。而且,一些事物的发端也是渊远流长。所以,关于“东北亚区域”的某些研究,表面上是在探讨新问题,实则是对历史的再认识。“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人类对自身文明进步、发展方式的选择和认识。“东北亚”与“现代化”两个概念的结合,意味着该区域的人民与国…  相似文献   

12.
自科索沃危机出现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鉴于波黑的教训,对科索沃进行了干预.为什么北约要干预科索沃危机?北约空袭南联盟对整个国际关系会带来什么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门前沿学科,是研究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互动机制的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成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科学。理解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最近一轮的粮食危机对当事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并且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多方面分析了此次粮食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批驳了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将粮食危机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当前世界粮食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俊生 《人文杂志》2007,27(1):170-176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倾向。同时,由于学科特点,国际关系研究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回归。本文通过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这两大思潮进行剖析、比较,指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及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接受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倾向.同时,由于学科特点,国际关系研究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回归.本文通过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这两大思潮进行剖析、比较,指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及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接受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社会科学的理论学派可以产生于局部的传统和经验,所以在不同社会文化中能够出现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比如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和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但同时理论学派也需要符合通则性标准,不仅能够解释局部范畴的社会现象,也能解释世界范畴的国际社会现象。生成这种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确定的,经表象系统形成学理意义,并具有不可通约的性质。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霸权护持,而英国学派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国际关系学要想产生重要的理论学派,建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当代国际关系伦理视闽中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伦理追求国际关系的向善之道,是近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当代国际关系伦理主要包括三个历史向度,其最新发展趋势是以"类伦理"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伦理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的内在要求与我国对理想国际秩序的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多元共存与和平竞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自身利益与他国利益相协调的利益观.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与政策,对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书家  过瑶 《理论界》2009,(7):46-49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经验和危机前后出现的新特征说明了,一方面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发生重大的调整,保持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利.另一方面长期来看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被美、欧、亚"全球金融稳定性三岛"所形成"一篮子货币"制度替代.而中国要致力于推进人民币"三步走"的国际化进程,逐步让人民币融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中去,促进国际多极货币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舞台,各种各样的"主义"与"理论"都在其上有着精彩纷呈的表演.但就对国际关系实践的影响力而言,自由主义、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三股思潮.从本质上说,新自由主义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理论体系.虽然自由主义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对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重视,一直是自由主义阵营的一个基本共识.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自由主义提供了理论创新以及扩大对实践影响的机会,"软权力"理论以及"自由主义国际法学"的提出及传播即为典型.自由主义的理论创新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国际法学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虽然其中存在的瑕疵我们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