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可先行作出行政处罚,并不违反"一事不二罚"、"刑事优先"原则;行政证据同样具有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基本属性,经公安机关调取后,应当作为刑事诉讼证据使用.在现行的立法框架下,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实行检察监督,缺乏明确的宪法和法律依据,应该修改<检察院组织法>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税收大数据有助于提升税收征管效率,但也存在危害个人信息的风险。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大数据与个人税务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存在不足且比较含糊,有必要在修订时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纳税人的信息提供义务和第三方数据持有者的个人税务信息提供义务,并遵守“数字正当程序”之要求,给纳税人以通知、申诉、请求更正之权利,以便在发挥大数据红利、提升税收征管能力与切实保护个人税务信息、维护第三方数据持有者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3.
郭昌盛 《广东社会科学》2023,(2):266-277+288
从我国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税务部门的具体实践来看,存在划转税务机关征收的非税收入范围仍不够明确、各非税收入项目立法完善程度差异显著、税务机关征收非税收入法律适用争议较多等问题。破解税务机关征收非税收入的法律困境,可以从解释论和立法论两个视角进行。解释论视角通过对非税收入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教义学解释,为税务机关征收非税收入提供指引。立法论视角主要有制定专门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提请有权机关就法律适用冲突进行释明以及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并将非税收入纳入适用范围等三种方案。从我国立法的实践来看,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将非税收入纳入适用范围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政执法不仅能够节约刑事司法资源,而且有利于环境刑事司法的开展。环境刑事司法在相对减少环境行政执法的同时,也对其发挥着有效的监督作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于预防和打击环境违法和犯罪行为至关重要。当前,环保立法衔接不足、证据转化存在困难、行政执法监督难以落实均阻碍着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为此,必须从健全刑事立法规定、健立证据转化规则、充分发挥检察监督权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经历了单一环节的衔接和全面衔接两个发展阶段,但目前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各地采用联合发文的形式为其提供依据,但这种形式存在固有缺陷。通过《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将行政执法活动纳入到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范围以内,成为当前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事立法对纳税人虚开行为的入罪处罚存在打击面过宽、力度过大的问题,同时针对特定虚开行为,在处理与逃税罪的关系上也存在不小的争议。在当前税收征管方式从以票控税逐步向信息管税转变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意大利虚开发票罪刑事立法及相关司法判决和学说观点,并基于其重要启示,我国虚开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税收犯罪刑事立法应当以处罚对国库利益直接有损的行为为基本理念,而虚开罪属于危险犯,作为这一基本理念的例外而存在,其应用应当受到限制;限缩虚开罪的客观要件,仅规定为他人虚开一种虚开行为,将为自己虚开和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两种行为以逃税罪的名义进行处罚,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以共犯的名义按照虚开罪或逃税罪处理;在主观要件上,增加开票方是为了使他人逃税的目的而虚开发票;为避免一事二罚以及变相扩大虚开罪的应用范围,应排除开票方、受票方分别基于逃税罪、虚开罪共犯名义受处罚;降低虚开罪的处罚力度,与逃税罪的刑期持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立法衔接的设置缺乏统一标准,既无助于行政纠纷及时化解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甚至还会引发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侵蚀.建议在借鉴国外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衔接的共性规律,取消行政复议终局型、重新设定行政复议前置型、严格限定迳行起诉型并大力推行自由选择型.  相似文献   

8.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征收"一词的内涵与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中的"taking"涵义相当,但其已突破行政法的意义范畴,彰显宪法性含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能否有效遏制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暴力、混乱局面,关键不在制度设计是否完美,而是在于其实施的人文情境等因素是否具备。文章以比较法律文化的视角,界定了我国房屋征收的法律性质,阐析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得的新成就,透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面临的传统文化制约、执行难到位等诸多挑战,并提出: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支撑作用,努力寻求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点,建立真正的民众参与机制,才能实现条例的立法初衷,促进国家发展和个人利益保护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监察体制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并行不悖,共同确保实现法治和反腐的最终目标。监察调查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应贯彻审判中心原则、证据裁判原则、配合制约原则;树立监察调查服务于法庭审判、监察证据接受诉审机关审查、监察和司法配合与制约并重的理念。在程序衔接方面,应当强化“监诉协作”,使公诉部门“提前介入”监察调查制度化;监察案件原则上应直接适用逮捕措施,也可以适用取保候审措施;退回补充调查是原则,自行补充侦查是例外;在调查、起诉、审判不同阶段认罪认罚的从宽处罚幅度应当不同。在证据衔接方面,刑诉法应规定监察证据可以直接使用;监察案件受《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双重约束”;监察调查的同步录音录像具有证据能力,诉审机关有权调取。在诉权保障方面,应当充分保障辩方现有权利,时机成熟时应通过修法允许辩护律师介入监察调查;健全缺席审判中的强制辩护制度以充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正确界定被告人的重新审理申请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所依托的一部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尚存在一些缺憾,需要与现行宪法和相关法律及制度实行对接与协调。在宪法依据方面,应将信息自由权或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纳入其中;在法律上应确立限制除外的公开原则,在公开的范围和决定权、公开的内容和程度及具体操作方面应进一步明晰和完善;应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改变保密法下的公开之局限,实行公开前提下的保密制度;同时,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下,应建立起个人隐私及信息、企业的商业秘密及其他营业秘密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纽约公约》的缔约国,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国遵循公约规定的条件,忠实地履行了承认与执行公约裁决的国际法义务。公约裁决包括外国裁决和非本国裁决。在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实践中,地域标准已经成为各国普遍认可的区分本国裁决与外国裁决的主要标准,但对于某一裁决是否属于本国裁决,归根结底由相关国家法院依据当地法律作出裁定。公约项下的非本国裁决所针对的是裁决地与裁决执行地同属一个国家的情况,非本国裁决对于裁决地和裁决执行地国而言,既不是本国裁决,也不是外国裁决。我国现行仲裁立法存在混淆上述概念的情况,因此在对我国仲裁法进行修订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将各国普遍认可的地域标准作为区分我国裁决与外国裁决的标准,并纠正我国现行立法中不符合仲裁实际情况的提法。  相似文献   

12.
13.
现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规范存在权益实现机制单一、规范偏原则且缺罚则等问题,造成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立法意图难以完全实现。建议从落实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措施、创设用人单位税收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立法调研,并相应地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工会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肖孟夏 《兰州学刊》2012,(11):34-38
一本论与二本论之争是戴震对程朱理学之批判的思想实质。戴震所谓"理"实则是流行不已的"气",这与程朱所谓"理"已经截然不同。虽然文章篇幅所限没有分析程朱理学可能存在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戴震用以反对程朱的"气"一本论所将会导致的命定论,事实上无法应对他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志强 《青海社会科学》2014,(1):108-112,118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发挥著作权作用、实现作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保障,也是我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改新增的权利条款。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已经开始滞后于当前"数字传播时代"的发展。鉴于此,当前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对网络传播权进一步做出了修正,以此为契机,有必要对我国《著作权法》中现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予以完善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杨志祥  梅术文  龙龙 《东岳论丛》2012,(11):187-190
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司法保护方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第45条强调“研究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专门知识产权法庭.研究适当集中专利等技术性较强案件的审理管辖权问题,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这表明,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需要按照《纲要》的要求不断进行完善,司法保护也将逐渐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