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近代第一家大学出版机构和最重要的外籍汉译出版机构之一。作为官办译局,译书院的外籍汉译选题注意对接公学教育宗旨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凸显出洋务派经世致用、注重实效、因时通变的实学思想内核。通过学科门类上的横向取舍和同一学科外籍的纵向筛选,广泛译介国外军事、商学、教育类的政治、法律书籍,为国家政治统治提供了宝贵的域外借鉴,并成为我国近代教科书编译、出版的发轫之地,解决了制约我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问题。译书院的译印活动对我国译学理论乃至近代学术史的发展影响巨大,"统一译名"的努力也为中国学术的近代化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学陶厅第二部分“提倡教育改造与平民教育”中有一块专版介绍“安徽公学”,篇幅不多。了解陶行知先生当年创办安徽公学的历史,仅看展版是不够的。因此,左先生特将这段历史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华侨与南洋劝业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乔兆红 《文史哲》2003,18(2):103-108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与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则华侨对于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则陈列华侨展品的暨南馆是南洋劝业会中的一个亮点 ,同时以南洋劝业会为机缘 ,还出现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潮。华侨的种种作为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清政府举办南洋劝业会的设想和愿望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中不难发现 ,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过渡中 ,华侨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学与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命运息息相关,在现代命运多悲.然而,历经磨难,生生不息,在今天的生命力更得到激活。  相似文献   

5.
乱世国学衰,盛世国学兴。我国国势正趋强盛,当可以改革开放之胸襟,逐步实现现代化之魄力,在近求全面“小康”,远追“大同”理想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不失时机地加快开拓弘扬国学的创新之路,重新挺直起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脊梁,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矢志不移地戳力前行,以期再现历史之荣耀,新造当代之强势,孕育未来之辉煌。  相似文献   

6.
考察旅居南洋五年的刘以鬯的南洋叙事,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描绘南洋风景层面的冷静、锐利与温情脉脉,而在叙事风格上,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以及接地气的现代主义,徘徊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而若将之安放在马华文学史和香港文学史的双重观照之下,他则既是马华文学本土建构的参与者,又是年轻本土作家的模仿资源,同时反过来,南洋经验又成为刘以鬯提升自我、转化为香港作家的有力推助力。  相似文献   

7.
应从“四维时空”的视域衡估国学的“四重价值”,即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共性,观照国学的普世价值;着眼于国学发生演化的特定语境,观照国学的历史价值;着眼于现代化的需求,观照国学的现代价值;着眼于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观照国学的后现代价值。由是,国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三构建国学精神的普世价值系统;促成国学精神的“潜现代性”与现代性对接会通;提升国学精神的“类后现代主义”。国学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亦有三双重批判;文化对话;现代阐释。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则应以民族传统文化(国学)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补充,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同时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研究就是对中国古代理论家、批评家和作家如何理解文学进行全面的探讨.这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文史哲,需要进行文学、史学、哲学打通式研究.而这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必须拥有较厚实的国学修养.也即必须对经、史、子领域相当熟悉并具备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在研究中国文学思想时能够进行触类旁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已作为一门必修课进入到很多中小学课堂。但是,目前存在着合格的国学师资普遍缺乏、国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本文以国学教育教师如何利用电视节目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大众传媒参与下的国学教育与国学教育教师培养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提升国学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中小学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10年南洋劝业会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博览会,它既是晚清社会趋新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推动了晚清社会发展.南洋劝业会通过构建庞大而完整的筹备组织网络和进行民族主义的宣传动员,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中西合璧的展馆建筑和注重社会趋新发展的展品征集体现了一种求新求发展的愿望.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公共活动,南洋劝业会不仅促进南京市政建设,而且拓展了社会公共活动空间,使晚清市民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培育和发展.此外,南洋劝业会所进行的展品审查给奖和品评研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从对国学的提倡到"整理国故"运动的开展,即是面对西学的强势拥入所进行的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捍卫与自救,并由此呼应救亡图强的时代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国粹"及其与守旧、保守相关的因素被排斥,认为国学在西学的冲击下行将消亡的悲观论调被指责,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观点也未被认同,将"国故"视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甚或可以担当复兴中华文化"大业"的盲目情绪同样被否定,人们更愿意将"国故"或"国学"限定在学术研究范围内,以"学无中西"的视野,将"科学方法"与整理国故联系起来.时至今日,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形象与当初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若再倡国学,则不应失察于以往人们对国学的争论及结论,更应重视不同时代的不同语境.  相似文献   

13.
方光华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108-113,163
国学原指国家设立的教育机构及其所教育的内容,目的是使贵胄子弟接受礼乐文化、军事技能、驾驭技术、政治典章、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成为社会精英。近代以来,国学的含义有所变化,有的认为国学是本国固有学术及其包含的独特精神,有的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体系,还有的认为国学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研究它的现代学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学在中国重新出现热潮,既是"人文忧思的盛世危言",又是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建设迫切需求,更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价值互补诉求的反映。它越来越聚焦在中华文明独特的核心理念。国学研究能否深入开展,取决于能否真正了解中华文明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人类文明已经做出和可能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31—1945年,受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此间,受爱国主义的民族义愤所激发,长期扮演新加坡华社最高总机构角色的中华总商会并未被历史所遗忘,而是以民族大义为己任,责无旁贷地及时承担起引领南洋华侨践行抗战救国的时代历史使命与责任,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实践之中,并在筹款赈灾、抵制日货、推销国货以及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与国学融通的过程,既可以说是佛教的中国化,也可以说是国学的丰满化。中国人之所以引进并接受佛教,取决于精英、大众、上层三方面的精神需求。道安、僧肇、法藏、慧能等僧人对于佛教教理的诠释,经历了一个由接受理解到创造性发挥的过程。被禅宗纳入内在超越路向的佛教,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毋宁说是一种精神安顿方式。中国佛教构成国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6.
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通过营造具有国学经典色彩和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国学教育课程,倡导经典诵读活动;开设校园国学讲坛,开展国学沙龙活动;组建国学社团,开展国学文化活动等渠道,使高校成为大学生接受国学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精神支柱.在当今时代,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让它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针对当前国学的生存现状,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民族与世界相融合,坚持研究提高与传播普及并重.  相似文献   

18.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13,34(2):104-109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经典教育肇始于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强大才逐渐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当前国学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定位有待更加精准、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判断力有待加强、课程安排亟待科学化.改善国学经典教育的状况要从推动国学经典教育理论创新、重视国学经典教育的教材建设、加强国学经典教育的生态环境培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从时代性、民族性、整体性、层次性四个角度把握国学的含义。儒释道是国学的基本构成。各自的理论特色和精神趣旨分别是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三家的共识是人格养成、向往真善美和社会和谐。三家整合在一起,共同搭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我国民族卷烟工业的典型代表.其创立伊始,即努力拓展原料来源,采用先进生产设备;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灵活的销售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这种注重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