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税收征收管理法>在立法上第一次提出了"税收优先权"的概念,税收优先权在立法上的确立,为税法的基础构架从财政学、税收学的范式转换或回归到法学范式提供了机遇.本文从法学的视角对税收优先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论证了税收优先权的法学基础并不是由于公共利益优于私人利益,也不单纯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平衡,而是诸多社会利益协调和调整的结果,希望能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理解、解释和适用税收优先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世明 《广东社会科学》2023,(1):239-252+288
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亟待与时俱进进行重构和修订。“数目字管理”是人类历史上国家长期以来力图突破和改进的技术难题。但技术作为工具理性不能构成对价值理性的凌驾。税务机关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硬件提升自身的税收征管能力而将更好地服务纳税人的软件效能等闲视之。在数据隐私问题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亟待保护的顶层问题之际,基于国家税权的信息干预并不能仅仅以简单的共同善赋予自身以正当性反思的豁免权,需要采取均衡原则的立法理念,将纳税人基本权利保护作为税收征管法修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非税收入与税收一样,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从理论比较来看,非税收入与税收是两种古老的财政收入形式,都将长期存在,且其职能作用存在差异,不能相互替代。从国内外实践比较来看,当前我国政府收入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在于运用了税收和非税收入这两种形式,而是在运用这两种形式中出现了问题:即非税收入尚未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这才是问题的症状所在。因此,给非税收入管理补课刻不容缓,尤其在规范管理方面,更应该加大力度。因此,现阶段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在逐步完善税收管理体系的同时,把非税收入征管摆在与加强税收征管同等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体系。一要正税清费,把非税收入控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和合理的额度;二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备的非税收入法律法规体系;三要改变分散管理现状,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效率;四要全面规范管理,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管理机制;五要加大研究力度,促进非税收入管理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学术》2007,(2)
纳税人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切实保障好纳税人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大多发达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加强本国税收管理体系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制定了完备的纳税人权利规则。而我国于2001年重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虽然完善了税务机关的执法制约制度和纳税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制度,不过现有的保护条款还显不足,实质性的权利更少。立法是对纳税人权利最深层次的保护,因此我国要学习各发达国家,力图为纳税人构筑完善的立法保障。鉴于此,本文将从纳税人权利的基本含义出发,借鉴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立法成就,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纳税人权利法律保障立法方面现有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民法总则》第139条既未明确公告方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也未明确公告方式的实现程序和实现媒介。无论是从文义解释还是从体系解释抑或历史解释的视角来看,不限制公告方式适用范围的观点都更具说服力;权威释义并未明确限制公告方式的适用范围,域外规范很可能也无意限制之,不限制公告方式的适用范围并不会引发条文冲突。对于无相对人的情形,公告原则上无需专门设置适用条件;对于有相对人的情形,至少在我国大陆立法视角下,域外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的适用条件几无成就可能、缺乏典型例证且明显有失均衡,故应根据意思表示角色的不同确定相应的适用条件。主张公告方式须参照送达程序欠缺解释根据、违背既有立法且无视社会现实,不参照送达程序既不会引发条文冲突也不会导致利益失衡,更不会违背所谓惯例。关于公告方式的实现媒介,从基本属性上看,其必须具有公开性;从涵盖类型上看,其明显具有开放性;从具体认定上看,其同时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充分发挥其组织收入和调节分配的功能,已成为当前我国税务征管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就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强化征管略陈管见。一、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公民依法纳税意识依然淡薄。目前,社会上个人自觉申报纳税观念十分淡薄。虽然税务部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税法宣传,但仍然存在对依法纳税缺乏正确认识,甚至个别地方政府干涉阻挠税务机关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及税收征管法不完善。国家税务总局制订下发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纳税暂行办法》、《个人所得税代扣…  相似文献   

7.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已分别于200l的5月1日、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税收法制建设史上的两大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税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从法理学角度审视其价值秩序特征,对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理顺征纳关系、规范税收秩序、全面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美国不动产判例法呈现出支持政府征收的倾向,联邦和州两级立法却呈现保护私人财产权的反制征收倾向.全面分析近年美国不动产征收法领域征收与反征收的法律博弈,特别是他们对"公共利益"、"合理补偿"和不动产征收的基本准则等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理解和执行<物权法>第四十二务和修订<城市拆迁管理条例>有极大助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关不动产征收程序的立法,散见于一些单行的法律和规章中。目前我国不动产征收程序的立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法律本身、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立法救济征收程序的可操作性等。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不动产征收的立法较为完善,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对不动产征收程序立法进行完善:第一,制定《不动产征收征用法》,作为不动产征收的一般法;第二,完善公告制度,增加协议征购程序,给予被征收人参与和表意机会;第三,完善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的救济机制;第四,完善不动产物权征收程序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邢钢 《江西社会科学》2023,(2):155-169+208
双边税收协定适用的法教义学阐释是要解决税务机关和法院适用双边税收协定中面对的法律适用、体系构造与法律解释这三个现实问题和难题。双边税收协定具有直接适用性,但是,不具有绝对的优先适用性。双边税收协定的规范体系由以概念和规则为内容的外部体系与以原则为内核的内部体系所构成,全面理解和掌握双边税收协定的规范体系是避免错误适用和解释双边税收协定的根本。双边税收协定在其内部构筑了由用语的定义性解释与未明确定义用语解释组成的独立自主、双层结构与解释依据存在先后次序的解释规范体系,无须借助外部的法律解释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益征收法律关系的准确定性对于征收立法中恰当配置当事人及利益相关人的权利义务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学说中将征收关系定性为单一私法关系或单一公法关系的观点都存在片面性,从公法与私法交融的视角来界定公益征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税收大数据有助于提升税收征管效率,但也存在危害个人信息的风险。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大数据与个人税务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存在不足且比较含糊,有必要在修订时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纳税人的信息提供义务和第三方数据持有者的个人税务信息提供义务,并遵守“数字正当程序”之要求,给纳税人以通知、申诉、请求更正之权利,以便在发挥大数据红利、提升税收征管能力与切实保护个人税务信息、维护第三方数据持有者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3.
诚实纳税推定权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对于税收法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被法治发达国家广为接纳。而我国对此还处于一片空白,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比较国内外有关诚实纳税推定权的理论与实践可见,要完善我国诚实纳税推定权立法,重点应当放在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修改上,并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等税收规章作出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因公共利益需要而依法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我国涉土法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立法原意、法条文义和规范体系来看,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都不是征收的一种类型。我国现行法确立的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补偿规则相互之间具有较大的价值冲突,且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应遵循的法定程序规范也存在缺漏。民法典物权编应借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0条确立建设用地使用权提前收回之补偿规则;而《土地管理法》修订时应简化有关提前收回的公共利益条款,并明确规定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时参照适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15.
朱孔武 《学术论坛》2006,3(8):128-131
纳税人权利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概念,既可以从法学角度也可以从公共财政等角度加以认识,因而有必要从比较法角度探讨其在实证法上的地位以及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纳税人权利的立法亦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其基本人权的属性没有获得肯定。对于我国法学而言,纳税人权利属于法律权利,其规范基础是《税收征收管理法》,必须正视宪法层次的纳税人权利所面临的法解释学和法实践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税收犯罪的刑事立法一直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并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完善。目前来看,刑事立法的总体趋势有了稍许改变,这集中体现在《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八)》针对税收犯罪刑事立法的修订中,总体反映了立法者根据税收犯罪特点和发生规律而推进税收犯罪刑事责任体系的改革方向。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修订也给税收征管和惩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在坚持轻缓化刑事政策的基础上,严密刑事法网,设置多样化的刑事责任,理应成为未来税收犯罪刑事立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世行BEE项目刷新了DB项目的方法论,有助于我国持续优化纳税人宜商税收环境。建议以迎接BEE项目评估为契机,编纂《税收法典》,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要坚持立法宜细不宜粗的理念,慎重使用导致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模糊语词。建议压缩行政释法文件数量,提高释法质量。建议采取轻徭薄赋、涵养税源的价值取向,大幅降低有效税赋率。建议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与《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与个人的所得税率最高上限统一降至20%以下。税务机关公共服务现代化的核心是法治化、数字化、理性化、普惠化、透明化。建议将《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为《税收征收管理与服务法》,将公共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税法体系。为保护纳税人产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涵养可持续税源,建议出台《纳税人权益保护法》。建议基于保护纳税人权益的程序正义理念,重构争讼化解规则。我国要理性看待世行BEE项目评估,纳税企业才是宜商税收环境的权威考官。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征收的规定已严重滞后,修改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一系列规定已成为必要。本文通过对农地征收的主体、征收性质、所有权的归属、现行的制度设计等进行探讨,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尽快修订相关法律,对集体土地征收可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建立具体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浅议征收和征用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征收"一词的内涵与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中的"taking"涵义相当,但其已突破行政法的意义范畴,彰显宪法性含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能否有效遏制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暴力、混乱局面,关键不在制度设计是否完美,而是在于其实施的人文情境等因素是否具备。文章以比较法律文化的视角,界定了我国房屋征收的法律性质,阐析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得的新成就,透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面临的传统文化制约、执行难到位等诸多挑战,并提出: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支撑作用,努力寻求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点,建立真正的民众参与机制,才能实现条例的立法初衷,促进国家发展和个人利益保护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