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农业发展蕴含内在的特色与规律。以科学的理念推动中国特色农业发展,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蕴含的科学理念,提出从解决城乡差别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创新投入机制、注重扶持农村集体以及倡导生态文明,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了全球化对社会现代化研究的三大挑战,同时强调:社会现代化是以"现代性"为标志,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明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包含政治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目标、特征与道路,我们主张要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或者说当代社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地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果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世界格局。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我国生态文明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性生态文明,也是贯穿于“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的整体性生态文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格局集中体现为,它是倡导并践行“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生态文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既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在动力,又是全方位推进“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或者探索出自己的模式。那么,这种道路和模式应当是什么呢?近期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赵凌云教授等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细读该书,我有如下感受:1.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基于当代中国语境来定义生态文明,该书认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提  相似文献   

5.
谭倩 《南京社会科学》2023,(7):46-54+77
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强联系,生态文明的实现是现代化强国的本真要求和重要表征。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向度的科学理据和价值意蕴,有助于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架构其生成逻辑。面对国内的生态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生态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路。从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理念、人类永续发展和解放三条主线出发,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向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对于引领人类生态文明向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让市场说出生态真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让市场说出生态真理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距略目标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十七大报告关于"道路"内涵的表述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道路"内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区别于过去人类文明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思想;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可持续运行是"美丽中国"全新视镜的真实展现;生态建设将战略思想转化为全新视镜;林业在转化中起到重大作用。由于森林、湿地、荒漠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三大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动机、转化器和调节器。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林业衰则生态衰,生态衰则文明衰。基于林业的基础性、公益性、民生性、包容性特征,以及林业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综合复杂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多路径推进,林业必须勇于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高效地发挥发动机、转化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丰富的内容。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佟维 《兰州学刊》2008,(Z1):33-35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诠释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卢霄  吕锦芳 《理论界》2022,(10):8-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让城乡环境更宜居、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重大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总概括。生态文明社会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以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目标。生态文明社会的逻辑缘起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新要求、中国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三重逻辑的结果;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发展视角下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探讨,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的凝结与升华;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复杂系统,需要从其逻辑缘起及基本特征方面整体把握才能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试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孙世芳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最基本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进程,实现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共同富裕”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说明,单纯依靠劳动节约型和土地节约型技术变革不能解决公平增长和生态安全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演进历程也表明,仅仅依靠技术进步只能解决农产品供给安全问题,而要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还必须依靠制度改革和利益协调.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必须从"技术为主范式"转变到"制度为主范式",努力实现"六大"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相较于全球范围内两百多年来现代化浪潮中控制自然的主流思维与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有着独特的生态意蕴与深厚的生态哲学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生态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自然是生命之母”“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哲学本体论奠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内涵构建了认识论主线;“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则彰显了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国际文明六个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和谐、富裕、公正、民主、自由为基本价值,致力于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与文明和平共济、国家与国家和睦共赢,具有鲜明的共享特征。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国人民更好共享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李宏 《理论界》2023,(12):8-14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转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形态呈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单一的。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内嵌的殖民霸权、个体至上、利益驱动、生态剥夺及文明隔阂等弊病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依靠勤劳奋斗、根植家国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崇尚人与自然和谐、追求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新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有在模式与道路、价值与目标、立场与格局等方面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因为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的区别具有不同特点.早发资本主义国家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呈现出滞后性、被动性和剥削性的历史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中,要遵循历史逻辑和时代要求,依托后发优势,确立系统性与同步性、主动性与发展性、互利性与内生性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文明底蕴对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底蕴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更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与西方的现代化观念不同,它更多地注重的是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协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文明底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科技的适当选择和使用,注重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其次,生态文明底蕴的四重组成要素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一是理念形成,包括文化背景、环境压力和国际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二是结构要素,包括逻辑关系、影响因素和实施方式。三是洗练过程,包括制度筛选、实践检验和创新推进。四是成果体验,包括环境改善、社会变革和文明发展等方面。最后,生态政策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文明底蕴的关键。这需要从制度设计、政策实施和创新路径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制度设计应以科学技术和环境为导向,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二是政策实施需要明确环境目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评价,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达成。三是生态政策创新路径需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探索适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经历长期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是中国现代性文明。中国现代性文明既具有世界现代性文明的共性,同属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知识文明与生态文明,又具有中国现代性文明的个性。具体而言,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性物质文明的基本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现代性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文化自信是中国现代性精神文明的基本内涵;高效能治理是中国现代性社会文明的基本内涵;美丽中国是中国现代性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中国现代性文明的出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的产物,是现代性文明多元化的实证性证明,为丰富世界现代性文明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全球生态危机暴露出西方现代化模式和工业文明范式的不可持续性,西方社会推行的各种环境保护运动和生态现代化实践因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作为资本主义危机当代形式的生态危机,无法召唤文明范式绿色化变革。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特定的理论特质、范式结构和实践向度,从而彰显为文明变革的主导范式。应主动激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变革力和愿景引领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