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不再简单的局限于物质生活,也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同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文明呼唤人类素质的提高,而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其本源,是大众人格的日益现代化.在实施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健康的人格精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促进其全面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青少年而言,作为当下社会最受人关注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生活追求方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所造成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儒道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体育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育作为现代人类社会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功能,以满足社会与人类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的需要。在当今两个文明相当发达的时代,体育对社会的进步,对个体身心素质的培养及生活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从宗教问题归结为政治解放的问题,在政治解放的框架下阐述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出由宗教精神担当的政治意识是现代国家获得超越性地位的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他特别强调,现代政治意识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导致现代国家不断衰落,市民社会成为现代人栖身的唯一领域。因此,批判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国家,而是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本质上就是工具理性,因而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工具理性化。而"现代性工程"作为一个庞大的整体性工程,要求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扩展。现代性的扩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后果,即人类整体理性的分裂、社会生活领域的断裂、资本主义精神的裂变与失落以及"生活世界殖民化"、世界风险社会的出现等。现代社会理论家在对现代性扩展的消极后果进行深刻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和发展了现代社会理论。因此,现代社会理论就是一种对于现代性扩展及其消极后果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理论,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5.
精神产品,即物质产品的对称。整个人类的生活,从总体上讲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物质生活,一是精神生活。如果从产品的用途上把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产品称为物质产品的话,同样地,亦可把满足人们整个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称为精神产品。如书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人类物质丰富,但没有给人带来健康的精神生活。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样的现状,需要把马克思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进行分析与比较。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共性与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异化理论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治理的效度及能量。国家治理向现代性转型的内在逻辑说明,治理不能仅仅维系于体制革新等技术要素,而要受制于相应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基础正是以合作为核心的公共精神。因而,能否培育公共精神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公共精神对于现代国家治理如此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公共精神的缺失和匮乏正成为阻碍现代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基于此,要通过培育适应现代政治社会生活的“公众文化”,引导公众参与公共生活,充分发挥公民素质教育的效用等途径来积极培育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道德理想主义可以理解为宽泛的经济社会伦理或者伦理政治构想,但其更为本真的意义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古典纲领.“实践性”与“超越性”构成道德理想主义的根本特质.在已经告别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不仅表现为多元化与开放性的“盛景”,同时还呈现出物欲化与外在化、世俗化与平面化、虚拟化与感性化等种种隐患和危机.两个紧密相连的问题越发凸显:其一,道德理想主义如何摆脱现代文化困境?其二,现代精神生活如何消除隐患和危机?现代精神生活的建构呼唤道德理想主义所提供的精神典范,而道德理想主义倘若能够在现代社会摆脱文化困境,生活儒学的复兴与开展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面向生活世界,一种富有道德理想主义的幸福观既对精神生活的样式提出了高贵人性的要求,同时还赋予开放多元的精神生活以崭新的、超越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而经济活动则是物质活动的主要内容。经济活动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关系,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活动是精神活动的基础并间接地决定精神活动的内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会促进人类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精神活动对经济活动有一种反作用,精神活动渗入经济活动之中,会推进或阻碍经济的发展。精神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对经济活动具有决定作用。我们把这种对经济活动起推动作用的精神活动称为经济活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活:一个属人的世界──有关精神生活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札记张同基,包哲兴一[1]如果说科学是一部记载着人类对自然界探索研究的历史,哲学则可以说是人类不断加强对精神自身及其存在方式。的反思与研究的历史。古希腊哲学曾把自然界当做唯一的存在,那是无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媒介文化生产与地域文化意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精神共同构成的。对地域文化意义阐释的唯历史根据和唯历史话语,忽视了地域文化结构中的现代文化元素,是一种狭隘的历史化解读。媒介文化对地域文化现代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构成地域文化现代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造就了人类延续于今的精神交往面貌和信息传播智慧,也形成了与不同地域社会生活相对应的媒介文化特性。这些特性不断融入地域文化的整体内容中,对地域文化进行意义构建的文化再生产活动。它拓展了地域文化的意义空间,也赋予了地域文化意义新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物质极度丰富、技术高度发达、价值日趋多元的当下,现代人应该秉持什么样的价值本位,实践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对感知、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价值本位是生命意义准则的观点,对现代人价值本位的转型进行了深入分析,道德生活是人类在先进的价值本位指导下最基本、最体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精神生活,并对如何实现道德生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生产力,早已冲破了地区、民族国家壁垒,进而使人类社会整个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的发展。党的十四大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当前国生活和资本国际化发展趋势看,不仅进一步说明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发展良机。概括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邓小平哲学思想特点探要赵长清社会实践本质上是辩证的,只有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把握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邓小平同志正是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才把握住了在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把我...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要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文试就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方式、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一、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人类社会是自我发展着的社会有机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发生分化.按照人们的不同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不同的手段,我们大致可以把社会生活分为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精神生活、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等领域.社会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系统,是人们利用精神生活资料满足精神需要的活动.大家知道,通过物质生产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活动,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通过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6.
取材于历史的优秀长篇,在本质上是对历史的一种重新解释。这种解释的动机,植根于作者对人类活动延续性的深刻理解,植根于他对现实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困惑;这种解释的勇气,来自他对人类精神共性的理解,来自于他超越现实的激切渴望。正是通过这类广义的解释活动,现代人建立了他和历史的精神联系,也使历史精神获得了进入现代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伦理精神包含着对现代社会伦理生活状况的反思。通过对马克思伦理精神内在结构的探讨 ,我们发现 ,马克思的伦理精神可以为现代性伦理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照。现代性伦理的建构同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伦理生活的指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现代化是指语言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现代生活是相对于古代生活来说的。整个人类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现代和古代两个部分。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科学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增量则不断在增加.作为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而生产服务的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满足了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又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21世纪产业扩张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真”与生活的智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西方现代理性精神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 ,尤其是发展到 2 0世纪 ,这已成为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全球性现象。这表明 ,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确立的现代理性主义思想方式 ,向人类敞开了对人类生存极具意义的一个方面 ,即科学的“真”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于世的基本保证 ,体现出可贵的生活智慧。但是 ,科学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 ,它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却不能为人类提供这种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理由。从这一意义上说 ,启蒙运动的任务尚未完成。今天人类面临的困境表明 ,一方面 ,科学技术已不可抗拒、无可避免地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 ;另一方面 ,启蒙之光的核心也有一片黑暗 ,当代文化批判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懈地揭示这片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