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研究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指导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通过对黑龙江省几所高校药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就业指导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就林业院校硕士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特点、现状 ,及对如何加强林业院校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 ,林业院校研究生教育是林业行业所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适应 2 1世纪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这一要求 ,只有不断强化对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论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着重培养其创新素质。加强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一)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高层次教育。科学技术研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涉及到新理论的发现,新原理的形成,新工艺的提出,新设备的发明,以及高新技术的综合等,这就要求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不但具有丰富的知识以及较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更需要具备很高的创新素质。研究生作为未来科学技术研究的主…  相似文献   

4.
杨杰 《阴山学刊》2009,22(2):8-13
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素质结构不完善而导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素质应是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统一,美育可以有效地改善理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模式,强化理性与直觉相统一的文化心理的形成。因此,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应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杨绍琼 《南方论刊》2010,(12):88-89,94
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可持续就业能力,就隐性素质而言,要求培养学生一种潜在的职业价值观;就显性素质而言,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专业技能等。要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教育者和决策者的思想转变是前提,良好的社会和校园氛围营造是保障,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通力合作是关键,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是核心。  相似文献   

6.
课程阶段作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阶段培养模式发展到现在,课程设置具有稳定性、统一性和明显的版块组合特征及开设政治理论课重视思想教育的模块特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能力差、为考证而学及参与导师项目少、考核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等是影响省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自身因素是影响课程阶段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应采取通过设置试听课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动机、参与学术活动、注重实践和能力、改革考核方式等,使学校和学生共同为提高研究生质量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科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科研究生就业人数的增加,农科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分析某重点大学农科研究生就业特点和状况可见,由于产业结构的因素、农科研究生本身素质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研究生就业期望仍然偏高、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对称、寻职成本过高、研究生培养机制不合理,以及就业指导老师队伍不稳定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贴近学生等原因,农科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破解农科研究生就业难的难题要有战略眼光,要对症下药才能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师生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现有导师指导作用不足、师生关系情感缺失、师生关系从属化和师生关系雇佣化等师生关系问题,利用团队理论并依据相应原则组建研究生师生团队,通过建构良好的团队氛围,发挥团队成员之间协作伙伴关系的作用,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现师生共赢。  相似文献   

9.
耿丹 《理论界》2008,(10):196-197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对于没有硕士授予权的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科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内涵及重要性,提出了在培养中需要注重的问题,希望有助于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地方高师院校的推行。  相似文献   

10.
依托企业的科研设备、技术人员、工程实践环境和产业升级对技术的需求,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跨地域、跨专业领域和跨时域(阶段)的“三跨”培养模式,使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论文研究培养环节得到了有机融合,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实践教学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要立足"石油"和"工程"特色,紧跟石油工业发展需要,发挥双导师制优势,在课题选择和论文选题方面注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对其培养质量的评估,可采用入学成绩、培养期间学习成绩、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和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形成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南开大学是我国较早招收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1983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批准,南开大学开始招收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南开大学开始获得中共党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合格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笔者通过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保证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的措施,希望与同行们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4.
常正霞 《兰州学刊》2011,(8):180-184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大众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高学历人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女研究生的就业更是处于劣势。文章对在女研究生就业现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要引导女研究生调整心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完善学校对女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女研究生就业困境,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我国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必然需要有一套成熟规范的评价体系与之相配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靠保障。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尚处于初创建构阶段,还不够成熟,突出表现在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过于功利化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化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智能多元性、社会性、发展性等特点促使人们提升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我国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首要目标是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促进个体多元发展;核心价值应体现考核评价的社会价值;内容应当重视通识教育和艺术教育评价;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方式应当多样化,评价过程应当动态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变化像一个摇荡的钟摆,总是在2年,3年,2-3年之间循环往复,究其原因是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流等外部原因和学制内部原因息息相关的。梳理和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的钟摆现象,是为了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规范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整合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在借鉴与超越的统一中统整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在对立与融合的统一中丰富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在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中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  相似文献   

17.
温向莉 《学术论坛》2012,(6):217-219
教育教学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研究性的实践"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与本科师范生在实践中的本质区别。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加强管理、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选拔优秀生源等措施,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现有史料看,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和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大学,而东吴大学是现存大学中最早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大学。1917年,东吴大学即有硕士研究生毕业。20世纪20年代之前,东吴大学研究生教育涉及化学、生物学等专业。东吴大学能够在这些学科授予硕士学位,首应归功于祁天锡、龚士等教授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其早期培养的硕士后来大都成为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作出了贡献。东吴大学早期的研究生教育是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园地一朵早早绽放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论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辉  宋殿娇 《理论界》2008,(7):237-238
随着我国高等人才就业的紧张,全国各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始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各个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研究生就业工作与本科生一样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过程,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国高等教育在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